古人迷信者甚多,更有不少帝王将相求方问道以求长生不老之术。康熙则不屑一顾,不听无稽之谈,不为迷信之事,这是很难得的。
凡是淫词作品和邪说异端之书。都是康熙坚决反对的。认为它只能败坏风俗、蛊惑人心、乱世欺民,俱应严行禁止。
征求善本书的布告下达的第二年、即康熙二十六年(1687)二月十六日,九卿(官名:都察院、大理寺、太常侍、光禄寺、鸿胪寺、太仆寺、通政司、宗人府、銮仪卫)衙门向皇帝报告说:“有位刑科(管刑部文件)给事中(谏官、言官)、名叫刘楷的人,建议禁止淫词小说,我们同意。”
康熙当即指出:“淫词小说,人人愿意看,实能败坏风俗、蛊惑人心,扰乱治安。朕发现乐意看小说的人,多数不能成才,看来不但无益,而且有害。”接着康熙话题一转说:“至于僧道邪教,向来是违背礼教法律的,其扰乱社会欺骗人民,更是严重。愚昧无知的人,遇见方术之士(讲仙弄鬼、宣传长生不老),听到他们的虚词妄诞之言,还以为真的有道法,敬之如神仙,实在是可笑极了。”遂下令严行禁止。
两年之后,即康熙二十八年二月二十六日,皇帝南巡阅示河道,来到江宁(南京)地方,有一位江西百姓、名叫王来熊的人,不顾上旨,竟然向皇帝献出《练丹养身秘书》一册。康熙就此事,告诫随行的官员们说:朕在研究经书史书之余,所看到书籍多得很。凡事练丹(修道者谓吃药曰练丹)修养、长生不老之说,以及师巫(即巫师),装神弄鬼替人祈祷为职业的人们相称能未卜先知者,都是妄言怪语,根本就不可信,只能欺骗无知的人。通经典明理智的人,绝对不相信那一套鬼把戏。朕从来是不信的,把这本书给他退回去吧。
康熙对江湖术上的长生不老、返老还童的灵丹妙药等骗人的伎俩,所以嗤之以鼻,是因为他通过学习,坚信人不可能长生不老。康熙认定,死生常理,朕所不讳。可是为君为臣者,都应像诸葛亮那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康熙一生遍访民间疾苦,又深谙养生之道。因此对医学也很感兴趣。他看过很多医书,主张把有价值的医学遗产有分析地加以整理,编修成书,传播后世,造福子孙。
康熙二十四年四月十二日,康熙就如何继承和发掘祖国的医学遗产,语重心长地对管医药卫生的官员们说:“朕研究史之余,披阅诸子百家至《黄帝素问内经》诸篇,看它的内容,实在是有恻隐之心,民生疾苦,无不洞察。其历代医学家们虽然是医著很多,但各为一家之言,如《难经》及痘症等医书,都不能论述精辟,其意义也没有融会贯通,朕感到遗憾。现在正是海内升平的时候,正应该保护人民的健康,使人人快乐,终其天年,你们管医学卫生的官员可搜取医林典籍,酌古准今,博采群言,选精定论,编成一书,以便永远流传,造福后人,这样才能满足朕关怀民生的意愿。
康熙不仅号召官员们编订医书,传流后人,而且自己也带头研究医学,从人体解剖生理学到药物学,无不钻研,并将研究成果推广到社会,广泛应用,救死扶伤。他坚决反对所学肤浅而唯利是图,骗钱害人,立心不善的庸医、巫医们的恶劣行为,主张行医必须济世存心,不为名利,不分贵贱,素有良好医德。同时,要具备推术奥妙、研究深微、精益求精、手到病除的医术。不论是中医中药、西医西药,只要能救人之危,都应毫不犹豫地潜心研究。
康熙三十二年,康熙患痢疾,经多方医治无效,后服用西洋传教士带来的奎宁药,病情才好转。从此,用西药治病,推广奎宁,在宫中设实验室,供教士们研制西药用。御用之外,他还经常赐药给臣下,有时还亲自给官员们问病开方,并命令特别制一批药壶、药瓶,装上西药,随时送给病人。
当时天花流行,死亡率极高,种牛痘的药方在宫内使用后,效果良好。康熙当即命令推广到边外四十九旗及蒙古地区。
后来,康熙又将法国人著的《人体解剖学》译成满、汉文两种书,以利于社会。
上一个: 康熙化解父子矛盾的手段
下一个: 康熙以德服人的故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