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郑和作为中国古代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远航家,地位是非常高的,那么郑和下西洋里的“西洋”,指的是哪里呢?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靖难之役结束以后,朱棣夺得帝位,是为明成祖。明朝经过朱元璋三十多年的励精图治,到朱棣手上...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诸葛亮和司马懿,临死前各留下一计谋,谁的计谋更厉害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实...
还不知道:孙策和孙权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孙策为什么不传位给自己的儿子,为何最终选择传位给孙权?因为孙策是一个有着深谋远虑的人,因为自己的儿子年幼无法承担重任,不过主要是因为孙权是当时最合适的人选,有才能...
公元1402年,燕王朱棣攻入南京,自立为帝,改元永乐。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建文元年(1399年),建文帝为了如何削去最强藩王朱棣而忧心忡忡时,户部侍郎卓敬向其献上了一条妙计。可建文帝对此妙策弃而不用,导致朱棣夺位成功。那卓敬...
热门专题
汉朝是继秦朝以后历史上一个大一统的朝代,分为“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与“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两个历史时期,后世史学家亦称两汉。汉朝官制内容丰富,包括西汉官制和东汉官制,有中央官制,也有地方官制。这时期,封建地主阶级...
隋末农民起义是七世纪初推翻隋朝统治的农民大起义。隋朝末年,隋炀帝连年大兴土木,对外不断用兵,繁重的徭役、兵役,使得田地荒芜,民不聊生,各地人民纷纷举兵反抗,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全国性的农民起义。在隋朝大业十二年后,形成了三支强大的起义军,即河南...
苏门四学士是指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四人。北宋后期,苏轼作为继欧阳修之后主持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在当时享有盛誉。在苏轼的提携下,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逐渐为世人熟知。在苏轼的大力推荐下,这四人很快就名满天下,因都得到苏轼的提携,也就...
唐高祖武德三年(公元621年),李世民力排众议,说服李渊倾尽大唐之兵来攻打王世充,拉开了长达一年之久的洛阳攻坚战的序幕。经过几番激烈的较量,双方形成了僵持不下的局面。武德四年(公元622年)春,窦建德在平定了孟海公后,亲自率领夏军主力10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