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运动也是一场持续了十几年的地域大战,满清直接把太平军叫做粤寇、粤匪,以僧格林沁为首的满清大佬对太平军各个省份的士兵采取了不同的态度;而太平军将领们也有根深蒂固的地域观念,对各个省份的士兵采取了不同的态度。
这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太平军北伐,太平军北伐以2万老两广老兄弟为主力,沿途吸收了捻军以及河南山东等地的士兵,一直达到天津附近。僧格林沁等人组织了十余万人防守京师,因为清军实在肉搏差劲,僧格林沁等人只能慢慢施工,用战壕放水等战术才把这只孤军深入的太平军消灭。在战后僧格林沁对太平军战士采取了分别对待的措施,广西广东籍的太平洋战士他绝不饶恕,认为这些人“罪不容诛”;湖南湖北的太平军他就暂时扣押在军营,认为这些人是不错的兵源,放回去只能便宜太平军;而河南、山东、河北的太平军战士他就全部放回家乡,因为这些人回家后也会被地方官严加看管。这种对策十分对路,比其他同行全部斩杀的政策更能瓦解太平军。
根据满清的分析,太平军最能打的人马就是十万两广“老兄弟”。太平军进入湖北后人马发展到五十万,但裂痕已经埋下,征收的湖北籍士兵和两广战士有很大的矛盾,造成了多次火拼。太平军在两湖地区最欢迎的兵源是湖南的矿工,他们打仗敢玩命,还会挖掘爆破,太平军一口气就在湖南征收了好几万人。很遗憾的是满清也是这么想得,绿营军、八旗军和太平军近距离肉搏屡战屡败,只有湖南的镇筸(gan)兵能和太平军肉搏压住阵脚。这群士兵从明代就闻名天下,在满清镇压苗民起义中屡立战功,湖南乡下也没那么多大烟和戏剧消磨战斗力,因此敢于和太平军硬拼。向荣手下的“湖南镇筸兵也系绿营精锐,以舍死敢战著称”,作战时他让其他的绿营兵施展连环射击法,让湖南镇筸兵充当肉盾巩固阵地。向荣知道湖南兵能打,但他的职权不能在湖南广泛招兵,这就便宜了湖南士林的骄傲曾国藩。曾国藩和罗泽南配合在湘乡等地招兵买马,用罗氏弟子领兵稳住了湖南局势,把湖南乡民变成了灭亡太平军的主力。
满清对阵太平军的团练很多,湖南团练是主力,而出武状元的江浙地区却被认为是战五渣。江浙地区的团练几乎都是996的佃户、商铺伙计,他们被东家强迫参加团练很不乐意,只能充当城管,被满清官方鄙视。太平军也鄙视江浙的兵源,太平军在江浙广受各路好汉参与,但这些人的作战意志很差,遇到逆风战就跑路。满清各地士兵中四川人是很特殊的存在,四川兵很能打,但四川兵勇也不被曾国藩等大佬喜欢。因为四川兵中流行袍哥,湘军大佬们都认为是鲍超手下的四川兵教坏了“淳朴”的湘军。
乱世中军营的地域观念还真不少,有兴趣的我们下次再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