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德彬
抗美援朝第三次战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后,经过第一、第二两次反击战役并取得重大胜利,出于政治上的需要,于1950年12月31日至1951年1月8日,对有防御准备的“联合国军”接续发起的一次较大规模的进攻战役。此役,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突破了“联合国军”的三八线防御阵地,夺占汉城,迫敌退至三七线南北地区,粉碎了麦克阿瑟据守三八线、整军再战的企图,进一步扩大了中朝两国两军的国际影响。
将帅合谋,打过三八线
1950年12月初,“联合国军”在遭到志愿军第二次战役的沉重打击后,全线崩溃,遭遇“美国陆军史上最大的败绩”,被迫将其主力从朝鲜北部的清川江沿岸后撤至三八线及其以南地区。麦克阿瑟在给总统杜鲁门的报告中惊呼,美国是“在完全新的情况下,和一个具有强大军事力量的,完全新的强国进行一次完全新的战争”。但美国政府并不甘心就此放弃侵略政策,退出朝鲜半岛。
为挽回败局,美国政府从政治和军事上采取了一系列紧急应对措施,一方面与英国协商,操纵联合国通过成立所谓“朝鲜停战三人委员会”决议,玩弄“先停火后谈判”伎俩,诱我在三八线以北停战,以争取喘息时间卷土重来;另一方面加紧扩军备战。12月16日,杜鲁门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要求美国人民为朝鲜战争作出“必要的牺牲”。同时设立国防动员局,在全国动员征兵,把军队数量由250万增加到350万,并要在一年之内把飞机、坦克的生产能力提高5倍和4倍。杜鲁门还公开宣称不排除在朝鲜战场使用原子弹,企图以升级朝鲜战争来威胁恐吓中国人民。在朝鲜战场上,派美国陆军副参谋长李奇微接任在第二次战役中阵亡的美第8集团军司令。
志愿军在朝鲜战场连续取得两次战役的胜利,扭转了朝鲜战局,但由于美国和南朝鲜军队的主力未能全歼,加上“联合国军”有着绝对的制空、制海权,调整部署后仍具有向我发动全线进攻的实力。而我志愿军入朝后已连续作战一月有余,极度的疲劳和严寒天气,造成大量战斗及非战斗减员,急需休整补充。加上战线南移,供应保障更加困难。12月8日,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致电毛泽东,建议在美伪军主力未被消灭或给予歼灭性打击的情况下,我军不宜过远南进,以免增加后续作战的困难。故拟在三八线以北数十里停止作战,让敌占领三八线,以便来年再战,歼灭“联合国军”的主力。
毛泽东仔细研究分析了国际局势的变化以及朝鲜战场的形势,13日回电彭德怀,要求志愿军克服和忍受一切困难,协同朝鲜人民军打过三八线。电报中指出:“目前美、英各国正要求我军停止于三八线以北,以利其整军再战。因此,我军必须越过三八线。如到三八线以北即停止,将给我政治上以很大的不利。”“此次南进,希望在开城南北地区,即离汉城不远的一带地区寻歼几部分敌人”,然后视情再战。
◆中朝部队并肩战斗。
15日,志愿军首长根据毛泽东主席这一指示,为粉碎敌人企图利用三八线,重整部队,准备再战的阴谋,向各部下达了向南挺进的命令,决心继续向三八线以南前进,求得在汉城、原州、平昌线以北地区,歼灭美军和南朝鲜军一部。21日,毛泽东再致电彭德怀:“美、英正在利用三八线在人们中存在的旧印象,进行其政治宣传并企图诱我停战,故我军此时越过三八线再打一仗,然后进行休整是必要的。”
为了不给“联合国军”以喘息时机,粉碎美国企图以三八线为界,重整残部准备再战的阴谋,在政治上取得更大主动,根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的指示,彭德怀最终决心在第二次战役结束后,迅速集中志愿军6个军进行第三次战役,在朝鲜人民军3个军团的协同下,突破“联合国军”三八线既设阵地防线,寻机歼敌,尔后再进行休整,准备春季攻势。
采取“稳进”,“作长期打算”
第三次战役与前两次战役最大的不同在于,前两次战役均是我志愿军对疯狂北进,企图迅速占领整个朝鲜的“联合国军”展开的突然反击,以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歼敌于冒进当中。当敌慌乱后撤时,我又以层层阻击配合正面追击歼敌于运动之中。第三次战役,则是敌按计划退至三八线,并依托原既设阵地和优势装备就地转入防御,兵力相对集中,战线大大缩短。尽管当时的战场整体形势对我有利,但敌我力量对比没有发生大的变化,战争的长期性、艰苦性已经显露出来。
12月19日,彭德怀致电中央军委,对当时的战争形势和应采取的方针提出看法和建议,认为朝鲜战争仍然是相当长期的、艰苦的。因敌人由进攻转入防御,正面缩小、兵力集中、战线缩短,纵深得到加强,对联合兵种作战有利。政治上敌人不可能马上放弃朝鲜,军事上敌即使再吃一两个败仗,最多可能退守釜山、仁川、群山等桥头阵地,也不会立即撤出朝鲜。因此,我军目前仍应采取稳进。此次战役,对志愿军来讲,除运输困难、气候寒冷、相当疲劳外,由山地运动战转为对阵地攻击战,部队缺少普遍的教育训练。为避免出现意外过失,彭德怀提出拟集中4个军,先歼灭南朝鲜第1师后,相机打南朝鲜第6师。如果不顺畅即适时收兵,能否控制三八线,亦须看当时情况再行决定。
21日,毛泽东在给彭德怀的回电中同意其对敌情的估计,认为朝鲜战争“必须作长期打算”。在打法上,完全同意彭德怀的意见,即目前美、英军集中于汉城地区不利攻击,志愿军应专寻南朝鲜军打。只要能歼灭南朝鲜军全部或大部,美军即陷于孤立,不可能长期留于朝鲜。如能再歼灭美军几个师,朝鲜问题则更好解决。同时要求,在战役发起前,只要有可能,就要让部队休息数日,以恢复疲劳,再投入战斗。如攻击不顺利则适时收兵,到适当地点休整再战。
26日,毛泽东再次电示彭德怀,强调“战争仍然要作长期打算,不再歼灭伪军大部和四五万美英军,朝鲜问题是不能解决的,速胜的观点是有害的。”根据毛泽东主席的指示,结合战场实际,志愿军首长决心采取“稳进”方针,确定第三次战役以歼灭临津江至北汉江段的第一线南朝鲜军为目的,在越过三八线之后不作过远南进,以免为敌所乘或迫使敌人退集大邱、釜山狭小地区使我难以各个歼灭。同时,因美英军主力集中在汉城地区,不利攻击,决定不强行攻打汉城。如敌主动放弃汉城,我则乘胜扩张战果,将敌逼退至三七线为止。如发展不顺利即适时收兵。
为达成上述有限战役目标,保证第三次战役的胜利,志愿军从多方面进行了细致的战役准备工作:
有力的思想政治动员。为克服参战部队面临的严重困难,发扬我军连续作战的优良传统,志愿军党委加强了战时政治动员,相继向参战部队发出《关于完成第三次战役任务的指示》《给志愿军全体党员的一封信》。分析战场上敌我双方作战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强调进行第三次战役的必要性,号召志愿军官兵发扬刻苦耐劳精神,加倍努力工作,务必在艰苦的环境下保持昂扬的斗志。
加强参战力量。中央军委决定第19兵团加紧做好入朝参战准备,争取1951年3月到达前线;在朝部队除准备以动员的新兵进行补充外,另从国内各部队中动员8.4万名老兵补充到志愿军参战部队,以保持和迅速恢复前线部队的战斗力;将整补的人民军3个军团7万多人归中朝联合司令部统一指挥,提高中朝部队联合行动能力。
强化后勤保障。东北军区后勤部调整各分部的设置,将供应线向前线延伸,实行分区对点定向供应保障;为解决运输线延长造成的道路运输困难,中央军委增调铁道兵直属独立团、直属桥梁团、工兵第5与第8团入朝,共同抢修朝鲜境内被炸毁的部分铁路、公路和桥梁;军委总后勤部还从国内调派和苏联订购汽车2000多辆,以保证前方作战和运输需要;为解决前方粮食困难,志愿军党委作出就地筹粮的决定,在朝鲜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大力协助和支持下,至战役发起前,共从当地借粮3万吨。
进行临战准备。参战各军进行了强渡江河、突破作战的准备,制定了突破和向纵深发展的作战计划和炮兵支援计划。准备了爆破筒、捆绑炸药等爆破器材。各军师团均按任务区分派出了侦察分队,掌握了敌军部署和纵深地形情况。对战士进行了打坦克、打碉堡、爆破铁丝网、爬梯子、山地进攻等临战训练。
精心部署,歼敌为要
“联合国军”退守三八线后,在新任第8集团军司令李奇微指挥下,在横贯朝鲜半岛250公里的正面和60余公里的纵深内,部署了两道基本防线和三道机动防线。第一道防线西起临津江口,经汶山里沿三八线至东海岸的襄阳,由南朝鲜第1、第6、第2师等军队防守;第二道防线西起高阳,向东经议政府、加平、春川、自隐里至东海岸的冬德里,由美第25、第24师、英第29旅等部队防守。
为加大防御纵深,在第二道防线至北纬37°线之间,还布置了三道机动防线,由南朝鲜抽调大批民工加紧构筑。此时,“联合国军”在朝鲜的地面部队总兵力约为36.5万人,其中作战兵力为5个军13个师另3个旅约25万人。除遭受严重打击的美第10军在第二次战役后撤至大田、大邱、釜山地区,并转归美第8集团军统一指挥外,美第2师主力位于37°线以北的堤川休整,在一线展开的主要是南朝鲜军队,共计有8个师。美、英军主力位于第二线,大部集结于议政府至汉城周围及汉江南北地区的机动位置上,一旦守不住随时准备后撤。
12月22日,“志司”正式下达发起第三次战役的命令,决心集中志愿军6个军及人民军新到前线的3个军团31万余人,突破敌三八线防御,集中力量歼灭临津江东岸至北汉江西岸地区南朝鲜军第1、6、2师及第5师一部。如发展顺利,就相继占领汉城、洪川、江陵一线,尔后转入休整,准备春季攻势。战役布势成一个梯队,在主要突击方向上建立左、右两个突击集团。具体部署为:
左突击集团,由第42军军长吴瑞林、政委周彪指挥,第42、第66军并加强炮兵1个团组成,在永平至春川西北40里处的马坪里地段突破,分别向中板里、济宁里方向实施突击,首先集中优势兵力火力歼灭南朝鲜军第2师1至2个团,得手后向东逐次歼击。另以66军1个师于华川南渡北汉江,向春川以北佯攻,牵制南朝鲜军第5师,配合主力作战,同时策应人民军第2、5军团南进攻击,得手后进一步扩张战果,切断汉城、春川间的交通。
右突击集团,由志愿军副司令员韩先楚统一指挥,第38、39、40、50军并加强炮兵6个团组成,在高浪浦里至永平地段正面多路突破,向东豆川、汉城方向实施主要突击,并分别从两翼向七峰山、仙岩里迂回,断敌退路,歼灭当面南朝鲜军第6、第1师。首先集中3个主力军歼灭南朝鲜第6师,再歼第1师,得手后向议政府方向发展进攻。攻击开始后,注意以有力一部隔断南朝鲜军与美军联系,阻敌增援。
此外,彭德怀还以“联合司令部”名义命令人民军第1军团,主力位于东场里以东向汶山方向实施佯攻,配合志愿军右突击集团作战,并保障其右翼安全;第2军团主力、5军团1个师,于战役发起前越过三八线在洪川东南隐蔽集结,配合正面进攻;第5军团主力和2军团一部由杨口、麟蹄间突入,向洪川方向进攻,配合志愿军左突击集团作战。另建议人民军海军4个旅担任东海岸防御,第3军团防守元山,第4军团担任西海岸防御。
为达成战役的突然性,“志司”决定各攻击部队从180公里外向作战地区隐蔽开进,主力在战役发起前一周开始秘密占领进攻出发阵地。同时,将战役发起的时间选定在31日17时,“联合国军”过新年节日休息的时刻。
27日,志愿军各军已隐蔽前出到战役攻击准备位置,人民军第1军团进到沙里院及其以南地区,第2、5军团的5个师隐蔽进到洪川地区,其余进到麟蹄地区。为保证指挥畅通,志愿军各军之间均架设了有线电话,各部也完成了具体作战部署。
29日,毛泽东致电彭德怀,同意彭德怀的战役计划和作战部署,并再次明确了此战的意义:“如我军能照你们目前部署,于一月上半月打一个胜仗,争取歼灭伪军几个师及美军一部,然后休整两个月,准备春季攻势,则对民主阵线及资本主义各国人民大众影响甚好,对帝国主义则给以新的一击,加重其悲观失败情绪。”
密切协同,巧用战法
第三次战役,是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在统一指挥下进行的首次联合作战。朝鲜人民军自1950年9月下旬实行战略退却,进入朝鲜北部,陆续完成休整和补充,至第三次战役时,人民军可参加第一线作战的已有3个军团14个师,7.5万余人,成为作战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12月3日,毛泽东在北京会见到访的朝鲜劳动党总书记金日成时,就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人民军的联合作战及统一指挥等问题进行了协商,决定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联合司令部,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增加朝方的金雄、朴一禹担任副司令员、副政委。由此,两国军队进入到一个相互配合、协同作战的新阶段。在第三次战役中,人民军第1军团与志愿军右突击集团,第2、5军团与左突击集团之间并肩作战、相互策应、相得益彰,发挥了最佳作战效果。
◆第三次战役中,战士们在强大炮火掩护下,向敌人冲锋。
第三次战役,志愿军充分发扬我军传统战法,吸收前两次战役的经验,在战术运用上呈现出许多鲜明特点:
正面多路突破结合纵深渗透迂回。根据敌人机械化部队机动速度快的特点,采取左右两个突击集团同时正面突破,对敌人实施迂回包围,以便达成战役合围。各军迅速投入第二梯队师,向敌纵深实施穿插分割,迅速前出到敌人纵深,造成围歼敌人的有利态势。
朝鲜人民军纵深钳制,翼侧配合。这次战役是人民军完成休整后,首次与志愿军在统一指挥下进行的大规模作战,初次进行了两军联合作战的实践,战役的部署和指挥实现了步调一致。战役中充分考虑到敌东线兵力薄弱、防御空隙较大的弱点,发挥人民军对半岛民情、地形熟悉的优势,在战役发起前,以人民军5个师先行楔入敌人防御纵深,钳制东线之敌,威胁敌主力的翼侧,有力地配合了整个战役行动。
集中使用炮兵于主要突击方向。第三次战役志愿军参战炮兵共计7个团,拥有106门火炮,战役中发射炮弹4287发。参战的火炮数量相当于前两次战役的总和,发射炮弹数量是前两次战役总和的4倍。炮兵做到了集中使用,在主要突击方向上支援步兵打开突破口,对战役顺利发展和取得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炮兵第26、29、45团受到了军委炮兵司令部的通报表扬。
昼夜连续作战。在敌我装备悬殊的条件下,尤其在没有空中掩护的情况下,前两次战役,志愿军基本是白天隐蔽,夜间作战。第三次战役则是力求夜战,但在我突入到敌人纵深,或迂回敌后,或追击溃敌的情况下,此时敌我双方态势犬牙交错,敌机对我威胁也大大减少,因而白天作战也是必要和可能的。这次战役,许多部队坚持昼夜连续作战取得了较大战果,也有的部队因顾虑敌机威胁而丧失了战机。
快速突破,适时收兵
12月31日17时,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按预定计划,经短促炮火准备,在三八线附近西起临津江口东至麟蹄约200公里的宽大正面上发起全线进攻,迅速突破了三八线地区南朝鲜军防御阵地。
◆志愿军攻占汉城。
右突击集团的4个军在东场里至永平地段突破南朝鲜军防御,对南朝鲜第1、第6师展开猛攻。第39军在炮兵支援下,于新堡、土井地段突破。以猛烈的炮火摧毁了南朝鲜第1师前沿火力点,压制了其纵深炮兵,并在前沿为步兵开辟了两条道路。担任突破任务的第39军116师于高浪浦里东南强渡临津江,迅速突破了南朝鲜第1师的防御正面。经过一夜战斗,至1951年1月1日拂晓,第116师13个小时前进12至15公里,毙伤俘南朝鲜军1000余人,完成了突破任务。战至2日中午,志愿军右突击集团和人民军第1军团推进到坡州里、仙岩里、七峰山及议政府东北一线,突入敌军防御纵深达15至20公里。南朝鲜第1、第6师惧怕被歼,仓惶南逃。
左突击集团在永平至马坪里地段突破后,担任迂回任务的第42军124师,不顾敌机威胁,昼间坚持作战,沿途大小战斗10余次,于1日12时前出到济宁里以南地区,切断了南朝鲜第2师退路。至2日,第42、第66军主力于修德山、上下南淙地区,在第124师协同下,歼灭了南朝鲜第2、第5师各一部,毙伤俘3200余人,随后继续发展进攻,占领加平、春川。
在东部战线的人民军第2、5军团,于战役发起前,先后突破三八线向洪川、原州方向渗透迂回,前出至洪川西南新垈里地区,迫使南朝鲜第3师南逃。
在志愿军和人民军的迅猛攻势下,1月2日,“联合国军”开始放弃议政府、加平、春川的基本防线后撤。3日,志愿军右突击集团及人民军第1军团,向汉城方向追击作战,第50军在高阳以北碧蹄里击退美军第25师1个营的抵抗后,进至高阳以南佛弥地截断了英军第29旅退路,经3个多小时战斗,全歼该旅第1营及1个坦克中队,毙伤500余人,俘少校营长以下189人,击毁和缴获坦克31辆、装甲车及汽车24辆。第39军在议政府西南与美军第24师第21团遭遇,歼其一部,后又在议政府以西釜谷里歼英军第29旅2个连。第38、第40军追至议政府东南水落山地区,击溃美军第24师第19团。左集团第42军主力和第66军1个师分别由加平、春川渡过北汉江向洪川方向追击。人民军第2、5军团则继续在洪川、横城地区截击南朝鲜军。
由于中朝人民军队攻势凌厉,李奇微被迫于3日晨下令,“联合国军”从3日15时开始全线撤至汉城以南组织防御。美第8集团军在撤离汉城的同时,用汽油、炸弹对汉城、仁川、金浦机场等地进行了疯狂破坏。汉城的学校、医院、图书馆、博物馆等遭到严重损坏,许多建筑物被毁。
4日下午,第39军第116师和人民军第1军团占领汉城。第50军第149师当日晚进入汉城。第38军第114师、第39军第117师各有一部侦察分队于4日进入汉城。人民军第1军团进入汉城时与美军1个坦克营发生激战,毙伤俘敌约200人,缴获坦克2辆、汽车46辆。
至此,“联合国军”在三八线既设阵地的防御彻底崩溃,志愿军6个军和人民军3个军团,乘胜继续向纵深发展进攻。
在南撤过程中,“联合国军”凭借其摩托化和机械化装备,行动迅速。后撤的同时,李奇微下令出动大量飞机进行空中掩护,对追击的中朝军队实施轰炸,阻止志愿军和人民军的追击。李奇微在战后回忆当年“联合国军”向南溃退的情景时写道:“南朝鲜士兵乘着一辆辆卡车,正川流不息地向南涌去。他们没有秩序,没有武器,没有领导,完全是在全面败退。他们只有一个念头——逃呀!逃得离中国军队愈远愈好。”
5日,第50军及人民军第1军团主力渡过汉江,继续追击。第50军于果川、军浦场歼美军空降第187团和土耳其旅各一部。右集团其余3个军在汉城东北地区集结待命。第50军7日进占水原、金良场里;人民军第1军团8日收复仁川港。志愿军左集团4日占领洪川、阳德院里后,第42军继续追击,于6日进占砥平里,并在横城西北歼美军第2师一部,8日攻占骊州、利川。与此同时,人民军第2、5军团占领横城、原州。
8日,“联合国军”在中朝人民军队打击下,撤至北纬37°线附近的平泽、安城、堤川、三陟一线。鉴于在整个战役过程中志愿军和人民军并未能歼灭敌人的重兵集团,“联合国军”的后撤似有计划进行,企图诱使中朝人民军队深入后重演仁川登陆的一幕。也为解决志愿军南进过远而产生的各种不利影响,同日,彭德怀果断决定停止追击行动,占领有利地形,严阵以待,防敌反扑。第三次战役即告结束。
25日,彭德怀在中朝两军高级干部会议上作《三个战役的总结和今后的任务》的报告时,讲道:三次战役的胜利,因我们实行了完全正确的军事指导原则,否则胜利是不可能实现的。彭总特别强调,“第三个战役后,志愿军和人民军都作了部分的追击,亦未取得大的战果。鉴于解决交通运输、补给问题、恢复部队体力、巩固海岸防务和巩固后方安全的迫切需要,我们没有采取猛追和连续进攻的方针是完全正确的。”
抗美援朝第三次战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在连续进行了两次战役后,根据战场内外政治军事形势的需要而随即展开的。中朝军队经过七个昼夜的连续作战,突破了“联合国军”在三八线的防御,占领汉城,将战线前推80至110公里。此战共歼敌1.9万余人,其中志愿军歼敌1.2万余人,自身伤亡5800余人,是抗美援朝战争第一阶段五次战役中自身伤亡最小、南进距离最远,从运动反击转入运动防御的具转折意义的一次进攻战役。
本文为《党史博采》原创
维权支持:河北冀能律师事务所
上一个: 古代斩首都选的午时三刻是一个怎样的时间?
下一个: 商汤有什么家庭背景 又是怎样即位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