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3年,京城发生了一件大事件:200多名天理教徒意外攻入了紫禁城。
紫禁城是清朝的皇宫,墙高达10米,底部宽达9米,顶部宽达7米,堪称坚如磐石。紫禁城周边有重兵看守,防守严密,有着面面俱到、处罚严厉的宫禁制度。寻常人等,根本就没有机会靠近紫禁城,更别说这样大张旗鼓地进攻了。让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200多名天理教徒在太监刘得财、刘金、张泰、高广幅等人的接应下,轻而易举地从东华门、西华门两个方向攻入紫禁城,一度打到靠近乾清宫的隆宗门,并打败了守卫在这里的清军。
幸运的是,那时候嘉庆皇帝没在皇宫;更幸运的是,在危急关头,昔日养尊处优的皇子皇孙们勇敢地站出来,参与保卫紫禁城的战斗。表现得特别优异的是皇次子旻宁,他听到有人进攻的消息后,没有逃跑,而是带着鸟枪在养心殿前守卫,并开枪打死了两名企图翻墙进入养心殿的天理教徒。
皇子皇孙们的守卫,为大批侍卫人员的到来争取了时间。当一批又一批健锐营、火器营官兵赶来后,天理教徒寡不敌众,死的死,逃的逃,攻打紫禁城一役宣告失败。
嘉庆皇帝回到紫禁城后,一边发布《遇变罪己诏》,痛陈这是一件“汉唐宋明未有之事”;一边又全面调查事件,分析存在的问题。经过详细调查,嘉庆皇帝惊讶地发现,天理教林清派遣200名教徒攻打紫禁城的计划,早就被人泄露并报告给王公大臣。只不过,王公大臣根本就没有在意这件事,互相踢皮球,推卸责任。
在林清身边,有一个叫教徒,叫祝现。祝现的族兄祝海庆,在豫王府担任差役。祝现将天理教徒将攻打紫禁城的计划,包括进攻的人数、时间、路线等,全部透露给了祝海庆。祝海庆非常清楚这件事极为重大,不敢隐瞒,立即向豫亲王裕丰告密。
裕丰生于1769年,时年44岁,于1787年父亲修龄去世后承袭了豫亲王爵位。照说,裕丰已经是人生阅历很丰富的中年人,又当了20多年王爷,对于这种事情应该非常敏锐。可是,他压根就没有做出反应,而是懒洋洋地回答:“还差着好几天呢,急什么?等皇帝回来再说吧。”
于是,裕丰既没有及时向嘉庆皇帝作出汇报,也没有提醒紫禁城守卫人员加强防备,更没有以祝海庆、祝现等人为内线,顺藤摸瓜地捉拿到天理教徒,将事态扼杀在萌芽状态,以至于当天理教徒如神兵天降地出现在紫禁城时,大家都表现得惊慌失措。
最初,裕丰隐瞒天理教徒将攻打紫禁城计划的事情并没有暴露,只是因为他所属桑垡村有一个叫陈爽的包衣,参与了这次行动,导致裕丰受到牵连。嘉庆皇帝发布上谕,以裕丰“平日形同木偶,毫无知觉,非寻常失察可比”的罪名,“罚亲王俸十年,以示惩戒”。
随着调查的深入,祝海庆、祝现等人的事迹浮出水面。嘉庆皇帝先后派步军统领英和、庄亲王绵课等人前往豫亲王府追查祝海庆等人下落后,发布上谕指责裕丰没有自行奏请处分,“实属糊涂不知大义”,下令将他交给宗人府严加议处。
祝海庆等人被缉拿归案后,在审讯时和盘托出曾经报告裕丰“天理教徒将攻打紫禁城”一事。嘉庆皇帝闻讯,痛骂裕丰“种种昏愦糊涂,罔知大义,皆出情理之外”。
那么,怎么处置裕丰呢?绵课、英和等人建议,将裕丰“杖流折圈”。嘉庆皇帝考虑到裕丰的先祖豫通亲王多铎是清朝开国诸王中立功最大的开国功臣,对裕丰法外开恩,从宽处理,“革去王爵,加恩免其圈禁,即令在王府外闲房居住,不准出门闲游,令其闭门思过。”
就这样,裕丰被革除了豫亲王爵位。不久,裕丰被派往盛京,管理宗室事务。从此,裕丰远离京城,在关外过着悠哉乐哉的生活,对他来说未必不是一件幸事。
豫亲王属于“铁帽子王”,世袭罔替。裕丰被革除了豫亲王爵位后,豫亲王爵位由三弟裕兴。裕兴也没当几年铁帽子王。1820年,他因为欺负婢女寅格,导致她羞愤自缢,被嘉庆皇帝夺去爵位,在宗人府幽禁了3年。豫亲王爵位,落到了五弟裕全手里。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