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系精读中国史连载160,《两晋南北朝史话》连载03,欢迎收看。
西晋皇室内斗,八王争权,不但殃及下层汉民族,也殃及到早已迁入内地的胡人,使他们难以生存,不得不反抗暴政,再加上一些野心家的上蹿下跳,中国进入近三百年的大分裂时代:五胡十九国以及南北朝时代。
五胡十九国立国时间都很短促,最短的只有3年,最长的也不过57年。而且并不全由五胡建立,也有汉人插足其间。忽兴忽亡,错综复杂。我们为它们列出一表,以便先有一个轮廓印象。表中加△记号的,指最重要的国别。
五胡十九国表:
在接下来的几日,我们将依照上表所列,顺序叙述。
五胡十九国中,最先建立的是成汉帝国。
01、乱世蝼蚁
“八王之乱”在北方造成了各少数族上层统治者的聚众起兵,在南方则发生了流民起义。
“八王之乱”不仅使几十万人死于战火,而且可怕的天灾又接踵而来。幽、并、司、冀、秦、雍六州发生蝗灾,草木皆尽,“流尸满河,白骨蔽野"。人们为了求生,纷纷离乡背井,逃亡他方。在中国广大的土地上出现了流民浪潮,扶老携幼,不绝于路。
规模较大的有:陕西、甘肃流入四川、河南约10万户;山西流入河南约30万人;河北流入山东、河南约5万余人;四川流入湖南、湖北约10余万户。还有向辽东、河西、云南等边远地区流动的。总共迁徙的约有30万户,占西晋全国总户数(377万)的1/12强。
流民是封建社会稳定与否的晴雨表。大量流民的出现,直接破坏了社会简单再生产,是社会动乱的主要因素。流民到新的地区,受到当地地主豪强的压迫剥削,与当地人民也会发生主客矛盾,往往造成起义。
西晋末年的流民起义中主要有:安陆(湖北云梦)张昌领导的起义;宛(河南南阳市)王如领导的起义;湘州(长沙)杜殁领导的起义;定陵(河南偃城西北)李洪领导的起义;四川李特领导的起义等等。
李特是氐人,也称巴氐,其祖先曾居汉中,后移居略阳(今甘肃秦安县一带),是地方大姓。他为人沉着、坚毅、善于骑射。晋惠帝元康年间(291—299),关中发生瘟疫饥荒,天水、略阳等六郡流民10多万人,成群结队地向梁州(今陕西省南部)、益州(今四川省境内)等地找活路。沿路许多饥民,纷纷加入,队伍越来越大,李特及其兄弟李骥、李痒、李流和流民们一起,常照料老弱病残,受到大家拥护,成为流民的领袖。
02、成汉立国
李特、李流等把部属撤到流民最多的绵竹地区(今四川德阳县北),集合了7000多人,然后向成都进攻,赵廞的将吏们都吓跑了,赵廞偷偷带了家眷从小河逃命,途中被部下所杀。
赵廞死后,西晋朝廷命罗尚为益州刺史。他限令流民在七月以前归还本乡。流民们当时分散在各地帮人打短工,种庄稼,听说官府逼遣,人人忧愁,再加七月正是雨季,道路泥泞,行进困难;庄稼又未收,没有路费。
李特代表流民向罗尚要求等秋收以后再走。罗尚不肯。流民们只好聚集到李特身边。李特在绵竹设立了一个大营,收容流民,不多日,聚众至2万多人,其弟李流也聚众数千。李特乃分为二营,自己居北营,李流居东营。
永宁元年(301)十月,罗尚身边掌兵权的广汉太守辛冉派了3万步兵、骑兵偷袭李特大营。由于流民早作了准备。当其军队进入营地,埋伏着的几万流民手执大刀长矛,高喊着冲杀出来,把晋军杀得尸横遍野。
李特自称使持节、大都督、镇北大将军,少子李雄为前将军,他“约法三章”,即开仓赈贷贫民,整肃吏治,礼贤下士等,深得流民拥护。
一连串的胜利让李特放松了警惕,他把义军主力分散到地主坞堡去就食。李流劝他最好把大姓的子弟带来作人质,李雄也劝他不要大意,但李特没有听他们忠告。
太安二年(303)二月,罗尚从成都发兵,突然袭击李特大营,各地坞堡主也纷纷响应晋军,李特奋战二日,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李特惨遭杀害。
随后,李特的儿子李雄接替父亲的大任,不久攻陷成都,罗尚逃走。
304年,李雄在成都宣布建立成汉帝国,成为割据一方的势力,长达40多年。
03、壬午起义
李特在四川起义后,西晋政府征发荆州地区百姓前往益州镇压。诏书是太安二年(303)三月九日发出的,这一天按古代天干地支记日,是壬午,所以称为“壬午诏书”,征发的兵就叫“壬午兵"。
荆州人民本来就不愿意长途跋涉到四川去打仗,诏书催逼又急,规定经过地界停留只要五天,州郡长官就要免职。因此郡守县令都亲自出来驱赶壬午兵,引起极大不满。
这一年江夏丰收,江夏即今湖北安陆,许多流民到这里来。这样,逃避远征的壬午兵和流民就结合起来,成为后来张昌起义的基本队伍。
张昌本是蛮族人,年轻时做过平氏县(今河南桐柏县西北)的县吏,武艺高超。他曾经为自己占卜,说将来会富贵;又常常对同伙们讲述打仗的战术,同伙们都笑他自不量力。
李特起义后,张昌在安陆县的石岩山聚集了数千人,不久,壬午兵和流民也纷纷参加进来。张昌认为时机成熟,便发动起义。江夏太守弓钦派兵去镇压,被打得大败。张昌攻克江夏郡,获得了许多武器物资。长江、沔水一带的百姓纷纷竖起义旗响应张昌,不到一个月,队伍已发展到三万余人。这些人都用红布裹头,两鬓上贴了毛,手握大刀长戟,见到官军就砍,锐不可当。
张昌派大将黄林率二万部众攻豫州,又派人攻破武昌,杀了太守。后来亲自率领队伍进攻宛城,击败了西晋前将军赵壤,杀了西晋平南将军羊伊。接着,攻下襄阳杀了新野王司马歆,另派石冰打败扬州刺史陈徽,占领扬州各郡;更派陈员等人攻下长沙、武陵、零陵各郡。于是义军控制了荆、江、扬、徐、豫五州的大部分地区。
张昌任命了一批贫苦的百姓做郡县官吏,这些人没有政治经验,又不能控制部下的违纪行为,义军内部开始涣散。这时西晋朝廷派刘弘为镇南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荆州刺史。他令南蛮长史陶侃为大都护,进据襄阳,打败了张昌,大肆屠杀义军,被迫投降的也有万余人,张昌只得退出荆州。
在晋军的追赶下,张昌逃到下隽山。此山在今湖南岳阳以东,陶侃包围了山林,反复搜寻,到永兴元年(304)秋天,张昌终于被捕牺牲。
流民起义虽然失败,但它沉重打击了西晋的封建统治,削弱了西晋的军事力量。尤其是氐人李雄成汉帝国的成立,打开了纷纷称帝的魔盒……
本文内容编选自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中国读本《经典中国通史》之《两晋南北朝史话》。
《经典中国通史》全套共有16本,分别是:《夏商史话》《西周史话》《春秋史话》《战国史话》《秦汉史话(上)》《秦汉史话(下)》《三国史话》《两晋南北朝史话》《隋唐史话(上)》《隋唐史话(下)》《五代史话》《宋朝史话》《元朝史话》《明朝史话》《清前期史话》《晚清史话》。
这套书是由十多位大多出生于上世纪上半叶的老一辈历史学家,耗时数年,精心编撰而成。从夏商到晚清的历史迁徙,五千年华夏史全景描绘,专业权威,又通俗易懂,老少皆宜,传世经典,值得学习珍藏。
上一个: 乾隆朝的三大名臣,他们分别是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