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战历史上,中共华北根据地很著名的便是晋冀鲁豫根据地,其中又分为太行区,太岳区等。而在两个根据地之间的咽喉地区就是山西沁县。
自八路军在彭德怀副总指挥的指挥下,发动了惊世骇俗的对侵华日军主动出击的“百团大战"后,日本侵华的华北驻屯军为了分割和剿灭根据地及八路军等中共抗日武装力量,曾以最快的速度将“白晋铁路"(日军称“东潞路")修通,这其中,沁县便成为了侵华日军分割和企图摧毁中共太行、太岳两大根据地的屯兵基地。
也藉此,华北日军开始执行了对华北抗日根据地实行残酷的“囚笼"政策。以白晋线为中轴,将沁县作为北上太原南下长治和晋城的咽喉战略要地。利用纵横交错的交通线,层层分割抗日根据地,实施惨无人道的经济封锁。并大肆构筑碉堡,设置据点,仅在沁县境内的白晋公路沿线村庄就有牛寺村、交口村、固亦村、温庄村、北寺上村、北石堠村、南石堠村、合庄村、长胜村、段柳村窑科寨上、白家沟村、大桥沟村、新店村、栋村等地,日寇就修筑了十几座碉堡和炮楼,在铁路重要路段也修有碉堡和炮楼,并有日伪部队把守。
沁县的县城里还驻守着重兵。日伪经常调集大量兵力对我太行、太岳抗日根据地频繁实施所谓的“篦梳"式扫荡,制造无人区。逐村搜捕中共抗日军政人员,任意屠杀中国百姓,不断蚕食抗日根据地,,致使抗日根据地迅速缩小。华北抗战的形势骤然变得更加艰险。
到了1942年,抗战在相持阶段中,日军在华北的清剿日益频繁,根据地的边界日益回缩。针对此,中共八路军总部及下属情报部门为了迅速扭转被动局面,及时掌握日军动向,坚决粉碎盘踞在沁县境内的日军对太行抗日根据地的疯狂扫荡。太行军区第三军分区参谋李殿章(黎城县人,抗战胜利后随军南下),奉命抽调军分区情报处谍报参谋刘守中,情报员岳峰、刘向亨、曹晟等人在沁县县城东十几里的西河底村组建了太行第三军分区沁县谍报工作站(又称沁县情报站)。任命熟悉沁县情况的在西河底村工作的刘守中(公开身份为抗日中心小学校长)为站长,隶属太行军区第三军分区情报处领导。
在刘守中等八路情工人员的行动下,迅速组建了情报网络、初期完成了发展堡垒户和情报收集人员(外围),开辟了秘密交通线。并将发展的情报人员根据各自的特点,有的打人日伪军政机关等部门,搜集各个据点日伪,军、政、警、宪、特人员的组织情况,有的潜伏于敌人的交通站点和铁路车站,有的以工商企业为掩护,他们发挥各自优势,千方百计搜集传递情报,刺探日伪军的军事行动,窃取敌人军用物资。利用敌伪人员的关系积极营救我方被俘人员,护送过往军政干部,秘密携带大量中共抗日宣传品进城或到各据点散发,瓦解日伪军关系,相机策反伪军人员,为八路军及时准确部署对日军“囚笼"战役的反扫荡,保护抗日根据地军政人员及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
该情报站建设初期,就达到了情报网络的多样化。彼时,按照组织决定:刘向亨、贾兴桥、王赖、岳二小等人打人日伪沁县各火车站,曹晟打入了伪公署情报室,岳峰、曹双和、牛春木、杨进明等人打人日伪部队,贾明道、屈怀清等人打人日伪军要害部门和据点。这些八路情报精英们在取得合法身份后,以各自单线联系的方式展开情报工作。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伺机刺探日伪军各类机密,随时将县城内和各据点敌人的兵力部署、武器装备以及扫荡出发时间、地点、兵力、指挥官姓名,性格特点等情况写成情报,交给秘密交通员传递出城。曹晟、岳峰、曹双和、牛春木利用在日伪军里的合法身份,提前两三天即能获悉敌人的重大军事行动。刘向亨利用担任沁县火车站列车长和副站长的身份,提前获得日伪军用物资的运输计划。
秘密交通员张近芳在沁县县城北街开办“天恒厂"木铺,其弟张正芳在县城新民小学读书,他们家住合庄村,而合庄村距县城5里地,该村也是三分区情报处建立的地下秘密交通线的第一个站点。张近芳兄弟以及曹焕先、岳土生等交通员正是利用他们在县城人熟地熟和进出方便的条件,将各种情报以多种隐藏方式,如缝在衣服内,藏在鞋帮等携带出城。
情报传递线路从沁县开始-合庄村-黑峪沟村(情报交通员王庆生处)-西河底村(站长刘守中处)-三分区情报处。王庆生后被日伪抓捕,但在打入日伪军队的牛春木(买通翻译官)努力下,连同被捕的太岳纵队军医刘富棠一起,被营救了出来。
在最艰难的时期,日伪的封锁似乎密不透风,沁县谍报工作站的情报人员们为了准确、及时、安全地传送情报,经过周密策划和秘密布置,
先后开辟了几条秘密交通线:
1.由刘向亨、岳土生、岳二小、曹晟、马庆生、任铁孩等人负责县城到南石堠、亚亚沟、黑峪沟到西河底村、荆村最后到军分区,。
2.由岳峰、贾广成、曹双和、王赖、王庆生、曹焕先、张近芳等人负责县城天恒厂木铺(现北街药材公司)到合庄村,经黑峪沟村,到西河底村、荆村最后到军分区。
3.由岳峰、牛水林、牛文孩、王土孩、东二同、刘万福、王二俊等负责县城何家巷口糖房情报点到梁家河,经范家沟村、王庄村、西河底村最后到军分区。值得一提的是,这条线存在了很长时间,1946年7月,阎锡山部队从沁县城撤退的情报就是牛水林从糖房情报点得到消息告知岳峰后由牛文孩转送西河底村刘文秀,再由刘文秀转送太行军区的。
在宋家沟村的北面,一处叫红四眼沟的菜园地内有一间土房子连着的土窑洞,也是当时太行太岳互通情报的交通联络点,是由岳峰、牛水林等负责的。
1943年在此菜园地的土窑洞里还成立了以吴向贤为负责人的白晋铁路地下工运组织。
当然,战争让环境变量瞬息万变,有的情报因为情况紧急来不及按程序运作时,不得不冒险采取直接通知的方式。由于该站(八路军沁县谍报工作站)情报的及时、准确,为中共太行军区在反扫荡前组织群众坚壁清野和迅速撤离争取了时间和主动权,也为我八路军反扫荡战胜利提供了重要条件和保证,使侵华日军和伪军的扫荡屡屡受挫,其兵力财力日渐消耗,最后只能偃旗息鼓。
在八路军沁县谍报工作站建站的同时,正是日军对抗日根据地实施最为凶狠的经济封锁,严禁包括食盐、药品、火柴、纸张等生活必需品在内的任何物资流入根据地。遵照军分区首长的指示,沁县情报和交通人员在除了搜集日伪的军事,经济,人事情报外,还经常利用各种机会将日伪的武器弹药、医疗器械、稀缺药品、照像器材等军用物资偷运出来,秘密送至太行军区。
不断的战斗消耗,八路军战士的伤病情况也日益加剧,根据地缺医少药,根据军分区领导指示,刘守中在刘向亨的协助下化装成铁路随乘人员,亲自携款到太谷县城购买回盘尼西林等药品,并通过秘密渠道,以最快的速度送到了军区医院。
八路军太行部队还缺少拉辎重的骡马,刘守中又率已经打入日伪军队的岳峰、曹双和等人,经过周密计划,里应外合,将日伪在扫荡中劫掠来的十数匹骡马骗出,分批次经长盛村-段柳村-小东岭村-西河底村-荆村-窑长村,成功偷运至三分区。
岳峰和刘向亨还利用打入日伪部队的便利,分别各偷取了日军指挥官的佩枪,包括数十发子弹,交给交通员张近芳和曹焕先先后带出县城。岳风鸣则利用进出城门的便利条件用背篓为八路偷运子弹。刘向亨(打入日伪车站)和牛春木(打入日伪部队)也经常利用自己进出城门不受检查的特殊身份,在公文包里夹带大量宣传品进城秘密散发,以动摇伪军,增强百姓抗战信心。
1943年秋后,由太行第三军分区参谋李之光(山东省临淄县敬仲镇李家村人,新中国成立后任山西省军区参谋长、省军区顾问)直接领导。
李之光前辈的素描自画像
1944年秋,牛春木根据刘向亨和贾兴桥提供的日军南下铁路运输车内装有棉布的情报后,同另一名情报人员偷上了火车,秘密潜入棉布车厢,在途经轻城村路段时,乘着日军押车人员视野受阻的刹那,将近十捆棉布扔下了火车,解決了八路军部分部队冬季棉衣用布的困难。
1944年,沁县谍报站打入日伪内部的王赖(中共党员)日寇抓入县城宪兵队大牢,严刑拷打,坚贞不屈。三分区领导指示曹双和设法营救,经曹双和的多方努力,终于将其营救出狱。但曹双和也因此被日伪怀疑,同样也将他关入了县城日本宪兵队,日宪兵队对其使用灌辣椒水、坐老虎凳等,曹双和挺住了酷刑,后经组织营救出狱。
此外,沁县谍报工作站情报人员曹晟则利用假情报(向三分区传出真情报)诱使日伪一个排被我八路军活捉。牛春木还以处哥们儿的方式,与在日伪封锁线上的长胜村哨棚、段柳村哨棚的伪军分队长称兄道弟,伺机晓以民族大义,最终成功策反了三十八人的伪军带枪投诚。
直接领导沁县情报站的三分区情报参谋李之光就多次利用传递来的准确情报,亲率部队成功地袭击了日军沁县火车站机务段和段柳哨棚,并端掉了长胜哨棚和合庄哨棚,后又摧毁了段柳村的两个铁路哨棚。这些行动使八路游击区扩展到白晋公路两侧,也迫使白晋公路沿线炮楼的日伪军不敢随意出发扫荡中共根据地。
在传送情报和物资的过程中,情报和交通人员在每一处交通点都依靠当地百姓发展了若干堡垒户和接力交通员,利用随机应变的联络暗号和传递孔道交换情报。为避免暴露,他们彼此之间实行最严格的单线联络,制定了严密的传递程序和组织纪律,并经常变换接头方式和传递路线,避免秘密工作中最忌讳“熟面孔重复出现"的破绽。正是凭借这些秘密交通线,大量军事情报、军用物资顺利到达根据地。而在这些交通线上往来的抗日军政干部即使是在日伪封锁最严密的日子里,也能照样畅通无阻,来去自由,而且历时五年没有出过任何纰漏。
1945年春后,由于李之光调任三分区独立营任营长,三分区情报处主任邱克中(河北省定县只东镇人,抗战胜利后随军进人东北)接手领导沁县谍报工作站。
1945年的农历7月,太行军区根据八路军总部的部署,准备消灭沁县城内拒不受降的日军,斩断长治以南方面日军的退路,解放沁县城。谍报站的刘守中、曹晟、岳峰、刘向亨、曹双和、贾明道、屈怀清等人按照上级的部署,及时将县城内日军兵力部署摸清后,绘制出沁县城内日军的兵力分布图,专程前往荆村向军分区首长进行了汇报。
在沁县解放前的1945年底,沁县谍报站工作任务基本完结。太行军区党委奉命对三分区和二分区进行了合并。各自原有的谍报站撤销,重新建立沁武情报站,情报人员进行重新调整。一部分参加沁武情报站,一部分留在当地,一部分返回部队,一部分并人二分区城工部转战祁县、太谷、太原。刘守中因其叔父(民主人士,曾营救过中共两名高级干部:赵云驶,后任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副主席。杨奇清,后任公安部副部长)在太原阎锡山的公营事业董事会工作,又有同学等人在阎锡山的省府任职,所以组织上派遣其与岳峰等人利用这层关系,以教书为名采取携带家眷的方式先后潜入祁县、太谷和太原,继续秘密从事策反阎锡山军政人员的统战工作。
情报人员岳二小则利用自己会白铁匠手艺同时潜入了太谷。
同时,对原沁县谍报工作站情报人员曹双和提出了表彰。其因打人敌人内部工作突出,并圆满完成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结合他在日军大牢里坚贞不屈的表现,太行第三军分区司令部特别授予他“无名英雄"奖状和物资嘉奖。
新中国成立后,这批当年战斗在敌人心脏里的中共情报人员,在各自建设新中国各自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工作。有些人还回到了农村老家。但无论在什么地方他们都从不居功自傲,很少提起自己曾经的光荣历史。
需要指出的是,其中有的老情报人员,甚至在后来的历次运动中还蒙受了不白之冤,但依旧没有泄露过任何组织上要求保密的过往。
上一个: 好好的朝鲜王国,为何改名大韩帝国?
下一个: 航拍大庆萨尔图机场,我国油化之都的机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