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的贺晋年将军,内心是有些憋屈的。1955年授衔时,和他差不多的,或是资历、职务都比他低的,有的是上将,最低的也是中将,但他却是唯一的一名副兵团级少将。
这都是“高岗事件”闹的,有人说他跟高岗关系密切,是一伙的。老将军一直想不通,20世纪80年代曾向有关部门讨说法,结果让他哭笑不得:祸害他30多年的这个天大的问题,档案里竟无一字记载。
贺晋年,活捉巨匪谢文东,带出英雄董存瑞,授衔主席为他说话" />
面对不公平,老将军虽然想不通,但胸怀始终是高洁的,70岁时他开始画竹,画了整整二十多年,直到93岁高龄去世,人称“将军竹”。
“他笔下的风竹战狂飙,光竹迎朝阳,雨竹披滴露,雪竹洁白清气万丈,人们说他的竹别具一格,凝结着他一生战斗的经历。粗壮的青竹顶天立地,刚劲挺拔,具有宁折不弯的豪气,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画如其人,他画的竹确有高风亮节的将军气质。”
贺晋年,活捉巨匪谢文东,带出英雄董存瑞,授衔主席为他说话" />
贺晋年,1910年出生在陕西安定县(今子长县)玉家湾镇贺家村,是地地道道的陕北人。
贺晋年的祖父是黄土高原上倔强的羊倌,一生家穷,娶不起媳妇,却立志要将养子(贺晋年的父亲)贺名扬培养成个人物。为了这个志向,老人家一生不知道背了多少柴火,吃了多少苦。
贺名扬没有辜负养父,争气得很,他先是在延安府考中了秀才,后来又当上了民国的区长,在那一方天地里,这就是算是光宗耀祖,扬眉吐气了。
贺晋年就是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算不上穷苦孩子,也不愁读书。在父亲的安排下,他先是在离家几公里的王家沟读初小,后又到县城瓦窑堡读高小,1927年考上了绥德第四师范学校。
那年月,许多家境尚可的读书青年都像贺晋年这样,未来能当上一名教师,那是很体面、很不错的选择。然而,从乱世黑暗中射出来的那一道光明,又让太多的读书青年,最终放下了书本,拿起了枪,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在贺家湾时,贺晋年就听说过安定县城有个团总谢子长,人称“谢青天”。到瓦窑堡读高小后,贺晋年亲眼目睹了谢子长打税官,斗土豪劣绅的情景,后来听说这个人是共产党,一颗红色的种子就埋进了贺晋年的心中,在贺晋年看来,跟着共产党走,肯定错不了。
同为陕北红军的创始人,谢子长的名气没有刘志丹大,这是今人的印象,在那个年代,陕西、甘肃、宁夏,许多地方都留下了他抗争、求索、战斗的脚印,并且深深地影响了许多人。
1930年初,谢子长利用西北军阀间的矛盾,在宁夏苏雨生的师里搞到一个番号,陕北特委为了在这支军阀队伍中建立党的武装,决定选派一些进步学生到这支部队中去。
那时候,贺晋年受谢子长影响,在绥德第四师范学校读了不少进步书籍,得知这个消息,他毅然决然地报了名,从此走上了苦难而光荣的革命道路。
贺晋年,活捉巨匪谢文东,带出英雄董存瑞,授衔主席为他说话" />
贺晋年没有出过远门。
从绥德到榆林,一路都是荒凉的大漠,二十岁的贺晋年迎着刀子般的烈风,坚定前行,只是他不知道,为了光明,他将经历怎样的苦难。
找到谢子长后,贺晋年和其他四十多个学生被编入学生队,训练三个月后,这些学生战士被分入部队,贺晋年由班长到排长,由排长到代理副连长,1932年5月靖远起义,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成立后,他成了总指挥谢子长手下的骑兵大队副大队长。
当时的陕北红军算是一支孤军,没有策略指引,也缺乏斗争经验,他们不知道如何去建立根据地,也不懂得游击战该怎么打。老将军后来说,那时候他们除了打土豪,就知道招兵买马,只有驻地没有根据地,实际上就是等着敌人来打。
九死一生的苦难就是这么来的。
游击队刚成立不久,有一天,游击队打土豪弄到了一支歪把子枪,回到驻地水泉镇,贺晋年想试试枪能不能打响,于是爬梯子上房顶,朝对面山上放了一枪。
哪知道,枪放响后,驻地四周顿时枪声大作,再一看,原来驻地已经被敌人团团围住了,他放的那一枪误让敌人以为被发现了,所以立刻就围攻了上来。
这一次,游击队被围得惨呀!
贺晋年几个人拼命突围出来后,很快被打散了,在光秃秃上的山岗上,贺晋年意识到骑着马就是活靶子,刚下马,还没来及取马鞍上的步枪,一声嘶鸣,那匹马已经中弹滚下了山崖。
此后的贺晋年,孤身一人拼命地跑,好不容易才甩掉敌人的追击。
接下来是考验意志的时刻。贺晋年没有打退堂鼓,他一个人历经千难万苦,靠沿途乞讨到了兰州,找到了甘宁青特委。
为了继续斗争,特委给贺晋年在兰州市警察局谋了个差事,算是暂时安顿了下来。
但革命求索下的苦难到此并没有结束。
1933年4月,特委决定在兰州城搞一次兵暴,贺晋年的任务是策反水北门城楼上的守军。老将军后来回忆说,守军排长姓柳,原是他当班长时的兵,是个挺好的人。联系上这个排长后,一天夜里,几个人就摸进了兵营,先悄悄地把挂在墙上的枪收了,接着再拿手电筒朝大通铺上一照,一枪没放,水北门就顺利拿下了。
下一个目标是黄河桥门。
结果因为一声狗叫,队伍中有人提前开了一枪,惊动了守黄河桥门的敌人,暴动失败了。
就这样,二十几人又开始拼命逃跑,一路向皋兰县奔去。
到了皋兰,找到地方游击队,大家还是不知道怎样才能生存发展下去,依旧像流寇那样,走哪吃哪,斗争一天算一天。
没有方向是难以生存的。这一天,贺晋年在红沙岭刚端起饭碗,还没来及吃一口,从兰州赶来的骑兵已经黑压压地冲了进来。
没有枪,没有路。
贺晋年一咬牙,干脆带着十几个人从山崖上跳了下去,万幸,居然没摔死。
但没摔死依旧没有活路。
从红沙岭逃出来后,十几个人向北向宁夏跑,跑了一天一夜后再也跑不动了,不知是谁先倒下了,接着所有人全都倒下了,不是死了,是全睡着了。
惨的是,在路边没睡多会,一伙人又让马鸿逵的马家军发现了,一顿鞭子抽醒,脖子上全套上了绳子。
那年月,落到西北马家军手里,想活命比登天还难。十几个人都绝望了,一心只想求得速死,不料,在一条山镇,老天开了眼,马家军居然把他们全给放了。
原来,这一天,甘肃省主席马鸿逵将他老娘从河州接来银川,刚巧路过一条山镇,见到十几个人被绑着,老太太觉得不吉利,发话说:我活了这把年纪,头一次出远门就碰上这档子事。传我的话,他们是好人、坏人我不管,是坏人让他们死在别人手里,这一次不要死在我们马家手里。
贺晋年,活捉巨匪谢文东,带出英雄董存瑞,授衔主席为他说话" />
在艰苦卓绝的革命道路上,经历九死一生活下来的战士,胸膛之中都有一股无所畏惧的精神力量。
这种精神力量让贺晋年迅速成长为陕北红军中的一员猛将。
1934年7月,陕北红军游击队总指挥部成立,谢子长任总指挥,贺晋年任参谋长兼一支队政委。在总指挥部成立后的第一个大仗中,贺晋年率领一支队首先冲进定安县城,冲锋时,贺晋年嘴里高呼,冲锋就是胜利!冲锋就是胜利!
这是一声革命的呐喊。
贺晋年憋得太久了。
但有革命的地方就有牺牲。
1935年2月,贺晋年的革命引路人谢子长在战斗中牺牲。5月,西北军委前敌总指挥部成立,刘志丹任总指挥,高岗任政委,贺晋年任红一团团长。
在刘志丹心中,红一团是“少年英雄团”,攻打安寨县地主豪绅盘踞在悬崖上的据点李家塌时,刘志丹问贺晋年,敢不敢从悬崖上摸上去。
贺晋年斩钉截铁地说,敢。
说完,贺晋年从一连中挑出三十多人,组成了一支“敢死队”,顺着石崖间的一条裂缝就朝上摸。崖山的敌人发现了,滚木、礌石头齐下,敢死队被砸的头破血流,但个个死抓着石崖裂缝间能抓住的一切。
贺晋年的头上也重重地挨了一下子,鲜血直流,但他没有垮,而是一边奋力地向上爬,一边使劲地喊,跟我上,手榴弹扔上去就是胜利!
靠着顽强的意志,不怕死的精神,这支敢死队硬是冲上了悬崖,一顿枪打手榴弹炸,然后搭人梯翻寨墙,直扑寨门,最后活生生地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刘志丹在望远镜中看到这一幕,嘴里直夸,贺晋年是猛将!是猛将!
1935年9月中旬,红二十五军长征到达延川县,与陕北红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下辖七十五师、七十八师、八十一师,贺晋年为八十一师师长。
当时,东北军六十七军占领延安,危险苏区。红十五军团决定围点打援,在劳山设伏,歼灭延安出援之敌。
八十一师的任务是围攻甘泉,诱敌出援,并从正面堵击援敌。
战斗打响后,贺晋年命令二四三团猛攻甘泉城,自己则率领二四一团在白土坡阻击敌人。军团长徐海东巡视阵地时,一再向贺晋年强调,二四一团能否顶住敌人,是成败的关键。
果然,东北军遭到伏击后,随即抢占公路两侧的制高点,向二四一团发起了凶猛冲击。危急时刻,贺晋年亲率师直警通连、侦察连反复冲杀,最终拿下了主阵地左前方一个威胁最大的小山茆,确保了劳山伏击战的胜利。
之后,红十五军团再接再厉,乘势南下围攻榆林桥。
此战,贺晋年在北面阵地上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为了一举打垮敌人,贺晋年竟然提起一挺机枪,让人抓住他的双腿,俯身将自己挂在崖边,居高临下地对敌人进行猛扫。
崖下的敌人被贺晋年的这挺机枪彻底打蒙了,部队很快突进了榆林桥。
而这个奋勇的形象从此也成了贺晋年的猛将标签。
多少年后,陕北红军中的老人们还说,老师长将自己挂在悬崖边,这仗打得叫人一辈子忘不了啊!
贺晋年,活捉巨匪谢文东,带出英雄董存瑞,授衔主席为他说话" />
解放战争时期,相比四野的其他猛将,贺晋年显得并不那么耀眼,但他留在白山黑水间的英雄形象,却是独一无二,叫人敬仰的。
早在创建陕北根据地时,贺晋年就以擅长剿匪而闻名。1939年春天,周恩来在劳山被一伙土匪袭击,彭德怀闻讯后立即将贺晋年从前线召回,命令他即刻消灭这伙企图谋害周恩来的政治土匪。
贺晋年剿匪,既有办法,又有决心。土匪在大山里跟他兜圈子,根本没用,只要让他抓住一点踪迹,接下来一定是穷追不舍,直到将土匪一网打尽为止。
1946年3月,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三旅旅长兼三边军分区司令员贺晋年,奉命去东北。8月,贺晋年就任合江军区司令员。
当时有个说法,东北土匪为全国之冠,合江土匪为冠中之冠。
很显然,调贺晋年到合江,就是让他这个剿匪专家来肃清合江地区的顽匪的,只有这样,我党才能在黑土地上站稳脚跟。
贺晋年,活捉巨匪谢文东,带出英雄董存瑞,授衔主席为他说话" />
贺晋年刚到合江时,谢文东、张黑子、孙荣久等四支胡子号称合江地区“四大旗杆”,势力很大,十分猖狂。
1946年8月15日,佳木斯各界群众在中心广场举行盛大集会,庆祝抗战胜利一周年,同时公审几名日本战犯和汉奸。公审开始后,“中央胡子”(投靠国民党的土匪)竟在光天化日之下,冲进会场,杀害革命群众,散发反动传单。
10月,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萝北、依兰两座县城再次遭到胡子洗劫,包括萝北县长在内的二十多人被杀害,依兰县委书记的妻子,被糟蹋后上吊自杀。
合江土匪之所以如此猖狂,主要原因是合江是天然的土匪巢穴,西南和南部是崇山峻岭,东部和北部是大片的沼泽地和草甸子。贺晋年到来之前,一些地区用大部队围剿,但因为动作大,胡子人熟地熟,眼线又多,往往是大部队还没开到,胡子早已经跑得无影无踪了。
贺晋年剿匪,不这么干,用他的话说,虽然手里有大部队,但对付这些土匪,不仅要头脑保持清醒,而且要有穷追不舍的劲头。
从某种意义上讲,贺晋年组织精干小分队,追进老林,追进沼泽,追进草甸,这是长征精神的另一种表现。
晚年,老将军回忆当年在东北剿匪时说,东北有三宗宝,人参貂皮乌拉草,我们的剿匪小分队也有三宗宝,大饼子咸菜疙瘩乌拉草。追胡子是十万火急的事,没工夫埋锅做饭,而且也不能做饭,因为做饭有烟会给胡子报信。冬天追胡子,苦啊,大饼咸菜冻得铅球似的,啃不动,得揣在怀里使劲焐,使劲焐,才能有一口吃的。
讲到对胡子的穷追不舍,老将军有些话很有智慧的光芒。他说,胡子很狡猾,往往排成一路横行,漫无目的地在老林里窜。我告诉同志们,“兔子转山坡,踪迹不离窝”,不管胡子有多少路,我们只管一路追,看脚印、看篙草、听鸟鸣,看马粪蛋子,非追到胡子老窝不可。
在穷追不舍的那一年里,贺晋年身先士卒,把自己编入小分队,他的第一匹马活活累死了,第二匹马在牡丹江边滚下悬崖摔死了,后来他累得病倒了,发高烧,大饼子咸菜疙瘩也啃光了,大家要送他回佳木斯,他不干,躺在担架上说,现在是拼决心,拼意志的时候,就看谁能坚持到底。只有在胡子疲惫不堪的时候,才能追上消灭他们。要使对手疲惫不堪,我们自己就要疲惫不堪,甚至比对手更疲惫不堪才行。
有些人讲,大力能出奇迹。
老将军当年剿匪,不光有大力,还有巧力,还有苦力。
那时候,四野的许多将领,都在想法子打大仗,贺晋年剿匪不算多大的仗,但那种精神却十分让人敬仰。
合江的“四大旗杆”就是这样被砍倒消灭的,尤其是那曾经嚣张无比的谢文东,最后被活捉时身边一个人也没有。
老人们说,四大旗杆倒后,一听到贺晋年这个名字,胡子全都屁滚尿流,后来在江西剿匪,一听到贺晋年的名字,土匪恨得骂爹娘,说是少生了两条腿。
贺晋年,活捉巨匪谢文东,带出英雄董存瑞,授衔主席为他说话" />
1947年5月,东北民主联军成立骑兵纵队,贺晋年成为第一任纵队司令,9月调任七纵任副司令,与兄弟纵队一起,首战彰武告捷,再战公主屯大获全胜,之后又攻占了四平。
1948年3月,贺晋年出任刚组建的十一纵司令员。十一纵整训五十天后,出手第一仗攻隆化,就打出了一个人尽皆知的英雄。
塞外山城隆化,位于围场南、承德北,依山傍水,城西苔山主峰海拔796米,山峰连绵如卧龙,当地老百姓称为“龙头山”。
隆化守军为全美械装备的敌十三军八十九师二六五团,另有一个工兵连和炮兵,苔山为防御重点,到处都是永久、半永久地堡群。
一年前,同样的季节,晋察热辽军区曾以五个旅的兵力攻击隆化,但连攻十天,伤亡惨重,最终却没能拿下来。
这一次贺晋年率部攻隆化,吸取了兄弟部队的教训,上来就用一个师、一个炮兵旅组成钢铁拳头,猛砸敌人的防御重点城西苔山。将敌人的火力制高点压制住之后,贺晋年随即率三十二师由城东突破,目标直指城西北的隆化中学。
老将军后来说,打隆化是十一纵的第一仗,必须拿出十分的决心,十分的信念,保证首战必须打响。胜利总是最有说服力,最能高昂军心士气的。如果像一年前那样再失利,再下去整顿,恢复信心,十一纵这个东北野战军中的小兄弟,可就不是番号、序列的排位了,而是真的成了尾巴了。
正是由于贺晋年向全纵队上下灌输了这种首战必胜的决心和信念,英雄诞生了。
贺晋年,活捉巨匪谢文东,带出英雄董存瑞,授衔主席为他说话" />
城西苔山被控制住之后,三十二师开始向隆化中学发起冲击。隆化中学在作战地图上标明为“21号碉堡群”,明碉暗堡极多,尤其是东北角一条旱河上的桥体,实为一个巨大的坚固暗堡。
面对这些碉堡群,三十二师九十六团连续几次实施突击爆破,都没能获得成功。
眼见战友接连倒下,六班长董存瑞站了出来,他抱着炸药包,顶着敌人机枪的疯狂扫射,靠爬,靠滚,靠冲,最后到了那座桥下。
桥洞有一人来高,如果将炸药包放在河床上引爆,劲头肯定不大,但董存瑞没带引爆支架。为了胜利,董存瑞没有退缩,没有等待战友支援,他直挺挺地站起来,用手擎起炸药包,拉着了导火索。
隆化被攻下后,有人认为董存瑞没带支架,违反规定,他的牺牲是一起“事故”。
东北解放后,贺晋年任第四野战军第十五兵团第二副司令员、党委常委兼第四十八军军长,率部南下江西。
赣西南地区也是全国有名的土匪窝,贺晋年又拿出了剿匪的好本事。
当时,在豫章山区有一股顽匪,匪首黄镇中凭借天险翠微峰,负隅顽抗,穷凶极恶得很。这老土匪对一众匪徒说,人说狡兔三窟,我只要翠微峰一窟就足够了。从闹太平天国算起,这里就是攻不破的。弟兄们放心,翠微峰有吃不完的粮食,有兵工厂、有发电厂、有造币厂、有饭店、有戏园子,就是几年不下山,我们一样吃香的喝辣的。
贺晋年到了翠微峰下,只说一句,看来这群土鳖还活在几十年前,太愚昧,太张狂。
说完,调来重炮猛轰,十个小时就拿下了翠微峰,活捉了黄镇中。
这是贺晋年戎马生涯的最后一仗。
晚年,回忆往昔,老将军说,我们四十八军组建得晚,打的大仗、硬仗也不算多。可有一条我们占先,拍电影。一个是《董存瑞》,再一个就是根据翠微峰剿匪拍的《翠岗红旗》。四十八军这个小兄弟,在这上头争了个头名,想起来也怪有意思的。
贺晋年,活捉巨匪谢文东,带出英雄董存瑞,授衔主席为他说话" />
对一名光明磊落的将军而言,牺牲的含义不止一种。
1950年6月,贺晋年调任东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四年后,出了“高岗事件”。
因为这个,因为出身陕北红军,因为曾经带的是四野小兄弟,1955年军衔评定时,贺晋年只被评为大校。大家得知后议论纷纷,都觉得评定的军衔太低了,第十五兵团司令邓华、政委赖传珠、参谋长洪学智都是上将,他这个副司令是大校实在不像话。
贺老总看不下去,去找彭老总,彭老总觉得不公平去找朱老总,朱老总最后向主席反应了一下。
主席为贺晋年说了一句公道话,低了低了,他怎么能是大校呢,最起码也是个少将啊!
对少将军衔,老将军没有怨言,但心里有坎。参加授衔仪式后,他将那套少将制服锁在衣柜里,再也没有拿出来穿过。
下一个: 历史上5位最仁慈的独裁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