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张轨前凉称王,慕容氏立国前燕

作者:未知点击量:956  来源:历史知识网

<a href=张轨前凉称王,慕容氏立国前燕" />

本篇系精读中国史连载163,《两晋南北朝史话》连载06,欢迎收看。

01、西北汉文化的中心——张轨建立前凉

十六国时代的北方,大多数是各少数族建立的民族政权,但也有一个汉人建立的政权,即前凉。这个政权存在76年(301-376),是十六国中历时最长的政权。它以姑臧(今甘肃武威)为中心,全盛时占有今甘肃、新疆大部分,青海、宁夏一部分。在中原战乱频繁、社会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形势下,这里却相对安定,保存着汉族的传统文化。

前凉的建立者张轨,字士彦,雍州安定郡乌氏(今甘肃平凉县西北)人。他家是世代儒学的官宦门第。父亲张温任太官令时,全家搬到洛阳附近。

张轨从小爱读书,有志气,曾就读于博学的皇甫谧门下。晋惠帝时,国内政治动乱,张轨当过“征西军司”,熟悉凉州情况,他就提出要当凉州刺史。

凉州地处边境,鲜卑、氐、羌等少数族常常造反,一般人都不愿去,张轨提出后,朝廷大臣都巴不得他去,齐口赞扬他才能卓绝,定能胜任。

永宁元年(301),张轨被任命为护羌校尉、凉州刺史,郡治姑臧。姑臧城不算大,南北7里、东西3里,形似卧龙,原为匈奴所建,张轨把它扩大,修筑起牢固的城防工事。

张轨是雍州人,他知道要在凉州扎下根来,一定要使本地世家大族和中原地主结合起来。他重用当地大族宋配、阴充、汜瑷、阴澹等人。宋配个子矮小,原为西平郡(治所在今青海西宁市)太守,文武双全,声望很高,张轨调为自己的司马,成为心腹谋主。张轨又重用中原士人陈留人江琼等。这种政治联盟,成为前凉政权的统治基础。

凉州屡遭战祸,荒凉不堪,自魏晋以来,这里就不用货币,而以布匹代替。交易时被撕成一段一段,计算起来困难,又很浪费,也不耐久,民间深感不便。张轨接受参军索辅的建议,恢复使用五铢钱,人民得到很大的方便,也促进了河西地区经济的发展。

张轨还在姑臧设立学校,提倡儒学。他把各郡的地主子弟500多人招到学校里学习,请了很多鸿学硕儒讲授经学,设置崇文祭酒一官来管理学校。在当时战乱的年代,这里成为西北汉文化的中心。著名学者有宗纤、郭荷、郭瑀、索袭、刘昞、祁嘉等。

博士郭瑀的弟子有500多人,其中通经业者80余人。他的弟子兼女婿刘昞,经历了前凉、前秦、西凉、北凉,后到了北魏,被孝文帝称为“德冠前世,蔚为儒宗”,著有《方言》等著作。

佛教也有很大发展,敦煌“村坞相属,多有塔寺”。北魏拓跋焘平凉州,沙门佛像大多东徙到平城。史学家陈寅恪认为前凉在保存中原汉族文化方面起了承前后的重大作用。他说:“西晋永嘉之乱,中原魏晋以降之文化转移保存于凉州一隅,至北魏取凉州,而河西文化遂输入于魏”,“秦凉诸州西北一隅之地,其文化上续汉、魏、西晋之学风,下开魏、齐、隋、唐之制度,承前后,继绝扶衰,五百年间延绵一脉……”。

公元308年张轨得了风病,不能讲话,建兴二年(314),60岁的张轨病逝。

张轨统辖凉州13年,他在遗令上说:“文武将佐都应当尽忠皇帝,安定百姓,上思报国,下以宁家。”这是给以后的统治者提出的立国方针。

这时前秦王朝强盛起来。太元元年(376),符坚派步骑30万进攻前凉,前凉主张天锡投降,前凉亡。

<a href=张轨前凉称王,慕容氏立国前燕" />

02、从辽东到中原——前燕的崛起与内迁

在中原地区,继前赵与后赵对立,又出现了前燕与前秦的对立。前燕(337一370),是鲜卑族慕容部慕容庞廆父子所创立的政权。

慕容氏原来分布于辽东与辽西,曹魏时期发展了与中原的经济文化联系,西晋时已成为塞外的一支强大的部族。元康四年(294),慕容廆将都城迁到大棘(今辽宁义县),开始了定居的农业生活。不久,他打败北边的宇文部、出击西方的段部,势力强大起来。

慕容廆是一个有远见的少数族统治者。他很注意拉拢汉族地主分子。西晋末年,中原大乱,许多大族率领其宗族、乡里流亡辽东。慕容廆礼贤下士,被其任用的北方著名大族有河东裴嶷、右北平阳裕、渤海封裕、平原刘瓒、广平游邃等人。这些汉族士人也出谋献策,帮助慕容氏按汉族统治方式建立了一整套政治制度。

裴嶷是一个重要谋士,被“委以军国之谋"。他曾作为使者被派到建康,东晋朝廷本来以为慕容廆地处荒远,一定落后,经裴嶷介绍,说“四海英贤并为其用”,大家都改变了看法。

东晋想把裴嶷留下来,裴嶷说:“如果留臣,慕容廆一定会认为朝廷轻视他,从而影响其对朝廷的向义之心。“于是东晋让他回去。

慕容廆对裴疑十分信任,他认为"裴长史名重当朝,而肯屈降于此,是天授孤也。”

慕容廆还大力招揽汉族流民。在辽水流域设立侨郡以统之,如以冀州人为冀阳郡,豫州人为成周郡,青州人为营丘郡,对流民给以免役权利。结果中原地区投奔到他那里的流民数达到旧有人口的10倍。这些人对辽东地区经济开发和慕容部的汉化起了重要作用。

慕容廆还提出了慎刑、选贤、重农、戒酒色的治国方针。他说:“狱者,人命所悬也,不可以不慎。贤人君子,国家之基也,不可以不敬。稼穑者,国之本也,不可以不急。酒色便佞,乱德之甚也,不可以不戒。”这些措施使慕容氏的统治进一步稳定巩固,为以后进据中原创造了条件。

咸和八年(333)慕容廆死,子慕容皝继立。咸康三年(337),他接受汉士族封弈的建议,称燕王,这是前燕的开始。不久,迁都龙城(今辽宁朝阳县)。

慕容皝不遗余力地掠夺人口,他打败段部、灭宇文部、袭破夫余,每次都掠到三五万人户,使统治地区扩大,户口不断增多。

为了使劳动力和土地结合起来,既安定民生又增加国家收入,慕容皝下令把皇宫花园和打猎场地都分给无田的贫民;没有资产的贫民贷给牛一头;田租原来较重,用官牛的官得八成,耕者得二成,用私牛的官得七成,耕者得三成。后采纳封裕的建议,采用曹魏屯田的办法:用官牛者官得六成民得四成,用私牛者对分。这些措施使农业经济有了发展,扩大了慕容氏的实力。

慕容皝还十分重视文化教育。他让大臣子弟到学校读书,称为高门生,自己常到学校亲自授课,听者达千余人,他还每月考核学生,成绩优异者充当他近侍。他自编《太上章》作为教材,又著《典诫》15篇,这些措施加速了慕容氏的汉化,也为以后入居中原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永和四年(348),慕容皝死,子慕容儁继位。

慕容儁积极向中原扩展,打败塞北丁零,获马30万匹,牛羊无数;攻下东晋黄河以南汝、颍、谯、沛地区。这时前燕已占有东至山东,南至汝、颍,西至崤关,北至云中的广大地区,与关中前秦对峙,成为中原两大割据势力。

慕容儁死后,太子慕容暐继位,年仅11岁。由叔父慕容恪辅政。

慕容恪严格遵守制度礼节,小心谨慎,有事都要和其他大臣商议,从不独自决定。他虚心对待百官,向他们询问政治之道,并量才授任。对于有过错的官吏,也不公开他们的错误,只是调动一下职务,作为处罚。人们把这看作羞愧的事,所以没有人敢犯错误。

慕容恪一共辅政七年,前燕政治还比较稳定。

此时,关中的前秦已强大起来。太和五年(370),王猛率领步骑6万进攻前燕,慕容评集中30万大军抵抗,他认为王猛大军深入要求速战,就采用持久战略。

王猛偷偷派人烧了他的后勤装备,火势凶猛,邺城都能见到火光。慕容评不敢出战,慕容暐责备他说:“王是高祖之子,应以宗庙社稷为重,为何不抚劳将士对敌作战,而专心聚集财富?敌军打来,钱还能放在何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慕容评无话可说,只得率军出战,结果大败,损失五万多人,王猛军乘胜追击,投降的又有10多万人。至此,燕军主力已被基本消灭。前秦符坚又亲率10万大军会同王猛攻邺,终于攻下邺城。慕容暐被俘至长安。前燕亡。

本文内容编选自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中国读本《经典中国通史》之《两晋南北朝史话》。

《经典中国通史》全套共有16本,分别是:《夏商史话》《西周史话》《春秋史话》《战国史话》《秦汉史话(上)》《秦汉史话(下)》《三国史话》《两晋南北朝史话》《隋唐史话(上)》《隋唐史话(下)》《五代史话》《宋朝史话》《元朝史话》《明朝史话》《清前期史话》《晚清史话》。

这套书是由十多位大多出生于上世纪上半叶的老一辈历史学家,耗时数年,精心编撰而成。从夏商到晚清的历史迁徙,五千年华夏史全景描绘,专业权威,又通俗易懂,老少皆宜,传世经典,值得学习珍藏。

单字解释:

上一个: 北京的长城从哪里来?

下一个: 二战中,日本为何不和德国东西夹击苏联?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