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莫斯科公国时期,莫斯科城就作为首都而存在。公元1547年,伊凡四世大公加冕为俄罗斯沙皇,后世意义上的沙皇俄国正式成立,在此后的165年时间里,俄国的首都始终是莫斯科。不过在1712年的时候,彼得大帝突然迁都圣彼得堡,随后这座滨海城市便充当俄国的都城长达200多年,直到1918年新生的苏联再度将首都迁回莫斯科。从上述历程上看,俄国的首都变迁主要历经三个阶段,其间的两次迁都分别对应两起时代巨变。
在彼得大帝之前,俄国的历代沙皇虽然实力强弱不同,但却无一例外地将对外扩张作为毕生要务,以至于彼得接手之时,俄国已经成为东欧地区举足轻重的大国。与庞大的疆域不相匹配的是俄国落后的经济规模和基础建设,尤其在亲眼见识到西欧发达的造船业和海洋文化之后,彼得渴望改变俄国现状的愿望便更加迫切。为了夺取出海口,彼得毅然向北欧强国瑞典发起挑战,经过历次血战,俄国最终取得大北方战争的胜利,同时俄军兵临波罗的海。
图-莫斯科
在涅瓦河流向波罗的海的入海口处,彼得下令营建新城,此后数十年间,全俄的资源和人才向这里汇集,无数能工巧匠对城市进行精雕细琢,终于在公元1703年,一座此前从未有过的城市出现在俄国的西北版图,它的名字就叫圣彼得堡。然而仅仅拥有一座欧式风格的城市并不足以改变俄国落后的面貌,彼得需要的是一场深刻的社会改革。当时俄罗斯的教会和贵族势力根深蒂固,他们千方百计地阻止改革的推进,而莫斯科正是这种顽固派的老巢。
图-圣彼得堡
尽管困难重重,但变革一旦开始就不能停下,既然莫斯科的势力盘根错节,那就干脆远离莫斯科。公元1712年,彼得宣布迁都圣彼得堡,而这显然是一座与莫斯科截然不同的城市,人们衣着和饮食仿效欧洲,人们的思想更加西化,崭新的波罗的海舰队就停留在不远处的海面上,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这里没有守旧势力的阻挠。俄国大踏步地向西方靠拢,这成为其在随后两百年间威震欧洲的开端。
图-彼得大帝
如果罗曼诺夫王朝能够千秋万世的话,想必圣彼得堡会一直作为俄罗斯的首都而存在,但可惜第一次世界大战终结了沙皇的统治。与德国的长久拉锯掏空了沙俄的国力,人民在后方揭竿而起,沙皇被赶下神坛。接过指挥棒的苏联尝试以一种全然不同的方式维系苏俄的大国地位,而这样做的第一步就是保住疆土,同时远离沙俄旧势力盘踞的圣彼得堡。
为了快速从一战当中抽身,苏联提出单方面与德国媾和,但德国人开出的条件极为苛刻,苏联人举棋不定。正当苏联犹豫之时,德军再度发起大规模进攻,大片苏联西部领土沦于敌手。最终痛下决心的苏联同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包括西乌克兰、西白俄罗斯和波罗的海沿岸的大片地区获得独立,圣彼得堡俨然成为战争前沿,此时作为首都的彼得格勒(圣彼得堡在十月革命后的称呼)已经不安全了。
图-俄罗斯人
与此同时,拥护沙皇的旧势力在伺机发动复辟,一切迹象都指向一个结果,苏联必须赶快迁都。1918年,历经两百年的沉寂之后,莫斯科重新成为苏俄的首都,而这样的状况一直延续至今。俄罗斯人口1.46亿,莫斯科人口约1230万。莫斯科拥有完善的工业基础,辐射全国的区位优势,全俄再找不到第二个城市可以取代莫斯科。
上一个: 明帝国的战略收缩:北方边疆的危机和困境
下一个: 朱瞻基一生犯下的两个大错是什么?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