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宇文泰家族的民族问题,这是一个自古以来就撕逼不断的话题。《魏书》里就把宇文部专门从鲜卑人中挑出来,称宇文家族“出于辽东塞外,其先南单于远属也,世为东部大人。其语与鲜卑颇异”,特意把宇文部和柔然人、高车部并列,一副宇文泰家族不配叫鲜卑的架势。而宇文泰家族也不像中文网络里说得那样以鲜卑和五胡血统自豪,宇文邕就一本正经地说过“朕非五胡”,一副谁说我们家是五胡鲜卑我给谁急的模样。而他的老爹宇文泰却让李虎、杨坚等家族改姓鲜卑姓氏,甚至不惜给大红包,和高欢家族比着推行鲜卑化,这父子到底闹得是哪一出?
其实《魏书》的说法有一定的道理,按照宇文家族的自述,他们的姓氏是部落中“天子曰宇文,故国号宇文,并以为氏”,先祖的发型也和匈奴人、鲜卑人有明显不同。宇文家在乱世中的选择从来都是机会主义,鲜卑人强大,宇文部落就加入其中,成了鲜卑人中的著名品牌。宇文鲜卑打不过慕容家,就和拓跋鲜卑联姻,混在拓跋家族的国人行列。
北魏后期,宇文家因为还留在六镇,距离鲜卑核心集团越来越远,没混上领民酋长等职位,就只能和多民族的豪强联姻。宇文泰的祖父、父亲都娶了乐浪汉人王氏的女子,因此你要是硬扯民族血统,宇文泰这一支身上还真没太多鲜卑血脉。宇文泰的姐夫尉迟俟兜(尉迟迥的老爹)也是非主流的鲜卑人,祖上是中亚的塞人。血统在当时并没有太多的意义,迁都到洛阳的拓跋家族忙着和汉人高门联姻,而留守在六镇的鲜卑人也被洛阳的同胞看作是另一个物种。大家的血脉情分都不高,那就找各自看得上眼的家族联姻,和宇文家联姻的乐浪王氏、尉迟家也都成了其重要支持者。
但在西魏的建立过程中,为了满足控股股东鲜卑武士的自尊心,身上汉人血统远超鲜卑血脉的宇文泰就只能也要求部下改姓。他给杨家和李虎家族都赐了鲜卑姓氏,这种改姓是和大红包配套的,接受了姓氏后宇文泰就立刻送上官职和土地,不要求改姓者以后都变成了这个姓氏。宇文泰把自己的姓氏送给了河东薛家、荥阳郑氏的多个大人物,这些人家的名气可比宇文家大太多,只有接受了他官职的人才在官方文书上改姓,私下里大家该怎么叫还是怎么叫,更没有彻底改变家族姓氏(真让薛家彻底改姓,你信不信他们能直接投靠高家,把蒲坂让出去)。
西魏和北周政权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多民族政权,不但有大量汉人豪族参与其中,更有西北羌、氐势力加入(广募关陇豪右,宇文泰的侄子宇文导就负责招募羌人武装)。在权力的游戏中众多鲜卑军头纷纷出局,汉人武装的力量开始增强,因此宇文邕也想起自己奶奶、祖奶奶都是汉人,自家不是纯正鲜卑人,说出了“朕非五胡”这种话证明自己的华夏血统。在当时的北方政界人物中多族联姻是常事,大家都看得是核心支持者给不给力,随着支持者的变化改变政策也是常事,血脉也要随着政治走不是吗?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