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的“开元之治”,都做了些啥事" />
本篇系精读中国史连载200,《隋唐史话》连载10(点击蓝字可查看上篇),欢迎收看。
唐玄宗李隆基登基后,在皇族内部争夺权力的同时,政治危机和边防危机都很严重,大江南北不断出现小股农民暴动,吐蕃、契丹、突厥等乘机侵犯内地。
唐玄宗正视现实,大胆进行改革。
01、首先,改革吏治。
开元年间,姚崇、宋璟、张嘉贞、张九龄等先后担任宰相。这些人各有所长,都能直言急谏,玄宗也能听取意见。
开元三年(715),唐玄宗明确宣称:“官不滥升,才不虚受,惟名与器,不可以假人,左贤右戚,岂资于谬赏”。
根据这种精神,他先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裁汰冗员、精简机构,把武周中宗以来所置员外官、试官、斜封官数千人,一律撤销,节约了开支。二是恢复谏官、史官参加宰相议事制度。
玄宗还特别重视县令的选择,他说:“郡县者国之本,牧宰者政之先,朕每属意此官,有殊馀职。”有时亲自出题考试,了解应考者是否通晓治国之道。凡考试成绩优秀者即被任用,拙劣者被罢免。
在开元四年组织的县令考试中,有45人不合格,这些人立即被淘汰,“放归学问"。
不仅如此,当县令上任以前,玄宗还亲自召见,面授机宜。唐玄宗对于那些在职的地方官员,还循名责实,进行比较严格的考核,作为黜陟的根据。
为此,他专门颁布了《整饬吏治诏》,规定每年十月,委各道按察使“校量理行殿最,从第一等至第五等奏闻校考,使吏部长官总详覆。上等为最,下等为殿,中间三等依次定优劣,改转凭为升降,刺史第一与京官"。这一政策的实施,对改善地方政治,起了一定作用。
唐玄宗把厉行法治严明赏罚作为改善吏治的根本措施。他认为:“有善必赏,所以劝能;有罪必罚,所以惩恶。”
开元二十四年(736)以前,基本上贯彻了这种精神。例如,同州刺史姜师度非常重视发展农业,在他任职期间,组织同州农民开朝邑、河西两县的通灵陂,并"引雒水及堰黄河灌之”,种稻田二十万亩,因此唐玄宗为他颁布《褒姜师度诏》,赐帛三百匹,特加封金紫光禄大夫。
营州都督宋庆礼,组织兵民屯田80余所,数年之间,“仓廪丰实,居人渐殷”。宋庆礼因此被擢任御史中丞。
对于那些贪赃枉法之徒,不论职位高低,都依法制裁。如刺史裴景先,由于他私自聚敛五千匹绢,玄宗亲自下诏把他处死。前太子太傅萧嵩,由于向中官牛仙童纳贿,被贬为青州刺史。营州刺史张守珪,曾建立很大战功,但后来由于谎报军情,贿赂中使,被贬为括州刺史。
刺史县令是亲民之官,唐玄宗的改革政策,主要是通过他们贯彻执行。
02、其次,打击豪强大族,励行均田制度,并兴修了农田水利。
8世纪初年,唐政府的勒索和大族豪强的土地兼并,使均田农民的负担越来越重,时常无力维持其自身的生存和简单再生产,从而出现了“天下户口,逃亡过半"的情况。而这些逃户,大都变成了豪强大族的"私属"。
由于纳税者的减少,使政府内藏匮乏,水利失修,军备不整,国防空虚。唐玄宗执政后,为了挽救中央政府的财政危机,便不得不和豪强大族进行斗争,从他们手里争夺土地和劳动力,以维护均田制度。
玄宗一贯支持官吏打击豪强,李元紘任京兆尹时,“诸王公权要之家,皆缘(郑白)渠立碰,以害水田”。元紘“令吏人一切毁之,百姓大获其利”。
薛王李业的舅父王仙童,侵暴百姓,强夺民田,有关人员打算依法制裁他。李业向玄宗求情,在宰相姚崇、卢怀慎的坚持下,唐玄宗依法惩办了王仙童,从此“贵戚束手”。
开元初年,虽然制裁一些豪强、大族,但从全国范围看,打击得很不彻底,也不可能是彻底的,当时仍然有不少黑地和劳力被豪强大族控制,从而使唐政府的财政收入减少。
为了挽救财政危机,从开元九年(721)至十二年,唐政府利用四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个检田括户运动:敕令宇文融任全国覆田劝农使,下设十道劝农使和劝农判官,分头到全国各地检查黑地和豪族、官僚等荫庇的劳动力;把检括的籍外土地没收,按均田制分给无地客户,对于账外人口,则重新登记注册,就地入籍,免六年租庸调,只交户税。
这次括户运动的结果,中央政府增80万户,岁终征得户税钱数百万。
由此可见,检田括户运动的结果,加强了中央集权,增加了国家的收入,限制了土地兼并,并借以缓和了阶级矛盾。从主流看,唐玄宗这一措施,确实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03、第三,打击佛教势力,重视学术文化的发展。
唐玄宗执政以后,开元初年,下诏栽汰天下僧尼,当时各地还俗者12000余人。同年八月,玄宗还下令严禁新造佛寺,并禁铸佛像,禁抄佛经。同时又禁止贵族官员与僧尼交际,使佛教势力受到很大打击。
南北朝时期,文物典籍丧失殆尽,唐初虽然做了一些搜集整理的工作,但收获不大。到了开元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学术文化也有很大发展。玄宗任昭文馆学士马怀素为修图书使,他和储无量一道,共同组织搜集整理和编书事务。
玄宗还亲自检查图书的编辑工作,并且下令在长安洛阳创设集书院,组织全国著名学者,叫他们集中力量著书立说。玄宗并敕令大府寺:“每月给麻纸五千番,每季给上墨三百六十丸,每年给上好兔皮五百张为笔材。”以保证编书和抄书工作的顺利进行。
唐玄宗自己还是音乐家、戏剧家和诗人,他爱好文艺,附庸风雅。在两《唐书》的《音乐志》和《礼乐志》里,有不少是玄宗和妃子唱和共为欢乐的记载。
此外,唐玄宗还注意征召和培养各种人才,他聘请不少名流学者,充当其学术顾问。例如,张遂是著名的天文学家,由于拒绝和大贵族武三思合作,他隐居嵩山,当了和尚。开元三年(715),唐玄宗把张遂召到长安,让他当天文学顾问。
张遂利用玄宗创造的条件,加上自己的辛勤劳动,终于创造出著名的《大衍历》,并指导实测地球子午线,成为历史上卓越的天文学家。
玄宗还下诏征召大诗人李白,让李白做翰林供奉,给予优厚的待遇。李白以布衣应聘入宫,对当时文化界影响很大。
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文艺的兴旺发达,是必然的现象。
李隆基的“开元之治”,都做了些啥事" />
04、彻底解决边区问题
唐玄宗即位以前,边防危机十分严重。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利用民族矛盾,煽动其部众“举兵反”,并且攻陷了营州。接着,营州都督府管辖的连昌、师、鲜、沃、慎、瑞、信、黎、宾、夷宾、宾从等州也相继失守。因此,公元696年以后,这十二州的政府被迫迁到青、幽、宋、徐等州。
武则天派王孝杰等组织反击,结果大败,几乎全军覆没,大将王孝杰阵亡。
从此以后,契丹贵族经常利用他们占据辽西的有利地位,疯狂掠夺内地,残害北方人民。
至于玉门以西,公元692年,王孝杰虽然收复了安西四镇,但在11年以后(703),突骑施奴隶主贵族乌质勒又攻陷了四镇之一的碎叶镇,并“徙其牙帐居之”,从此“安西道绝"。
乌质勒掌握14万武装,接着又向北庭都护府进攻,并强占了庭州西部一些地方。这不仅破坏了国家的统一,同时也堵塞了丝绸之路,使唐朝对外贸易受了严重影响。
碎叶和庭州失守时,武则天已经80岁了,已无法解决西域问题。武则天死后,在中宗、睿宗执政年代,不仅政治腐败,而且宫廷内部夺权斗争非常激烈,他们不想也不可能收复碎叶。这个担子,历史地落在唐玄宗的肩上。
在北方边区,从唐初战败突厥奴隶主贵族以后,便统一了大漠南北,设置单于、安北(燕然)都护府,分别管辖长城内外到贝加尔湖的广大区域。此后,长城以北保持数十年的相对安定局面。
但是,到了7世纪末叶,唐朝北方门户云州(今山西大同)被突厥攻陷。从此长城以南已无险可守。公元683年,突厥进攻蔚州(今河北蔚县)、定州(今河北定县)。由于长城以北大片领土失守,公元685年,唐政府把安北都护府临时侨置同城,一直到开元初年。
从上述情况看来,到玄宗即位时期,西域的碎叶、庭州,北方的云州以北,以及辽西十二州,都已被突厥、契丹奴隶主贵族占领,陇右及河北人民经常惨遭劫掠和屠杀。唐朝全国统一的局面被破坏了。
唐玄宗执政以后,为彻底解决边区问题,采取了以下两项措施:
(一)整顿军旅。首先,他颁布《练兵诏》,敕令“西北军镇宜加兵数,先以侧近兵充,并精加简择,其老考等色,所司具以条例奏闻。战兵别简为队伍,专令教练,不得辄有役使。”不仅颁布诏令,而且还派兵部侍郎等往军州督促检查该诏令执行情况。
另一方面,7世纪末年,军马“潜耗太半”,玄宗即位时,只剩24万匹。为了加强军马的保养和繁殖工作,他任命太仆卿王毛仲为内外闲厩使,提高了工作效率。到开元十三年(725),军马增至43万余匹。
(二)扩大屯田区,认真解决军粮问题。从中宗到开元初年,军费开支庞大,假若把全部经费都加在农民身上,不仅会引起阶级矛盾的激化,而且运输也有困难。于是唐玄宗敕令在西北万里的边防线上及黄河以北部分地区,设置庞大的屯田区。
数据记载,在开元年间,全军屯田总数是1141屯,面积至少有500余万亩。
屯田的分布,边区最多,占总数82%。内地只有18%,因为屯田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边防军的口粮问题。
在备战的基础上,玄宗开始收复失地,巩固边区安全,特别是致力于维护“丝绸之路”的畅通。
开元五年(717),唐把沦陷17年的营州等十三州全部收复。玄宗派宋庆礼任都督,重建营州防务,开屯田120区。同时,长城以北的拔也古、同罗、回纥等也宣布取消割据称号,与唐政府合作。于是,重新恢复了安北都护府,统一了长城以北。
解决西域问题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开元二十七年(739),唐玄宗派碛西节度使盖嘉运打败了突骑施,擒其可汗,收复了碎叶,从而使沦陷37年的碎叶镇又重新回归唐朝。
第二阶段是击败吐蕃、小勃律,重新打通“丝绸之路”的门户。在开元初年,西域小勃律(克什米尔以北)可汗曾到唐朝请降,唐政府在他们那里置绥远军。
天宝六载(747),小勃律王娶吐蕃王女,因附于吐蕃。唐玄宗派安西副都护高仙芝打败了吐蕃,俘虏小勃律王和公主,遣送长安。
这一战争胜利以后,"拂秝、大食诸胡七十二国皆震恐,咸归附"。唐朝重新打通“丝绸之路”,不仅维护了国家的安全,而且有利于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本文内容编选自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与“读史”联袂打造的中国读本《经典中国通史》之《隋唐史话》。
《经典中国通史》全套共有16本,分别是:《夏商史话》《西周史话》《春秋史话》《战国史话》《秦汉史话(上)》《秦汉史话(下)》《三国史话》《两晋南北朝史话》《隋唐史话(上)》《隋唐史话(下)》《五代史话》《宋朝史话》《元朝史话》《明朝史话》《清前期史话》《晚清史话》。
这套书是由十多位出生于上世纪上半叶的老一辈历史学家,耗时数年,精心编撰而成。从夏商到晚清的历史迁徙,五千年华夏史全景描绘,专业权威,又通俗易懂,老少皆宜,传世经典,值得学习珍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