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牛李党争,到底在争什么?为何能够持续半个世纪之久?

作者:未知点击量:746  来源:历史知识网

牛李党争,到底在争什么?为何能够持续半个世纪之久?

本篇系精读中国史连载208,《隋唐史话》连载18(点击蓝字可查看上篇),欢迎收看。

牛李党争是唐朝后期的重大历史事件,从唐宪宗直到唐宣宗时期,前后延续半个世纪之久。

牛李两党为什么发生这样长期的斗争?双方的主要分歧究竟是什么?

过去有的学者说:牛党重进士科,代表中小地主利益,而李党重门第,反对进士科,代表士族地主;双方斗争的焦点是对进士科的态度;发生分歧的原因就是由于牛李两党出身于不同的阶层。

事实并不是这样。首先,牛李两党任何一方都不是由单一的阶层组成的。例如李党,除了几个人出身于士族地主以外,其中陈夷行、李让夷、李商隐、王茂元、刘轲等,都是庶族地主,根本不是士族出身。

牛僧儒集团中,虽然有几个庶族地主,但也包括很多士族地主在内。例如李宗闵、李珏杨嗣复、杨汉公、杨虞卿杜悰杜牧等都是士族地主出身。

可见,牛李任何一党,都是由士族与庶族混合组成的,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另一方面,无论牛、李哪个集团成员中,都有一些人是进士及第。

从上述情况看来,牛李两党分歧的根源,并不是由于士庶两个阶层间的对立,他们斗争的焦点,也不是赞成或反对进士科的问题,实际是两个集团的政治态度存在严重分歧。

安史之乱以后,除了阶级矛盾以外,政治上的主要矛盾就是中央集权和地方割据的斗争,也就是藩镇割据问题。这关系着唐朝每一个阶级、阶层和政治集团的根本利益。对待这样一个关系全局的大问题,各种人都会有自己的态度,牛李两党当然不会例外。

首先,牛僧儒等人对待割据的藩镇,向来持姑息养奸息事宁人的态度,而李党却一贯主张坚决平定叛乱,争取国家重新统一。

唐武宗时期,李德裕执政,坚决打击割据的刘稹,终于消灭了他,收复了五州三十县。

牛僧儒、李宗闵和李党相反,他们反对朝廷平叛。元和三年,宰相李吉甫积极平叛时,牛僧儒、李宗闵利用制科考试之机,攻击李吉甫“炽于武功”,实际就是反对朝廷打击割据的节度使。

元和十二年,裴度积极组织讨伐淮西叛乱,牛党李逢吉“虑其成功,密沮之”。另一牛党成员令狐楚,也反对讨伐吴元济。

至于牛僧儒,更是统一战争的反对派。如唐文宗太和五年(831),幽州杨志诚逐其帅李载义,皇帝问计于宰相牛僧儒,他回答说:"范阳从安史以来,就不属朝廷所有,穆宗时平定刘总,朝廷耗费八十多万缗,实际没得尺帛斗粟的好处。现在杨志诚夺了李载义的权,和当年李载义当节度使的情况相似,朝廷不必干涉,承认其合法,利用他抵抗契丹,何必劳师动众去讨伐呢?”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牛僧儒是坚决反对朝廷讨伐反叛藩镇的。

牛李党争,到底在争什么?为何能够持续半个世纪之久?

其次,李党重视政治改革,牛僧儒主张维持现状。

元和年间,李吉甫认为,从秦到隋共十三朝,而设官最多者莫过于唐。因此他建议省并州县,裁汰冗员。宪宗采纳了他的建议,于元和六年(811),精简京官1769名,外官808名。武宗会昌年间,李吉甫之子李德裕执政时,也精减冗官1000余名。

事实非常明显,精减机构,节省开支,在一定程度上能减轻人民的负担,当然是一项进步措施。但是,对于这一措施,牛党却坚决反对,大中年间牛党成员白敏中">白敏中执政,立即把会昌年间“所减州县官复增三百八十三员”。

第三,李党反对佛教,会昌年间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灭佛运动,收效甚大。而牛党相反,大中元年(847),废除对佛教的禁令,结果“僧尼之弊皆复其旧”。

第四,李党坚决维护边区安全,反对吐蕃等的侵扰,而牛党却苟且偷安,执行民族投降主义政策。

以上是牛李两党的政治分歧所在。

牛李党争,到底在争什么?为何能够持续半个世纪之久?

两党斗争从宪宗朝开始。第一次斗争是在元和三年(808),当时李吉甫李德裕之父)执政。在制科考试当中,牛僧儒、李宗闵、皇甫湜在文中批评时政,涉及平藩、限制宦官等问题。

这年担任考官的是杨于陵、韦贯之,考试揭晓后,牛僧儒、李宗闵被擢为上第。宰相李吉甫“恶其直言,哭诉于上”,唐宪宗支持李吉甫,下诏贬杨于陵为岭南节度使,韦贯之为果州刺史,牛僧懦、李宗闵长期“不调”。

牛党的白敏中">白敏中执政以来,对过去被李党贬谪的牛党人员,则积极设法营救,或改善其待遇,或复其官职。会昌六年(846)八月,首先提拔循州司马牛僧儒为衡州长史,第二年,调僧儒回东都,任太子少师。

其次,撤销李宗闵流刑处分,暂调任彬州(今湖南永兴)司马,未到任便死于封州。大中元年(847),调潮州长史杨嗣复为吏部尚书。第二年,调李还为户部尚书。

总之,从大中年间白敏中">白敏中执政以后,李党及其支持者都被逐出首都,或贬到边州,或遭流放,几乎无一幸免。而牛党人员不仅得到升迁,而且当了中央高级官员。

牛党上台以后,不仅打击李党,而且从根本上改变李党的政策。

由此可见,牛李两党不仅互相倾轧,而且具有不同的政治倾向。

本文内容编选自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与“读史”联袂打造的中国读本《经典中国通史》之《隋唐史话》。

《经典中国通史》全套共有16本,分别是:《夏商史话》《西周史话》《春秋史话》《战国史话》《秦汉史话(上)》《秦汉史话(下)》《三国史话》《两晋南北朝史话》《隋唐史话(上)》《隋唐史话(下)》《五代史话》《宋朝史话》《元朝史话》《明朝史话》《清前期史话》《晚清史话》。

这套书是由十多位出生于上世纪上半叶的老一辈历史学家,耗时数年,精心编撰而成。从夏商到晚清的历史迁徙,五千年华夏史全景描绘,专业权威,又通俗易懂,老少皆宜,传世经典,值得学习珍藏。

上一个: 微山湖,是鲁苏界湖,为何山东独有?

下一个: 流出白银就等于流出鲜血:西班牙与古代中国贸易的尴尬现实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