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淮军洋枪洋炮不少?缺了这样东西和技术,李中堂也只能向洋人认怂

作者:未知点击量:173  来源:历史知识网

李鸿章李大人也是见识过尸山血海的狠人,他老人家谈笑间干掉数万太平军战俘的年纪不比本文网友们大多少,要论杀伐果断他老家人绝对比一般人强的太多.但在李鸿章军事生涯后期,这个当年的狠人却成了软柿子.他在中法战争甲午战争中作战犹豫,还对西方调停言听计从,一点也没有当年的“眼明手辣”,对外作战非常怂,除了他个人的主观原因外,还有两个条件制约着他。

这第一个条件就是李鸿章的淮军必须要靠洋人的硝石才能打仗,在军工材料上严重受制于人。李鸿章的淮军从一开始就需要洋人提供硝石火药,淮军建立后的第一战是解救上海,他击退李秀成的同时也得到了西洋势力的重点扶持。这是他和湘军军头不同的地方,湘军军头们有招人的自由,但火药分配全看曾国藩的脸色,因此无法真正自立.李鸿章在上海站稳脚跟后,淮军在1861年7月到10月三个月时间内进口了20多万磅洋火药,掌握了一条自己的火药供应渠道。

李鸿章的淮军一个500名战士的洋枪队营就拥有洋枪308只,劈山炮40门,火力是湘军的数倍(湘军一个营有鸟枪99只、劈山炮4门、抬枪32杆),消耗也是湘军的好几倍.它在江苏作战时,每月就就需要十几万斤火药,单单靠朝廷给的江苏地盘无论如何都不够.因此李鸿章指示自己的代表和洋商签订了每月购买洋硝2000担的协议,在天京陷落一年多时间内淮军从洋行手中购买了200万斤硝石,制成了数百斤火药.李鸿章肆意当炸逼时,李秀成却没了洋硝供应,只能落败.李鸿章也因此形成了路径依赖,需要火药时他会在第一时间内想到海淘。

偏偏清朝的工部也不争气,在捻军进入河北时,还凑不齐火药和原料.湘军出身的直隶总督刘长佑反复催促,直隶全省也只能凑出五万斤火药,工部也是两手一摊要啥没啥.因此清朝只能李鸿章的淮军镇压捻军,让李鸿章充当直隶总督.李鸿章在直隶总督任上单凭河北也弄不到足够的火药原料,因此他还是采取老办法——海淘。李鸿章建立江南制造总局、金陵制造总局和天津机器局三大兵工厂时也十分依赖洋硝,等于把继续作战的命脉交给了老外。

19世纪下半叶是火器飞快发展的时代,到19世纪70、80年代后镗步枪开始在中国普及,它的射程、射速是前镗步枪的数倍,李鸿章都认为“近年闻各国全换后门进子枪,放速而及远,较胜数倍。……其以前兵枪、来福枪,概置勿用,……”。淮军士兵也很喜欢新式洋枪,但后镗火枪需要无烟火药。而淮军始终没有攻克无烟火药这个难题,打起仗来还需要大规模进口无烟火药。

在淮军对外交战时,总有“好心”的洋人出面调停,李鸿章要是不答应就没有火药原料,就没有无烟火药,始终缺乏独立自主能力和魄力的李鸿章想不服软都不行。

上一个: 给外族带路,关键时刻跑路,不会这些别当13世纪初的拜占庭皇帝

下一个: 航拍北海福成机场,航站楼细胞分裂式造型真酷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