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皇帝叫王延曦。
王延曦是五代十国时期闽国的第5位皇帝。闽国统治的区域,与今天的福建省大致相当。福建省的简称“闽”,也正是来自于闽国。王延曦的父亲王审知,是闽国的开国皇帝。939年,闽国发生内乱,闽国第四位皇帝王继鹏被杀。王延曦在大臣们的拥护下,继任为帝。
闽国是一个很神奇的国家。
照理说,这个国家偏安于东南沿海,远离中原战火,相当于一块世外桃源,物产丰富,又靠近大海,只要治理得当,一定会成为一片富庶繁华的地方。可是,闽国自开国以来,就经常发生内乱,几代皇帝都骄淫残暴,弑父、杀叔、杀弟等骨肉相残的悲剧屡屡发生,导致闽国民不聊生。
————引用自头条百科
王延曦也是如此。
建州刺史王延政是王延曦的亲弟弟,因为多次劝谏他,搞得他很不高兴,回信辱骂弟弟。《资治通鉴》卷282记载:“闽王曦既立,骄淫苛虐,猜忌宗族,多寻旧怨。其弟建州刺史延政数以书谏之,曦怒,复书骂之。”后来,王延曦还找了一个借口,派兵攻打王延政。
王延曦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为此,需要想方设法聚敛大量财产。
一次,王延曦去找国计使陈匡范商量。国计使类似于财政部长。陈匡范小心翼翼地承诺,一天给他进献1万两银子。王延曦很高兴,马上封陈匡范为礼部侍郎。陈匡范怎么解决这1万两银子呢?他在找商家收取税赋时,强行要求增加数倍,总算凑齐了献给王延曦。
王延曦对陈匡范赞赏有加,在一次宴会上公开表扬他:“明珠美玉,求之可得;如匡范人中之宝,不可得也。”
可是,商家的钱也不是大水冲来的。时间久了,商家承受不了沉重的负担,逐渐缴纳不起了。陈匡范不得不用朝廷各部院的办公经费来填补巨大的差口,又怕被发现,最终郁郁而终。王延曦发现事情的真相后,勃然大怒,提着一把斧头破开陈匡范的棺材,将他的尸体斩成几段扔到河里。
王延曦决定,自己亲自出面筹措款项。他采取的办法简单而粗暴,就是利用女儿出嫁的机会,办下酒席,召集各位大臣来送礼。皇帝嫁女儿,这是一个难得的巴结皇帝的机会。大臣们当然会争先恐后地前来喝喜酒、送重礼。王延曦全部收下。
可是,王延曦在办酒席时,察觉有的大臣没有来送礼。在婚礼结束后,王延曦拿来大臣送礼的花名册进行检查,发现果然有12名大臣没掏份子钱。王延曦火冒三丈。这还了得,我堂堂皇帝的面子你都不给?
王延曦一声令下,一群如狼似虎的武士在朝堂上将12名“吝啬鬼”扑倒在地,扒掉裤子,各自赏给了他们一顿板子。对于一半手无缚鸡之力的文臣来说,这顿板子伤害性未必有很大,但侮辱性一定会很强。
一顿板子打完后,这就完了吗?并没有。王延曦进而想到,12名大臣没有给自己送礼,这么大一件事情,居然没有谏官进行弹劾,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王延曦以“不举劾”为借口,又追究御史中丞刘赞的罪责,下令棰打他。
刘赞是一个性情刚烈的人,不愿受这一番侮辱,打算自杀。
这时候,谏议大夫郑元弼勇敢地站出来,劝谏王延曦说:“古者刑不上大夫。中丞仪刑百僚,岂宜加之棰楚!”意思是说,古时候刑不上大夫。御史中丞是掌握百官刑罚的人,怎能棰打他?
王延曦杀气腾腾地说:“卿欲效魏征邪?”魏征是唐朝时期的名臣,以敢于劝谏唐太宗李世民而闻名于世。
郑元弼毫不畏惧,针锋相对地回答:“臣以陛下为唐太宗,故敢效魏征。”郑元弼这句话说得很聪明,既把自己标榜为魏征,又把王延曦恭维为一代明君唐太宗。王延曦一听之下,非常受用,怒气消解了不少,便将刘赞释放了。可惜的是,后来刘赞还是因为过于忧虑而死。
只要能给王延曦弄到钱,什么都好说,哪怕是犯罪。
泉州刺史余廷英强抢民女,还欺骗他们说是奉诏命来为皇帝选妃子。王延曦知道了,要问他的罪。余廷英立即送上1万两白银,说是要帮皇帝举办宴会。王延曦不满足,又召见余廷英说:“我的宴会已经办了,皇后的那一份呢?”余廷英马上再送了一份厚礼给李皇后,这罪就免了。不久余廷英还被提拔为宰相。
上一个: 清朝皇帝每天上朝是在哪个宫殿?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