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紫禁城有九千间房屋,过年时谁给紫禁城写春联?

作者:未知点击量:238  来源:历史知识网

王安石诗里说:“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从明朝以后,桃符逐渐演变成了春联。过去,每到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要在门上撕下旧的春联,换上新的春联。

紫禁城有九千间房屋,过年时谁给紫禁城写春联?

在古代,春联需要擅长写书法的人亲笔书写。书写春联,其实是一个体力活。特别是遇到紫禁城这样的“大工程”。

紫禁城是明朝、清朝两代的皇宫,占地面积约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由于紫禁城的房间很多,使得过年时需要大量的春联。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珍藏着一份题为《紫禁城内中东西三路外围等处原册门神门对应修拟撤数目》的奏案。奏案写于1837年9月29日,里面提到紫禁城“东中西三路,通共原册门神1421对104扇,门对1377对。内拟请应修门神856对31扇,门对849对,拟撤门神565对73扇,门对528对”。

紫禁城有九千间房屋,过年时谁给紫禁城写春联?

这是说,内务府要对紫禁城的门神和春联进行修缮和撤除,其中涉及到春联就达1377幅之多。更何况,这还不是紫禁城所有的春联。

既然需要如此巨量的春联,那么就不可能将书写春联的任务交给某一个人。能诗善文、工作也不繁忙的翰林们,便成了为紫禁城书写春联的最佳人选。

翰林出身,曾经当过20年京官,后来又官至江苏巡抚、署理两江总督的晚清文人梁章钜在《楹联丛话》卷二里记载:“紫禁城中各宫殿门屏槅扇皆有春联,每年于腊月下旬悬挂,次年正月下旬撤去。或须更新,但易新绢,分派工楷法之翰林书之,而联语悉仍其旧。闻旧语系乾隆间敕儒臣分手撰拟,皆其时名翰林所为,典丽矞皇,允堪藻绘升平,祓饰休美。”

紫禁城有九千间房屋,过年时谁给紫禁城写春联?

紫禁城里的春联,在腊月下旬悬挂,在正月下旬撤去,均由擅长工笔楷书的翰林书写。这些春联为避免因文入罪,尽量采用吉祥如意、瑰丽典雅的词藻,表达歌舞升平之意。比如,历朝历代宫廷经常使用“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作为联句,清朝翰林们绝不敢悬挂在紫禁城内,只因“日月”放在一起,有为明朝招魂的嫌疑。

梁章钜还说:“章钜以珥笔枢垣,出入承明者数载,千门万户多在睹记之中。”他在紫禁城任职多年,见了千门万户的春联,熟记在心,形成了《楹联丛话》的基础。

紫禁城有九千间房屋,过年时谁给紫禁城写春联?

有意思的是,紫禁城里的春联,并非红纸墨笔写就,而是白绢书写:“大内宫殿春联,例用白绢,由翰林谨书呈进。盖宫殿漆柱,俱大红色,故以白色映之。”这是因为,清朝在入关之前就崇尚白色。而且,当白绢春联与紫禁城的朱红色柱子形成色彩对比,非常好看。

有时候,遇到皇帝、皇后过寿辰时,内务府为了在紫禁城内烘托喜气洋洋的气氛,会请示采用大红对联。1894年,正值慈禧太后60大寿,礼亲王世铎专门给慈禧太后上了一道折子:“其对联是否一律用硃红纸书写,镶用黄色绢边,伏候钦定。俟命下之日,由工部踏勘尺寸制造。”

乾隆时期的书法家梁诗正、于敏中">于敏中、张照都曾经为紫禁城写过春联。

张照擅长行书和楷书,写得一手“馆阁体”,连乾隆皇帝都非常喜欢。吴振棫《养吉斋丛录》记载了这样一则趣事:”高宗喜张照书,会所书宫廷春联岁久将易新者,所司请毁其旧,高宗不可。命次其大小行楷为七等,得字四百有奇于几暇仿春帖子体,集成五、七言诗十七首,装作巨卷,命董邦达绘《岁朝图》于卷端。”

紫禁城有九千间房屋,过年时谁给紫禁城写春联?

这是说,张照书写的春联过了一段时间,需要更换为新的春联。有关部门请示将旧春联销毁,乾隆皇帝认为不可。乾隆皇帝命人将这些春联拆散,再重新组成17首五言诗、七言诗,装成册子,再命画家董邦达画了一幅《岁朝图》。诗画合璧,形成了新的艺术品。

书写春联是一项巨大的工程,更换春联也不简单。紫禁城春联使用上好的白绢,每更换一次都耗资不小。为了节约开支,清朝多次裁撤使用春联的地方。1765年,乾隆皇帝就批准内务府奏折,裁撤了100多处使用春联的地方。

在清朝中期以前,紫禁城的春联基本上是每年一换。后来,为了便于统一管理和减少开支,紫禁城的春联改为5年更换一次,这种更换频率比民间还低。

上一个: 刘邦一生先后有八个儿子 他们最后的下场是什么

下一个: 紫禁城里的春节:皇帝都爱看大戏,场面堪比春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