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冷研作者团队-寄生蟹子
字数:2874,阅读时间:约13分钟
编者按:合理的编制是部队发挥作战效能的重要基础,现代军事编制是以西方军事编制体系为基础。很多网络上玩中西斗兽棋的人,更多都是游戏史观,喜欢盯着某些装备玩属性数值对比。但战争不是街头斗殴,军队的体系和编制才是战斗力的基础。本文就来介绍一下明清时期中国水师与同时期西方海军的编制体系。
▲英剧《霍恩布洛尔船长》中已经升任舰长的霍恩布洛尔(右)和副舰长布施
风帆时代以英国海军为代表的西方海军,已经形成金字塔形的完整专业化海军体系。其最高长官为第一海务大臣,其下是分布于机关和舰队的部门主官和舰队司令,之下还有副职和分舰队司令等等。具体到一艘军舰上,其舰上的人员编制体系也很完善,一艘军舰上军官包括:舰长、副舰长、1-6名尉官(大副、二副、三副以此类推),这些人具有作战指挥权;另外还有没有作战指挥权的技术军官,例如航海官、枪炮官、司务官等,军医和牧师待遇与他们相同,但不属于军队编制。
▲达尔文就做过舰上的军医
为了保证军官的培养,舰上还有数名海军候补生,可以理解为实习生,舰长会根据作战需要分配给他们任务,其级别在技术军官之下。再往下就是士官长和技术士官,例如舵手、枪炮长、帆缆长、航海士官、帆缆士官、枪炮士官等等;底层的就是水手长带领的大量水手,平时干活,战时操炮。风帆时代的水手长一般由帆缆长充任。还有一些战时从舱底搬运火药的孩子,被称为“火药猴子”,这算是舰上最底层的人了。为了保证登陆作战和弹压水兵,舰上都还编制有海军陆战队。一艘军舰上的人员数量少则几十人,多则近千人,例如英国“胜利”号战列舰就编制850人,同时代的法国“海洋”级战列舰编制就达1079人。
▲英国“胜利”号战列舰,其舰员多达850人
17-19世纪时,明清期水师归驻地官员和将领管辖,下设总兵、副将、参将等各级别军官,与陆师完全相同,并将水师按照陆师那样分配到沿海沿江各省,分散使用,辖境虽在海疆,官职同于内地。
具体到一艘战船,其编制情况也呈现出中国特色。除了战争时期,水师一般都以中小型战船,也就是长度在13-24米(4-6丈)左右的船只为主,这样的船只编制体系相对简单。根据明代《武备志》记载:“船一只,捕盗一名,家丁一名,舵工二名,斗手二名,缭手二名,椗手二名,守舱门二名,掌号一名,神器四名,一定不可增减;兵八队,每队队长一名,兵十名,共八十八名,或七队、六队、五队,相船相地损益之。”
▲明代早期水兵,注意其中一人手执一杆手铳,水师兵勇一般也不会着重甲
清代曾任江南提督的林君升,在担任定海总兵的时候,撰写了一部水师训练和职掌章程,即《舟师绳墨》。在这部书中,详细记录了战船的编制情况:“于一切行舟事宜,惟捕盗是问。又其甚者,方谓舵、缭、斗、碇……舵者,尤人之心也,缭、斗、碇,尤人之四肢也;船上众兵尤人之百骸也”。从记载来看,明清两代的水师编制大体类似,核心人物都是捕盗、舵手、缭手、斗手、碇手,再就是额外驻守的众兵。另外中军船上还有掌号、神器等人员。
▲韩国电影《鸣梁海战》,当年朝鲜师从中国,其装备和装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明朝的情况,但是明军装备肯定要好于朝军,这是不用怀疑的
按照现在军事体系,捕盗相当于舰长;舵工就是舵手,但是比现在的舵手职能要大,实际相当于航海长;缭手负责帆缆运作,斗手负责攀桅瞭望,碇手负责起落船锚,这三类人现代都归到了航海与帆缆人员系列了,但在当时单列出来;众兵则相当于水手。“神器”,其实就是炮手或者鸟枪手,“掌号”实际上类似于副舰长或者尉官,主要是传达长官指令。《舟师绳墨》一书在最后一章《众兵》中写道“船上有好捕盗,好头目,离了众人,他独自可行船吗?”可见舵、缭、斗、碇四手算是军官,并不是一般技术人员。
▲马戛尔尼使团绘制的清代水师中低级军官
至于众兵是如何编制的,明清还不太一致。明代采用编队形式,每队编制固定,依船只大小增减队数。到了清代,众兵编制有个演变的过程,最初基本上沿用明代体系,随着明末清初火器数量大大增加,按队编制的模式开始松动,到了雍正乾隆时期,已经采用直接根据执掌编兵的模式,形式上类似于西方编制了。可以从河东总督田文镜的奏折中管窥一二:“该镇营确估,每艍船一只约需工料价银一千余两,每船配兵三十名,除舵工、阿班(也就是缭手)、大料、头锭四名不用军器外,其二十六名内配鸟枪手十二名,大炮手六名,藤牌手二名,弓箭手二名,长枪手二名,大刀手二名”。
▲《中山传信录》中绘制的册封舟,只有十丈,配炮12门,其实这样的册封舟已经很小了
明清之际,由于战争需要以及借鉴西方部分技术,出现了带有双层火炮甲板的重型战舰,这些重型战舰往往被选座册封舟使用。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六月,翰林院编修徐葆光出使琉球,其所著《中山传信录》记载有其所乘坐的册封舟的编制情况。特别说明,徐葆光出使时乘坐的册封舟较前代已经很小了,康熙二年(1663年)张学礼出使时选用的战船,长十八丈,双层火炮甲板,配炮24门。徐葆光所选乘的册封舟,长度只有十丈,单层炮甲板,配炮只有12门。
▲马戛尔尼使团绘制的清代水师兵勇
根据记载,其册封舟编制为:船户、正副伙长、正副舵工、正副椗、正副鸦班、头二三阡、吹鼓手八名,这些人管船只航行等事务;千总一名、官兵二百人,负责作战;船匠二名、艌匠四名、索匠二名、风帆匠二名、铁匠二名、裁缝二名、正副总铺、厨子四名等,负责后勤保障和维修等;另外还有内外科医生各一人、道士三人。其中船户是船长,伙长负责航向水深事宜,鸦班负责头巾和插花(均为附加风帆)以及旗帜升降,头二三阡负责帆缆事宜。由此可见,即使抛去外交人员,其编制也比普通战船更加细化复杂。总体来看,与西方相比,中国中小型战船编制较为简单,但是大型战船人数也很多,编制也较为完整。其实说到底,在相同海况和作战需求的情况下,无论中西方,对于海战的需求都会疏通同归,剩下的其实就是国家财力投入的差距了。
1.茅元仪:《武备志》卷七十,阵练制,练,编伍二,编水兵。
2.林君升:《舟师绳墨》,《续修四库全书》,九六七,子部,兵家类。
3.田文镜:《奏为请添双蓬艍船以资巡哨以重海疆事》,《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第一七九。
4.徐葆光:《中山传信录》,载《台湾文献丛刊》第306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