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条大街小巷,每个人的嘴里,见面第一句话,就是恭喜恭喜……”卓依婷这首传唱度很广的应节歌曲《恭喜恭喜》,所描绘的正是拜年场景。
拜年是春节期间必不可少的一种传统习俗活动,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早在秦汉时期,拜年就形成了。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人们在鸡鸣后起床,在庭前燃放爆竹,以驱除恶鬼。随后,大家不分长幼,都穿得工工整整地互相拜年。
关于拜年,中国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在广东潮汕地区,人们对春节时期的拜年十分看重,还流传着一句俗语:“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
这一句俗语代表着什么意思呢?
原来,在广东潮汕地区,每年正月初一的早晨,人们起床穿好新衣、洗漱完毕后,首先在家庭内部进行拜年。作为晚辈,要给长辈拜年。以前,晚辈要跪下来给长辈磕头,头磕得越响越好。现在,晚辈不用给长辈磕头了,改为作揖,程序上减少了许多。当晚辈拜年后,长辈会祝福和鼓励晚辈,说些“学习进步”“工作顺利”“身体健康”“生意兴旺”“恭喜发财”之类的吉祥话语,对于没有结婚的晚辈,长辈还会送上一份压岁钱。
吃完早饭后,人们就从家里出发,去给各自的亲戚朋友拜年。如果有很多亲戚朋友,最亲近的亲戚朋友,往往排在第一顺序,被安排在正月初一的上午,或者下午去拜年;稍微疏远的亲戚朋友,往往排在第二顺序、第三顺序,甚至第四顺序,依次排下去。排在后面的亲戚朋友,有可能要排到初三、初四才能去拜年。
于是,“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的说法就应运而生。这句话的意思是,拜年越早,越能见到拜年者的诚意。基于这点原因,许多潮汕地方的人们,在起床后顾不上吃早饭,就去给住在附近的亲戚朋友拜年,拜完年后才回家吃早饭。
这么早就去拜年,心意够诚了吧?
当然,既然是去拜年,肯定不会两手空空。潮汕地方的人们,通常会带什么礼物去拜年呢?
对于潮汕人来说,春节期间拜年,无论带多少礼物,其中一定会有潮州柑。
潮州柑是潮汕地方最有名气、最有代表性的水果品种之一,有着长达1300多年的栽种历史,被誉为“柑桔皇后”,明朝兵部尚书郭青螺在《潮中杂记》中记载:“潮果以柑为第一品,味甘而淡香,肉肥而少核,皮厚而味美,有二种,皮厚者尤为佳。”潮州柑比一般的桔子大,俗称“大桔”。又因为桔与吉同音,谐音而成“大吉”,有大吉大利的美好祝愿。由此,潮州柑成为春节拜年的时令水果。
其实,除了春节,潮州柑适用于婚嫁、祭神、拜祖等各种传统礼仪活动中。在每年的元宵节,潮州柑摆放在神坛前,当作祭品。人们拜祭结束后,将潮州柑当作神物,取回家中。他们认为可以让家人平安、添财添丁。
然而,就算是带潮州柑去拜年,也有一定的规矩:带多带少都没有关系,但不能是奇数,只能是偶数。这是取“好事成双”的意思。到了亲戚朋友家,要根据不同的对象,说祝福的话。主人家也没有闲着,热情地招呼你坐下,殷勤沏上闻名遐迩的潮汕工夫茶。主宾相对而坐,喝茶聊天。在主人家的茶几上,往往也会摆着一盘潮州柑。
拜年结束时,你要告辞而别。主人会将家里的潮州柑送给客人,相当于主宾互换潮州柑,彼此之间都“大吉大利”。潮州地区这一拜年礼俗,又被称为“换柑运动”。
在潮汕地区,嫁出去的女儿是在正月初二、初三,带着丈夫和儿女回娘家拜年。女儿回家,会带一包饼干、糖果,由母亲分给左邻右舍和村子里的乡亲。娘家有未成年的侄子侄女,姑母还得每人封一个红包。
叫做“返厝”,或“归宁”。第一年返厝,女儿、女婿不能在娘家过夜,吃过午饭就得回去。这一习俗,被潮汕人称为“食日昼”。第二年返厝可以住一两天。第三年返厝,可以住上十天半月,只要与丈夫家里商量好就行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