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射是中国北方民族看家的本事,他们的弓箭也不是简单地雷同,这就形成了射箭技术上的差别。
最早以骑射技术扬名立万的匈奴人,弓箭原材料就是普通的木质大路货(因为没有完整的匈奴弓箭出土),箭镞有铜、铁、骨三种,这表明当时的匈奴人还没有完全进入铁器时代,射出的弓箭难以对付汉军普遍装备的玄甲。匈奴人的箭镞在造型上也比不上汉军弓箭,它对北方同行最大的贡献就是发明了鸣镝,鸣镝在箭头和箭杆上钻孔,射出时因为摩擦空气会发出声音,是集杀伤性和信息性于一体的作战工具。
突厥人哭着喊着说自己的祖上是匈奴人,他们也确实继承了匈奴人的弓箭传统,在出土的220件突厥箭头中有81%的箭头是鸣镝箭头。突厥人的箭头和匈奴人不同,种类特别多,有8大类30款,其中的10款都是三棱形,在穿甲能力上进步明显。这是因为突厥人要应对盔甲更加进步的北朝、隋唐骑兵甚至波斯骑兵(波斯骑兵的铠甲护喉部分是铁制的,波斯王和突厥可汗有过一对一的单挑,防御更好的波斯君王是赢家),弓箭破甲能力不足可是要吃大亏的。
中国北方少数民族中女真人算是独树一帜,他们并不是游牧民族,因此弓箭也与众不同。和岳飞对打的女真人弓箭强度低,只有七斗力量,但弓箭非常长,仅仅是箭镞就有6、7寸长,“形如凿”穿透性能极佳。金代女真人的弓箭也是白山黑手的产物,普遍包裹有桦树皮,弓梢长且曲度不大,除了没有弦垫几乎就和清弓一模一样。继承了金代女真人弓箭技术的八旗军弓箭上还有一个创新,那就是箭杆变成了符合空气力学的流线型。清弓弓箭箭杆标准时中围圆(箭杆中间部分周长)一寸四分,靠近箭尾的上尾圆周长是一寸两分,靠近箭头部分的下尾圆周长则缩小为一寸,整个箭杆长度大约是三尺。
和女真人对战了数百年的蒙古人弓箭上也有创新,蒙古弓箭最普遍的材料就是沙柳枝和羊角(这些已经被南宋使者记录在史书里),蒙古地盘扩大后弓箭的材料也拓展为柘木、枫木、桦木和榆木。箭羽普遍使用雕和鹰的羽毛。蒙古弓箭使用的箭只有三种,分别是鸣镝、驼骨箭以及者别(批针箭,者别名字的含义之一就是这个,神射手是引申意)。蒙古弓箭的箭头是扁平三角铲形,铤普遍呈圆柱体。蒙古人对弓箭最大的一个创新是发明了“润羊血”技术,弓表面还使用一种特殊的碱土溶液进行炭化防水处理。为了检验这道工艺的效果,蒙古弓箭制成后就要进行雨雪交加的狩猎实验。这种技术在实战中作用巨大,著名的三峰山之战中蒙古骑兵就是趁着大雪天气向数倍于自己的金朝军队发起了猛攻,金朝军队一不能适应严寒,二是弓箭上没有这道程序,被蒙古骑兵打得惨败。
弓箭看似简单,但对于古代很多民族来说都是吃饭的家伙,弓马打天下对他们来说是最正常的事业,因此在弓箭上动了很多心思。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