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二战时开辟的驼峰航线,为什么被称为世界上最危险的航线

作者:未知点击量:702  来源:历史知识网

1942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行得如火如荼之际,中国和美国联手开辟了一条穿越缅甸、中国的空中航线。这条航线全长500英里,西起阿萨姆邦,东至四川省,途径起伏连绵、犹如骆驼的喜马拉雅山脉,被称为“驼峰航线”。

二战时开辟的驼峰航线,为什么被称为世界上最危险的航线

驼峰航线的开辟,与太平洋战争的局势有关。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军偷袭美国珍珠港军事基地,引发了太平洋战争。日军随即入侵东南亚地区,攻占了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缅甸、越南等国。由于日军攻占了越南、缅甸,导致滇越铁路和滇缅公路被中断,使得大批援华物资无法进入中国。

为了打破日军的物资封锁,驼峰航线应运而生。

在二战中,驼峰航线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二战时开辟的驼峰航线,为什么被称为世界上最危险的航线

驼峰航线持续了3年之久,飞行时间共计约150万小时。截至1945年5月2日盟军收复仰光,驼峰航线已经运送了85万吨物资,比通过雷多公路运送的物资多了14.7万吨,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空中战略桥梁。

驼峰航线的运送是双向的。一方面,大批武器弹药、医药及医疗器材、车辆、各种机器设备、军用被服等通过驼峰航线运送到中国,有力地支援了中国抗日战争,极大地鼓舞了抗日军民的士气;另一方面,中国将钨、锡等特种矿产品和战略原料通过驼峰航线运送到外界,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为二战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战时开辟的驼峰航线,为什么被称为世界上最危险的航线

而且,驼峰航线不仅仅是运送战略物资,还开展了人员运输。据记载,在缅甸战役中败退的中英军队和难民,从缅甸到英帕尔参加战斗的中美英盟军,从缅甸回到中国湖南芷江等地参加战斗的中国军队,共计有数万人通过驼峰航线被运往各自目的地。

驼峰航线又是一条充满危险和挑战的航线。

驼峰航线既要经过南亚的热带雨林,又要经过喜马拉雅山脉的高山雪峰、峡谷冰川,以及大片的寒带原始森林。对于飞行员和飞机来说,最大的考验来自于喜马拉雅山脉。

二战时开辟的驼峰航线,为什么被称为世界上最危险的航线

在喜马拉雅山脉,到处都是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使得飞机必须保持在1万米左右的飞行高度。这一带气温非常低,很容易让飞机外部结冰。当驾驶舱风挡玻璃全部被冰层覆盖后,外面什么都看不到,飞行员往往只能靠经验进行“盲飞”。

更危险的是,过低的温度会导致飞机油管断裂,大量燃油从油管喷出来,遇到灼热的发动机壳,立马引起燃烧甚至爆炸,发生机毁人亡的惨剧。

飞机发动机使用的燃油,凝固点为零下40摄氏度。在正常航行时,飞行员不用考虑燃油凝固的问题。可是,当飞机经过喜马拉雅山脉上空时,气温很容易降低到零下40摄氏度,使得燃油凝结成冰。为了避免燃油凝结成冰,飞行员通常采取降低高度的办法。可一旦降低高度,又可能与海拔7000多米的高峰“亲密接触”。

二战时开辟的驼峰航线,为什么被称为世界上最危险的航线

喜马拉雅山脉存在大量的峡谷冰川,峡谷冰川上空存在许多湍流。由于喜马拉雅山脉附近空气污染小,湍流很清晰,无法被雷达识别。飞行员驾驶着飞机不知不觉就被带入湍流中,导致剧烈颠簸,甚至造成发动机失灵,还是机毁人亡。

不仅如此,驼峰航线还面临着日军的威胁。

驼峰航线开通后,日军很快获得了信息,派遣战斗机进行拦截。在驼峰航线上飞行的飞机,绝大多数是没有战斗能力的运输机,在日军战斗机面前毫无抵抗力。好在驼峰航线开辟之初,有美国第10航空队和第14航空队的护航,后来著名的“飞虎队”承担了护航任务,击退了日军的侵扰,保障了驼峰航线的安全。

二战时开辟的驼峰航线,为什么被称为世界上最危险的航线

在二战末期,日军丧失了制空权,不再威胁到驼峰航线的安全。

自驼峰航线开辟以来,美军一共投入约2100架飞机,3年时间里共损失1500架飞机、近3000名优秀飞行员,损失率约80%。中国航空公司投入100架运输机,先后损失48架飞机、168名飞行员,损失率约50%。众多的中外优秀飞行员长眠于喜马拉雅山脉的积雪里。

二战结束后,一名飞行过驼峰航线的飞行员对美国《时代》周刊记者回忆:

在长达800余公里的深山峡谷、雪峰冰川间,一路上都散落着这些飞机碎片。在天气晴朗时,我们完全可以沿着战友坠机碎片的反光飞行,我们给这条洒满战友飞机残骸的山谷取了个金属般冰冷的名字,“铝谷”。

上一个: 航拍南充高坪机场,距离南充市中心很近,约7公里

下一个: 毛泽东生前最后一个国际大战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