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匆匆上马,质量堪忧:口碑糟糕的《元史》错漏有多少

作者:未知点击量:379  来源:历史知识网

文|郭晔旻

常言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要想在二十四史中评出最好的一本,恐怕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反过来,要是评选“二十四史”里最糟糕的一本,《元史》即便不是“众望所归”,起码也是个强有力“竞争者”——用清代史学家钱大昕的话说,就是“古今史成之速,未有如《元史》者;而文之陋劣,亦无如《元史》者”。

说起来,作为明代的第一部官修史书,《元史》一共修了两次。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明朝,随后举兵北伐。夏秋之际,元顺帝北遁,明军攻克大都(今北京)。战场上的喜悦尚在记忆犹新之时,朱元璋就在洪武二年二月下诏修撰元史。朝臣得命立即动手,从二月到八月,只用了188天就写完了除元顺帝以外的本纪、志、表、列传共159卷。在搜寻了顺帝朝的史实之后,编纂活动在洪武三年(1370)二月再次动,到七月便完成了顺帝一朝的纪、志、表、传,耗时更短(143天)。两次所修合在一起加以编排,便成为包括本纪、志、表、列传在内、共计超过200卷的官修《元史》。撰修时间加在一起,满打满算总共不到一年(实为331天)。

要是与二十四史中的其他作品相比较的话,《元史》的成书速度的确是非常惊人的。就拿“前四史”来说,《史记》《汉书》均经父子两代,研精积思;范晔撰《后汉书》前后21年,仅完成本纪十卷,列传八十卷,而陈寿写《三国志》前后也有十多年时间。《旧五代史》修纂的时间算是短的,前后一年又六个月,但这五个短命的朝代一共才有54年。而《元史》从元太祖(成吉思汗)写起,至元顺帝北走而终,自成吉思汗元年(1206)到至正二十八年(1368),时间跨度前后超过一个半世纪!

匆匆上马,质量堪忧:口碑糟糕的《元史》错漏有多少

更不用说,元代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其史事牵扯大量漠北人名、地名。清代史学家魏源(1794—1857)在他的《元史新编》里作了一个蒙古人名的统计,说在“元史”里有124人叫作“帖木儿”,15个人叫作“脱脱”,10个叫作“不花”,9个人叫作“伯颜”。可想而知,光是要厘清如此众多重名人物的事迹,对《元史》编纂者而言就不会是一个轻松的工作。

既然如此,如此迅速完工,是不是因为《元史》的编纂者们水平超群呢?这恐怕也不见得。《元史》编纂工作,名义上负责的“监修”是丞相李善长,实际上的总裁则是宋濂与王祎。这两人当时都以文章著称于世。就连在民间传说里神机妙算的刘基刘伯温)也对朱元璋说过,天下文章以宋濂为第一,自己第二。

问题在于,吟诗作赋与编纂史书毕竟是两码事。在这方面,钱大昕魏源两人观点近乎一致。一个说“宋、王词华之士……涉猎前史,茫无头绪”,一个讲“修纂官宋濂、王祎皆系文士……无史学史识”。加上《元史》编纂者大部分是江南人,多数不曾到过元朝政治中心华北地区,对蒙古历史了解不多,更不懂蒙古文(元代的官方文字),如何能够写好元朝历史?

上一个: 特殊的“撰写者”:以前朝皇室身份为前朝修史

下一个: 夏朝皇帝列表在位时间表,夏朝什么时候建立的?夏朝第一位皇帝是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