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系精读中国史连载256,《宋朝史话》连载24(点击查看上篇),欢迎收看。
在宋、金南北对峙,南宋的统治日益腐朽,南宋政局江河日下的时候,我国北方蒙古高原上的蒙古族,却迅速强大起来。
蒙古本是大漠南北许多游牧部落中一个部落的名称。在唐代,它称为蒙兀室韦,是室韦部落联盟的组成部分,居住在望建河(今额尔古涅河)流域。后来逐渐向西迁移,游牧于斡难(鄂嫩)、客鲁涟(克鲁伦)、土兀剌(土拉)这三条河流的源头。在它的周围,还有许多其他的部落。
其中比较大的,有位于蒙古部以西的克烈部,位于克烈部之北的蔑儿乞部,位于克烈部和蔑儿乞部之西的乃蛮部,位千蒙古部之东的塔塔儿部,以及在大漠以南的汪古部,等等。
这些大大小小的部落互不相统属。因为塔塔儿部是其中最强大的部落,塔塔儿的谐音“鞑靼”,就长期成了蒙古高原各部落的共同称呼。
到12世纪末,蒙古部涌现了一个杰出的领袖铁木真。他利用各部落之间的矛盾和纷争,采用联合一些部落打击另一部落的策略,逐步消灭同自己抗衡的部落,发展自己的势力,把其他部落的百姓都置于自己的统治之下。草原各部落都统一在蒙古部之中,从此,“蒙古”取代“鞑靼”,成了大漠南北各草原部落的共同称呼。
公元1206年(宋宁宗开禧二年,金章宗泰和六年),铁木真被他手下的军事贵族拥戴为蒙古的大汗,称“成吉思汗”,正式建立了蒙古奴隶制政权。
在铁木真登上政治舞台以前,大漠南北的各部落大都受金朝管辖。金朝为了防止这些部落的反抗,一面用官爵赏赐拉拢一些部落的首领为金朝效劳,一面在各部落间挑拨离间,挑动各部落互相残杀。
金朝还对这些部落实行残酷的“减丁”政策,经常派大军去残杀那些敢于反抗的部落的男子。这种反动政策使得蒙古高原地区在12世纪下半期陷入极度混乱,人民不得安生。
铁木真统一各个部落,建立蒙古统一的政权,使蒙古族摆脱金朝的统治和压迫。随着蒙古政权的建立和蒙古军事贵族势力的发展,同蒙古毗邻的金朝、西夏、西辽等地区,也很快成了蒙古奴隶主贵族侵扰和掠夺的对象。
从公元1211年(宋宁宗嘉定四年,金完颜永济大安三年)起,成吉思汗就借口其伯父俺巴孩罕曾被塔塔儿部缚送给金朝杀掉,打出为俺巴孩罕复仇的旗号,大举进攻金朝。
这时金朝也已腐败不堪,经野孤岭(今河北张家口之北)一战,金朝40万大军一败涂地,从此,金朝不敢再与蒙古兵争锋。
到公元1213年(宋宁宗嘉定六年,金崇庆二年),整个黄河以北地区除都城燕京等几个大城市外,都被蒙古军所占领。金朝只好用大量金帛、马匹和童男童女献给蒙古求和,换取蒙古军队撤退。
在蒙兵撤退后,金朝统治者感到中都燕京已处在蒙古军队随时南侵的威胁之下,就于公元1214年(金宣宗贞拓二年,宋宁宗嘉定七年)把都城从中都迁到汴京(今河南开封)。第二年,金朝的辽东、河东、河北及山东的大片地区都丧失了。金朝的辖境只剩下陕西、河南及山东部分地区,只能凭黄河之险苟延残喘了。
当金朝迁都汴京的消息传到南宋后,南宋于同一年停止向金朝交纳岁币。这使得疆土大大缩小、财政困窘不堪的金朝更加陷入困境。而金朝统治又历来视南宋如草芥,认为丧失给蒙古兵的疆土可以通过对南宋进攻、夺取南宋的疆域来补偿,就于嘉定十年(1217)分路大举南侵。
东路渡过淮河,进攻南宋的光州(河南潢川)中渡镇,中路进攻樊城(今湖北襄樊)、枣阳(湖北枣阳)、光化军(湖北光化)等州郡。西路进攻大散关,企图夺取南宋的西和(今甘肃西和)、成(甘肃成县)、阶(甘肃武都)等州。六月,宋宁宗也发布讨伐金朝的诏令。
嘉定和议至此完全破裂,宋、金又处于交战状态。
宋、金这次战争延续了六年之久。金朝利用蒙古军队主力在成吉思汗率领下西征,暂时放松对金朝进攻的时机,连年对南宋发动进攻。在淮河一线,金兵多次渡淮入侵襄阳、枣阳、光山、随州(湖北随县)及淮东的安丰(安徽寿县)、滁(安徽滁州)、濠(安徽凤阳东北)、光(河南潢川)、黄(湖北黄岗)、盱眙(江苏盱眙)及淮东许多州县,但先后遭到宋将赵方、孟宗政等人率军迎头痛击,每次进攻都以惨败撤回淮北告终。
在川陕一线,因为一些南宋守将望风而逃,金军曾占领天水(今甘肃天水)、兴元(今陕西汉中)、大安(陕西略阳南)、洋州(陕西洋县)及大散关等地,但最后也都被宋军击退。
金朝统治者本想通过对宋战争夺回在蒙古军入侵战争中的损失,结果却损兵折将,财政更加匮乏。
在金、宋战争打得难解难分的时候,蒙古军队又加紧向陕西地区进攻,这就使得金朝处于两面受敌的困境。这时金朝统治集团内部又自相残杀,力量更加削弱。金宣宗就在这种困境下于公元1223年(金元光二年,宋宁宗嘉定十六年)底病死。新即位的金哀宗为了集中兵力抗蒙图存,遂于公元1224年(宋宁宗嘉定十七年,金哀宗正大元年)派人同南宋“通好”,并下令金兵不再进犯南宋。
南宋这时正是史弥远专权,统治也极腐败,几次出击皆无功而返。宋、金双方从嘉定十七年起又暂时处于休战状态。宋宁宗也在这一年死了。
在这以后,蒙古成吉思汗西征结束,回师南向准备灭掉西夏和金国。
成吉思汗虽然在公元1227年灭西夏后就死了,没有实现灭金的计划,但蒙古军队对金朝的进攻却更加紧了。窝阔台于公元1229年被推选为大汗后,蒙古又重新确定了由窝阔台亲自率大军灭金的方针,并陆续出兵攻占了金朝控制的关中及山西部分地区。
公元1231年(宋理宗绍定四年,金哀宗正大八年)蒙古军在窝阔台亲自指挥下,分三路攻入河南,在钧州(河南禹县)三峰山围歼金兵主力,于公元1232年(宋理宗绍定五年,金哀宗天兴元年)包围金朝的都城汴京。
金哀宗先逃到归德(河南商丘),后又逃到蔡州(河南汝南)。金朝守卫汴京的西面元帅崔立杀掉其他许多大臣,于公元1233年四月献汴京向蒙古军队投降。
蒙军在包围汴京后,即派使臣来同南宋商议夹攻金朝的事宜。
这时南宋以宋理宗为首的腐朽统治集团中,大多数大臣都认为这是复仇的大好时机,只有赵方之子赵范提出应吸取北宋联金灭辽、自取其祸的教训,但这种意见没有被采纳。南宋答应出兵配合蒙古军作战,共同灭金,并出师攻占金朝边境的唐(河南唐河)、邓(河南邓县)、寿(安徽凤台)等州郡。
金哀宗逃到蔡州后,蒙军统帅又派人到南宋,约宋兵合攻蔡州。南宋遂在息州(今河南息县)以南集结军队,准备出兵。金哀宗派人到南宋求粮,同时向南宋叙说“唇亡齿寒”、蒙古灭金后必祸及南宋的道理,要求同南宋连和。南宋也不予理睬。
公元1133年九月,蒙军进攻蔡州,被金兵击退,就在蔡州周围建筑长垒,围困蔡州。南宋即于十月派大将孟珙、江海率师2万,运米30万石,前去支援蒙古军。
蔡州被蒙、宋联军围困数月,城中粮草断绝,于1234年(宋端平元年)正月被孟珙所率宋兵攻破,蒙、宋联军随后拥入蔡州,金哀宗上吊自杀,金朝灭亡。
南宋联蒙攻取蔡州、消灭金朝后,原金朝统治的河南分成两个部分。陈(河南淮阳)、蔡(河南汝南)西北州郡归蒙古占领,以南地区归南宋占领。蒙军主力撤回北方,南宋军队也撤回襄阳、信阳等地驻扎。
这时南宋内部原先反对联蒙灭金的赵范及其弟赵葵,大概是因为在灭金过程中无功而感到悔恨,忽然提出了乘蒙古兵主力撤退之机出兵收复三京(指北宋的西京洛阳、东京开封、南京应天府),据守黄河及潼关的建议。
这个建议得到宰相郑清之的大力支持。宋理宗这时刚亲政不久(因史弥远已死去),正想有一番作为,立即采纳这个建议。
当时尽管许多大臣都认为这是个冒险举动,必然引起蒙军南下,南宋即使一时侥幸得手,也难以守住,反对这一举动。但宋理宗却一意孤行,于端平元年(1234)六月下令全子才自庐州(安徽合肥)率军万人直取汴京,赵葵自滁州率兵五万取泗州,由泗州赴汴同全子才会师。
这时汴京的金降将李伯渊等人,因对献城降金的崔立不满,先同全子才联络,杀死崔立,接应宋兵,全子才得以顺利占领汴京。赵葵随后到达汴京时,不顾粮草未集,极力催促全子才进兵洛阳,占据潼关。全子才只好下令分兵向洛阳进发。
因为蒙古在洛阳全无守备,南宋先头部队200人在七月间就占领洛阳。这就是宋代历史上的所谓“端平入洛”。
蒙古得悉南宋军队占领汴京及洛阳,立即出兵南下。由于南宋所谓“端平入洛”完全是一种军事投机,事先并无认真准备,军队出发后粮饷不继,当宋兵进入洛阳时,粮草已经空竭,只好采摘野菜和面做饼充饥。后续部队在赴洛阳途中,遇到南下的蒙古军,只得仓猝应战,结果惨败,许多宋兵被驱入洛水淹死。
溃卒逃到洛阳,报告蒙军已占据洛水北岸。仓忙入洛的南宋军队一听这消息,都垂头丧气。
八月间,蒙古兵逼近洛阳,宋军因无粮可食,杀战马充饥,同蒙古军稍微接战,知道难以支持,就仓惶撤出洛阳向南奔逃。
全子才与赵葵在汴京,也因为所夺取的州县早已被蒙古兵洗劫一空,无粮可吃;蒙古兵又决黄河堤,放水淹灌宋军,许多宋兵被水淹死,也赶快向南撤退。“端平入洛”遂以全军迅速溃败后撤告终。
“端平入洛”给蒙古贵族提供了一个向南宋开战的口实。这一年十二月,蒙古派人到南宋,指责南宋破坏双方的盟约,实际上是对南宋宣战。
端平二年(1235)六月,蒙古大汗窝阔台发布分道进兵、大举入侵南宋的命令。延续40年之久的蒙古侵宋的战争,就这样揭开了序幕。
本文内容编选自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与“读史”联袂打造的中国读本《经典中国通史》之《宋朝史话》。
《经典中国通史》全套共有16本,分别是:《夏商史话》《西周史话》《春秋史话》《战国史话》《秦汉史话(上)》《秦汉史话(下)》《三国史话》《两晋南北朝史话》《隋唐史话(上)》《隋唐史话(下)》《五代史话》《宋朝史话》《元朝史话》《明朝史话》《清前期史话》《晚清史话》。
这套书是由十多位出生于上世纪上半叶的老一辈历史学家,耗时数年,精心编撰而成。从夏商到晚清的历史迁徙,五千年华夏史全景描绘,专业权威,又通俗易懂,老少皆宜,传世经典,值得学习珍藏。
上一个: 澳大利亚与新西兰有什么关系?
下一个: 西汉第二位皇帝汉惠帝死后,是谁继位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