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冷研作者团队-李从嘉
字数:1776,阅读时间:约12分钟
胡宗宪全靠徐文长?别听历史发明家胡诌,他们才是老胡的抗倭功臣" />
胡宗宪是倭寇的死对头,取得了灭杀王直、徐海两大倭寇巨头的惊人成就,而徐文长是胡宗宪手下最著名的师爷,因此很多通俗历史读物都都认为徐文长文武双全,还发明了徐文长教导李如松兵法的历史,几乎成了共识。徐文长和李如松虽然认识,却只是书画方面的亦师亦友。就算李如松要了解倭寇和日军战术,他要找老师也应该找徐文长的这三个同事。
胡宗宪全靠徐文长?别听历史发明家胡诌,他们才是老胡的抗倭功臣" />
因为老徐在老胡幕府中主要有两个功能,一就是当首席的材料大拿,给嘉靖报祥瑞、给严嵩写信、给老胡继母七十大寿写贺词都是老徐的工作;第二就是充当老胡联系徐阶等人的纽带,因为徐文长的表姐夫萧鸣凤(萧姐夫也是《金瓶梅》作者最有力的争夺者)正好是徐阶的老师。老徐真不是文武全才,胡宗宪指定军事计划、搜集日本情报还真不靠他。
胡宗宪全靠徐文长?别听历史发明家胡诌,他们才是老胡的抗倭功臣" />
老胡搜集倭寇情报的第一帮手是茅坤(1512-1601),此人和胡宗宪都是嘉靖戊戌年(1538年)的进士,两人还都是不走寻常路的进士(他们都是三甲同进士出身)。茅坤当过广西兵备佥事,用“雕剿”(倏而入,倏而出,如雕之搏兔然)之法瑶、僮土著人头滚滚,因为善于带兵砍人升迁当了大名兵备副使。茅坤能打仗还是嘉靖年间顶级文章高手,脾气自然也大,御史言官一弹劾,他干脆就扔下官职不干了。茅坤出道杀人比老胡还早(1545年),因此老胡遇到倭寇首先就想到了这个同年老铁,“时倭事方急,胡宗宪延之幕中,与筹兵事,奏请为福建副使。吏部持之,乃已。”茅坤地位高,出道早,是老胡对付倭寇首席幕僚。茅坤给老胡出了啥主意,少有资料记载,但茅坤是研究王直和徐海的专家,研究这两个倭寇巨头,茅坤的著作根本就绕不过去。壬辰战争爆发时,茅老爷子还在,甚至到了李如松阵亡后,他还活了三年,所以就算李如松找人了解日军和倭寇,他也是比徐文长更好的人选。
胡宗宪全靠徐文长?别听历史发明家胡诌,他们才是老胡的抗倭功臣" />
老胡手下研究倭寇的第二人当属郑若曾,老郑是江苏昆山县人,学历只是诸生,却是明清时期海防和日军战术研究第一人。老郑“幼有经世志,凡天文、地舆、山经、海籍”,倭寇侵袭他的家乡后(1555年),就一门心思要和倭寇对着干。老郑搜集了日本历史地理、语言、倭船、倭刀等各方面的情报,完成了《日本图纂》、《筹海图编》、《江南经略》等图书。他的《筹海图编》也是胡宗宪的心血,两人在书详细阐述了中国沿海海防、倭寇战术、应对战略等问题(书中经常有胡宗宪云的字样)。
胡宗宪全靠徐文长?别听历史发明家胡诌,他们才是老胡的抗倭功臣" />
这本书中还有172详细地图,还专门画出了钓鱼岛,是我国争取钓鱼岛权益的有利证据之一。“倭夷惯为蝴蝶阵。临阵以挥扇为号。一人挥扇,众皆舞刀而起,向空挥霍,我兵苍皇仰首,则从下砍来。又为长蛇阵。前耀百脚旗,以次鱼贯而行,最强为锋,最强为殿,中皆勇怯相参”,“弓长、矢巨,近人则发之,故射命中”,“大小长短不同,立名亦异。每人有一长刀,谓之佩刀。其刀上又插一小刀,以便杂用。又一刺刀,长尺者,谓之解手刀;长尺余者,谓之急拔,亦刺刀之类。此三者乃随身必用者也”……这些研究倭寇战术、武器的常用文字就出自《筹海图编》。老郑的书籍能出版,胡宗宪出了很大力气,不光提供了资料,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印刷的金钱。可惜的是到壬辰战争时,老郑已经去世22年了。
胡宗宪全靠徐文长?别听历史发明家胡诌,他们才是老胡的抗倭功臣" />
胡宗宪手下还有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周述学,此人是浙江山阴人,是当时最顶级的地理气候专家,一个人就能玩转“皇极、律吕、山经、水志、分野、舆地、算法、太乙、壬遁、演禽、凤角、鸟占、兵符、阵法、卦影、禄命、建除、葬术、五运六气、海道针经(这个最直接,因为海商倭寇都是靠针路图航海)”等多种学问,也对胡宗宪的抗倭事业做出了贡献(“述学亦不惮出入于狂涛毒矢之间,卒成海上之功”)。
胡宗宪全靠徐文长?别听历史发明家胡诌,他们才是老胡的抗倭功臣" />
胡宗宪抗倭集中了江浙地区最顶级的军政人才,只晓得徐文长,甚至发明历史只能说某些人读书少罢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