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谁是西周诸王中最具传奇色彩的天子?“神人”光环从何而来?

作者:未知点击量:65  来源:历史知识网

西晋太康(280—289)年间,汲郡(今河南卫辉,战国时是魏国的封地)一带发生了一件怪事。先是盗墓贼不准(fōu zhǔn,汲郡人)挖到一座500多年前的古墓(战国魏王墓),挑走了不少贵重物品。没隔几天,官府收到消息,再来“探宝”,只不过他们要找的宝物和父老乡亲眼中的不太一样,成捆竹简从古墓里被搬出来,装满了数十车。官府还跑去村民家里,询问竹简下落,村民疑心:难道上面画得跟蝌蚪一样的竹片比金银财宝还值钱,真是奇怪。

被官府当成宝的东西不准压根就没看上,早知如此,他当后悔烧了一些,充作搜寻珍宝的光源,只怪自己读书太少。原来,那蝌蚪状的文字为战国古文字,秦始皇焚书后,战国时期除秦以外的各国史书、典籍要么被烧成灰,要么被藏了起来。冲着宝藏去的不准,不意间打开了通向先秦史的大门。

晋武帝司马炎对这批竹简非常重视,命中书监荀勖、中书令和峤负责整理研究,众多学者参与其中。要知道,释读几百年前的古文并非易事,况且部分还被烧没了,竹简保存状况也不是很好,学者们经多年释读,从竹简残片中整理出先秦古书约10余种共75篇(统称“汲冢书”),其中最重要的当属魏国史书《竹书纪年》和《穆天子传》,前者对《史记》内容做了大量颠覆性的补充,时间跨度从传说时代的五帝至战国,后者描述了一个任性远游、与西王母饮酒唱和、乐而忘返的周穆王形象。可惜的是,汲冢书中大部内容今已失传,《竹书纪年》不幸在宋代散失(只存有辑佚本),唯独《穆天子传》自出土以来广为流传,奠定了后人对周穆王姬满的初印象:西周诸王中最具传奇色彩的一位天子(穆王几神人哉?能穷当身之乐)。究竟他的“神人”光环从何而来?让我们从洋洋洒洒数千言的《穆天子传》说起。

谁是西周诸王中最具传奇色彩的天子?“神人”光环从何而来?

简单点说,《穆天子传》就是周穆王的旅行日志,就像它最初被编校时的名字《周王游行》,只不过作者不是周穆王而是其他人,所以通篇都以第三人称叙述,如“戊寅,天子北征,……辛丑,天子西征,……甲戌,至于赤乌”。

据《穆天子传》载,周穆王带着大批人马、礼物奔赴的第一个目的地为河宗氏辖地——今内蒙古河套地区,经学者们考证,周穆王一行的路线当为:从成周(今河南洛阳)出发,沿着太行山西侧,渡黄河,越磐石(今山西平定),沿滹沱河北岸西行,北征犬戎后,通过现在雁门关一带,然后到达河宗部落居住的地方。在那里,周穆王一行受到当地人民的热烈招待,他们献上12匹骏马、10张豹皮作为见面礼,周穆王休整了好几天,打猎、钓鱼,而后带着礼物上路,于燕然山下(今阴山)赴河宗氏首领伯夭之约。在后者的引导下,他才开始了神奇的西游行,路过很多闻所未闻的部落,“西征昆仑丘”,见识各种各样的植物、动物,集齐马牛羊、乳酪、玉石等各式礼物后,周穆王终于来到与中原相隔一万多里的西王母之邦。

初次见面,周穆王就给西王母留下了好印象,他带来的礼物,又是珠宝美玉如玉圭、玉璧,又是精美衣料如锦绣丝绢,比沿途赏赐给各部落的高级得多,“西王母再拜受之”,对远道而来的新朋友十分满意。几天后,双方相会于瑶池之上,宴饮唱和,互表心意:

西王母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天子答之曰:“予归东土,和治诸夏,万民平均,吾顾见汝,比及三年,将复而野。”

大意是说,西王母感谢周穆王不顾路途遥远来访友邦,希望他以后常来看看。面对西王母的盛情邀约,周穆王愉快答应:等我回去稳定政局,确保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了,三年后再来赴约。

相聚总是短暂,离别又惹人伤感,二人分别后,周穆王登上弇山,刻石纪念,继续向西北旷野行进,一路上搜罗的宝贝,如兽皮禽羽、贝带朱砂、彩色宝石等,数不胜数。据《穆天子传》统计,这趟远游,周穆王一行走了35000里(往返)。回程穿越沙漠时,没有水喝,周穆王差点渴死。有人心生一计,刺伤马脖子,取了些马血递与穆天子喝,这才救了他一命。长途漫漫,意外随时发生,要是没有最出色的驭手造父为其驾乘八骏(可日行千里),没有伯夭担任向导,没有军队人员(“六师之人”)紧密跟随,周穆王无法走完全程。是什么驱使他坚持下来,在草原、沙漠、森林留下足迹?难道只为看蓝天白云、好山好水、实现周行天下的梦想?恐怕没那么简单。

上一个: 西周史官实录《穆天子传》中,为何会出现“西王母”?

下一个: 北魏当初有统一全国的机会 北魏最后为什么丢失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