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南明弘光小朝廷昙花一现,民众抗清此起彼伏

作者:未知点击量:577  来源:历史知识网

本篇系精读中国史连载303,《清朝史话》连载09,欢迎收看。

01、腐败的弘光小朝廷

清军进驻北京的消息传出后,江南的和从北京逃来的地主、官僚,便在南京开始了建立政权的倾轧。以史可法姜曰广为首的一派,主张选立比较贤德的潞王、神宗皇帝的儿子朱常淓;但是,以马士英等为首的宦党官僚和带兵的军阀,则主张拥立世系较近但却昏淫的福王朱由菘。

折腾一气,宦党和军阀取得了胜利。顺治元年(1644)5月20日,朱由菘即帝位于南京,建元弘光,以明年为弘光元年,这便是第一个南明小朝廷。结党营私的马士英掌了实权,力主抗战的史可法被排斥到江北督师去了。

马士英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一面外结江北四镇,一面内引魏忠贤的党棍阮大铖,说他善谈兵,给他授衔兵部右侍郎,转过年,更擢他为兵部尚书。马士英的倒行逆施,使得刘宗周等一些比较正派的官员先后辞职罢去,弘光小朝廷里就更无善类了。

那江北四镇,是指驻军淮安的刘泽清,驻军泗水的高杰,待在临淮的刘良佐,和驻扎庐州的黄得功。黄、高过去就有矛盾,刘泽清则娱心土木声色,刘良佐也无心抗战。四镇中,除了高杰后来积极抗战外,其余三人,始终各揣心腹事。

因此,弘光小朝廷建立之后不久,7月里,便派了兵部侍郎左懋功、太仆寺卿马绍愉和左都督陈洪范,拿了10万两白银、1000两黄金、一万匹绢缎,到北京去和清朝通款议和,封吴三桂为蓟国公,答应割山海关以外之地给清朝、每年向清朝输银10万两,乞求清军退出关外。

清廷把他们训了一顿,把左懋功、马绍愉关进古庙,只放回陈洪范传话。清廷还致函史可法,叫南明政权削去帝号,称藩臣服,否则,清军就要投鞭断流、飞渡天堑。

弘光小朝廷求和不成,却不积极备战,而是继续大修土木工程、遍盖衙门官署。

1645年5月23日,多铎率领的清军,攻下扬州之后,乘胜南来。6月1日,抵达长江北岸,编了许多大木筏,点了灯火,放在江中,迷惑南明守将。京口守将杨文聪、郑鸿逵,发炮轰了一阵,就连声奏捷。那知清军却乘雾用小船偷袭过江,占领了北固山。

杨、郑列阵甘露寺,被清军骑兵冲破。值酒夜宴的弘光帝朱由菘闻知,率宫妾逃走芜湖;马士英领了自己的黔军,撤向浙江。6月8日,清军开进南京城,钱谦益等一班文武官员敛手投降。

02、史可法抗清

史可法,河南祥符(属今开封)人,历仕明朝西安府推官、户部主事、郎中、武英殿大学士、佥都御史和兵部尚书。早先,他也曾镇压过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但是,清军入关、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之后,他便参加了朱由菘的南明弘光政权。

由于马士英阮大铖的排斥,他未能入阁办事,只在扬州督师。他积极主张抗清,而且以“恢复神京(北京)”为宗旨,因而,被人们比作南宋的李纲,清朝也对他特别注意。早在福王派左懋功等携银求和、尚未抵达北京的时候,清朝的摄政王多尔衮便写来劝他投降的书信。

面对多尔衮的威吓利诱,史可法毫不动摇。为了抗清,他主张宿重兵于盱泗、临淮、凤阳、寿州,据淮为守。江北四镇内讧,他总是从中调解,大讲团结。他“行不张伞盖,食不晋二味,睡不宽衣带",夏天不用扇,冬日不穿裘,一心扑向攻守。

泗水镇将高杰,原是李自成的部将,北进到徐州,受到了他的积极支持。他亲自进抵清江浦,遣官屯田开封,并亲自担任王家营以北至宿迁的保卫工作,指挥刘肇基部粉碎了清军对宿迁的进攻,还派高杰去联络河南总兵许定国一起抗清。在高杰被暗降清军的许定国谋杀后,他又急驰徐州招抚了高杰的部众。

顺治二年(1645)4月,多铎大举来攻,清河、淮安沦陷,淮北防线瓦解;多铎又攻淮安,渡淮趋泗,弘光帝朱由菘却叫史可法撤兵回去打内战,史可法请留诸镇军兵迎击清军,不许。内战的结果,左良玉病死,儿子左梦庚带了几万人马降了清朝。等史可法重返前线时,清军已迫盱眙守军和泗州守将李遇春投降,进入了亳州,史可法只好日夜兼程赶回扬州。

5月10日,清军在许定国的引导下进抵扬州城下。史可法召防河诸归领入城守卫,谁也不来,只有刘肇基领四千兵赶到。清军叫泗州降将李遇春劝降,史可法命人将他射跑;清军又写了五次劝降书信,史可法看也不看就付之一炬。

多铎率军猛攻,史可法就坚决反击。5月20日,他又指挥炮兵击伤清军数千人。城西北角被清军攻破后,守军仍不退却,“发矢如雨”,使清军在“城下尸积如山”,直到清军踩着死尸爬上城来,刘肇基还率军进行了英勇的巷战。

事先,史可法曾对庄子固说:“城一破,请你杀了我!”现在,他引颈向子固,子固不忍,他便拔刀自刎。子固和参将许瑾连忙将他抱住,而鲜血已洒满了他的衣服。大家簇拥着他,准备突出小东门,不幸碰上了清军,他于是大喊:“我就是史可法!“

清军把他押往城楼见多铎多铎说:“先生为我收拾江南,一定不惜封你高官。”他竟断然答道:“我,头可断,身不可屈!“

多铎又劝:“君不见洪承畴乎?降则富贵。”可法轻蔑地说:“我岂能仿效他的所为!我的决心早已下定:城亡我亡!”

史可法被关押了3天,清将宜尔顿也劝降3天,但劝降者仍旧毫无所得。

5月23日,这位坚贞不屈的抗清豪杰,终于被清军杀害了。

由于天气暴热,死尸太多(十天之内,清军竟杀了几十万人),因此,家人来收敛时,已辨不出史可法的遗体,只将他生前的袍笏,埋葬在扬州的梅花岭上。

后来,张煌言的抗清队伍来到墓前,无不“涕泗交下”;其他许多抗清武装,还打了他的旗号抗清,甚至传说:“史公没死,有人曾在闽粤一带见到过他!”

这梅花岭上的衣冠墓,更是后世人们争相凭吊的处所。“碧血自封心更赤,梅花人拜土俱香。”乾隆时的诗人蒋士铨是这样称颂他的。

03、头可断,发不可剃!

顺治元年(1644)5月28日,吴三桂多尔衮的军队击败李自成军。多尔衮进入山海关的当天,就曾下令关内外兵民剃发。当时因南方未定,出于策略考虑,又暂时收回成命,答应“照旧束发,悉听自便”。

顺治二年(1645)六七月间,形势已经大变:清廷不仅击败农民军,占领了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河南等省,而且消灭了南明弘光政权,控制了从武汉、浙江甚至直到东海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八旗兵也驻进了顺德、济南、德州、临清、徐州、潞安、平阳、蒲州诸城。

因此,清政府重新下令,厉行剃发,宣布“今限旬日,尽使剃发。遵依者为我国之民,迟疑者同逆命之寇,必行重典”,甚至上章为此事进谏者,也通通“杀勿赦"。陕西河西道孔文骠为衍圣公一门敬请蓄发,只被革职,算是唯一的例外。

清廷下达的命令是“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又派了不少剃头匠,挑了剃头担,巡游于大街小巷,见没剃发的,拉来便剃,稍一反抗,就砍了头,挂在特设在剃头担的竿子上。总之,是非叫人把额角以上的头发剃了,把剩下的发编成辫盘在头顶或戴在背上不可。

这种强迫各族同化的政策,使人民感到侮辱,加之清朝的其他压迫和降官的暴虐,引起了广大人民的抗清斗争。

江阴,“三江之雄镇,五湖之腴膏”,城垣周长九里,是南明弘光政权的直隶府常州府的属县。清政府拿下南京,传檄江阴时,知县林之骥、参将张宿早就逃了。7月,清政府派来方亨。方亨下令三日之内必须剃发,人民回答“头可断,发不可剃"。

方亨叫骂不已,人民乃于23日将他捉了,共推典史陈明遇为城主,宣布抗清。商人尽献资财,五六十里以外的乡民也荷戈负粮入城备战,靖江的夏起隆、泰兴的张九达也立刻响应,一时“清兵不得安处,相对多楚容”。

8月21日,多铎命七、八、十王率步、骑10余万,分16营围城。江阴人民激战三天,打死清将五人,撤入城中防守。25日夜,陈明遇派人缒城请前典史阎应元入城主守。

阎,河北通州人,武秀才出身,调任广东英德县主簿,因母病缓行,后因道不通,侨居城东砂山。29日,阎入城,积极巡防。阎身材高大,双眉卓竖,目细而长曲,面赤有须,巡城时,一人持大刀相随,特像关羽,清军望见,莫不以为天神。

阎、陈命令:一人守一垛,战时二人守一垛;十人一小旗,一火统;百人一大旗,一红夷大炮;每垛夜里悬灯一盏。

由于人民据城固守,所以,清军李成栋">李成栋、刘良佐部屡吃败仗。

30日,清军大攻,被打死打伤九个将领。七王大怒,亲自登城,守卫者刘耐用枪刺之,他竟咬住扎枪继续上,被另一守城者刺中咽喉坠下城去。

进攻不成,清军又叫刘良佐跪了劝降。阎应元大声斥道:“有降将军,无降典史!”命令用箭把刘射跑。后来,阎应元右臂中了铁丸,但还是用左手持矛参战。

9月8日,清朝的十王,在十方庵垒了高台,亲坐台上指挥大炮和狼烟喷筒往城中射击,守军连眼睛也睁不开了。阎应元于是葡伏前进,叫汤三老扛了炮,对准十王,亲自点燃引线。一声巨响之后,十王、四员清将以及240名清军,立时从高空摔下地来。至此,清军的3王、18将都被打死了。

10月9日,清朝的平南大将军克勒德浑亲自赶来,指挥200多门大炮猛轰城的东北角,又令士兵借助烟雾潜渡护城河。10日,城破,清军从祥符寺后城攻入。阎应元率千人上马格斗,背中三箭,回头对从者说:“替我向老乡们道歉,我不能继续报国了!”言毕拔刀刺胸投湖;未死,被俘后,骂敌不屈,夜遇害于栖霞庵内。陈明遇下马搏敌,身负重伤,最后手持大刀靠着墙壁,死而不仆。

江阴人民抗清81日,杀死清军三王18将、75000多人(城下68000,巷间7000)。清军攻入后,大肆屠杀,江阴人民战死、投井自尽以及被杀者共172000余人,但是无一人投降。有个女子自尽前,题诗壁上说:"寄语行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表达了大家视死如归、蔑视降将的英雄气概。

江阴人民的抗清斗争,得到了东南许多城镇人民的响应。嘉定,剃发令一到的8月3日,人民当时就造反:举人王某,组织了“王家庄兵”七百;史可法的部将史益,组织了“石冈兵”千人;大姓李允文,组织了“南翔兵”二千,先后响应者也有十余万人之多。

8月5日,南翔、石冈、王家庄诸军,轮番攻打清军。李成栋">李成栋叫他弟弟李成林等去太仓告急,乡军就将李成林截住杀死。

8月21日,清军十多万,汇集攻城。城中百姓,在侯峒曾率领下,冒雨忍饥,大战了三天三宿。24日黎明,清军登城而入,侯峒曾的次子问父亲怎么办,侯峒曾说:“死就是了!”于是,父子双双投河而死。守军投河自尽者,也有数千人。

清军进了嘉定,逢人便砍。但这还只不过是“嘉定三屠”中的第一次。

9月14日,清军镇压了嘉定人民的又一次反抗,再次屠城。被杀者的血,一直没到脚踝深。

9月16日,清军镇压了嘉定人民第三次反抗,又进行了第三次屠杀。这一次,儿童也未能幸免。

嘉定人民前后共牺牲了两万多人,但却坚持了43天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用自己的鲜血,记录了人民反抗民族压迫的历史。

反压迫、反剃发的斗争,还席卷了松江、吴江、崇明、昆山、嘉兴、宜兴、长兴、新城、常熟、太仓、太湖、绩溪、徽州、宁口、余姚、泰和、会稽、漳州等地。

本文内容编选自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与“读史”联袂打造的中国读本《经典中国通史》之《清朝史话》。

《经典中国通史》全套共有16本,分别是:《夏商史话》《西周史话》《春秋史话》《战国史话》《秦汉史话(上)》《秦汉史话(下)》《三国史话》《两晋南北朝史话》《隋唐史话(上)》《隋唐史话(下)》《五代史话》《宋朝史话》《元朝史话》《明朝史话》《清前期史话》《晚清史话》。

这套书是由十多位出生于上世纪上半叶的老一辈历史学家,耗时数年,精心编撰而成。从夏商到晚清的历史迁徙,五千年华夏史全景描绘,专业权威,又通俗易懂,老少皆宜,传世经典,值得学习珍藏。

上一个: 清朝时期,哪些官职只能由八旗子弟担任,不会任命汉人?

下一个: 正黄旗有什么来历?清朝时期走出了哪些历史名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