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原本反明的农民军突起抗清,为南明小朝廷打下半壁江山

作者:未知点击量:32  来源:历史知识网

原本反明的农民军突起抗清,为南明小朝廷打下半壁江山

明朝起义军首领张献忠牺牲后,部将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白文选、冯双礼、艾能奇等,各拥军数万,推孙可望为长,袭重庆、陷遵义,进入贵州、云南。刘文秀守四川,三战三捷,把吴三桂赶回到汉中。

走投无路的桂王朱由榔,决定投靠这支强大的力量;农民军为了反抗民族压迫,也同意与桂王政权联合。因此,顺治八年(1651),农民军首领接受了桂王的封号:孙可望被封为秦王、李定国被封为西宁王、刘文秀被封为南康王。

第二年,农民军扈卫桂王居于安隆所(贵州安隆县),一年供他八千两银子、一百石大米;同时,决定出讨清军。这样,便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第二次反清高潮。

第二次反清高潮中,李定国表现得极为突出。

01、李定国斩将夺城

李定国,陕西延安人,很小就参加了张献忠的起义军,由于战斗英勇,因而,与孙可望刘文秀、艾能奇一样,被张献忠提拔为将军。与南明联合后,他奉命去收复桂林,很快拿下沅州、靖州、武冈,而后偃旗卷甲、倍道疾进,在全州再败清军,夺取了全州西南、通向桂林的必经之地——严关。

占领桂林的孔有德闻讯来截,李定国命象军为先导冲清营。孔有德死力相拒,射退战象,定国再督大象返冲,并严鼓进军。时雷电交加、大雨如注,定国抓住战机,战士一以当十,乘象势猛突,清军大溃,孔有德逃回桂林。定国乘胜追击,直逼桂林城下。

桂林大捷后,定国乘胜进军,攻下梧州、柳州、辰州,并挥军北上。衡州守将沈永忠连夜逃走,长沙守将金廷献也望风遁去,定国又连取衡州、长沙,在长沙驻军半年。

四川方面:刘文秀打败吴三桂,攻克叙州;再败吴军,夺回重庆,生擒清朝都统白广生;随后又进军成都,图吴三桂于保宁。吴三桂说:“平生没见到过这样厉害的军队!”然后便虚晃一刀,退回汉中去了。

李定国等农民军,收复了广西、湘南、川东、川南、川西,给了清朝一个沉重的打击。清朝大吃一惊,立派谨亲王尼堪为定远大将军、洪承畴办粮饷,率三路大军、好几十万人马进行反扑。

李定国在毫无后援的情况下,12月3日,又与清军大战于衡州城下,不利,就伏兵于衡州以南。清军不知高低,乘势南追,果然中伏,锐气大挫,主帅尼堪也当场毙命。

02、孙可望李定国之争

定国一连串的胜利,引起了孙可望的嫉妒,不仅不提供后援,而且还总在李定国背后图谋不轨。定国只得退屯武冈,梧州、桂林于是复陷。

顺治十年(1653),李定国从柳州出发,进军广东,围攻肇庆,攻下了平乐、高州、廉州、雷州诸府。

顺治十一年(1654),李定国攻下高明,围了新会。次年四月,清军猛扑过来时,他又杀到南宁去了。

刘文秀出川峡,攻岳州、武昌、常德之后,也于7月杀回贵阳。

总之,李定国刘文秀,像两条钢绳一样,牵了清军的牛鼻子,在广大的地域里周旋。

然而,顺治十三年(1656)春,当李定国在南宁战败,想撤入云南时,孙可望却再次想袭击定国军、劫持桂王。李定国刘文秀汇合后,共奉桂王入滇,孙可望更加恼火。

顺治十四年(1657)十月,孙可望亲率十万大军进攻定国,不料将士们一致反对内战,在交河解甲大呼迎李定国

孙可望见大势已去,就领走千把人,跑到长沙,向洪承畴投了降,向清朝献了农民军根据地的地图,密报了军中虚实情况。清朝于是命多铎之子谭尼为安远大将军,领兵三路杀来。

顺治十六年(1659)1月23日,清军攻陷昆明。李定国主张突围去湖广,但是,桂王朱由榔和臣子马吉翔却力主西逃,先逃到永昌(云南保山),再逃到腾越(云南腾冲西),定国也只得西撤扈卫。

云南马龙县西北的磨盘山,是横断山脉的西支,西离怒江二十里,鸟道羊肠、曲折崎岖、林密草茂,是由永昌进入腾越的必经之路。李定国料定清军骄纵、来必无备,便设栅数重、伏兵三道,每伏二千,约定:清军进入三伏,鸣炮伏击。

清军果然中计。但刚进入二伏时,有个叫卢桂生的人却告了密。清军立即分八队冲锋,同时以炮猛轰。定国挥军击杀,杀死清将都统以下军官十多个、清军好几千。

这一仗,虽未如愿尽歼清朝追兵的主力,但仍不失为农民军联明抗清的最后一场漂亮仗,以致定国夜里撤军时,敌人竟不敢穷追。

原本反明的农民军突起抗清,为南明小朝廷打下半壁江山

03、吴三桂绞杀朱由榔

2月,桂王听了沐天波的话,出铁臂关逃入缅甸,他的臣子僚属蔑视、骚扰缅甸人民,所以,李定国白文选赶来后,始终未能汇合。吴三桂又极力劝说清朝进兵,上了所谓“三患二难”之疏,鼓吹“以净根株"、“一劳永逸"。

最终,缅甸政府迫于吴三桂十万大军的压力,在康熙元年(1662)1月20日,将桂王及其家属献给了吴三桂的前锋高得捷。

李定国获悉桂王被俘,率军邀击清军,不遇,呕血病重;6月底,听说桂王已被吴三桂绞杀,便回军云南的勐腊(今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属),8月10日逝世于军中。临终,还告诫儿子和部将:“宁可死于荒微之地,也千万别降!”

李定国联明抗清11年,不但在军事上显示出了非凡的能力,而且在政治、经济方面也施展了超人的才干。他发扬光大了农民军的“掌家”制度,金帛米粟,俱上掌家,人人不私蓄一点;他设立了“管庄”制度,一定程度地限制了地主、商人的剥削,田地、盐井,“官四民六”地分配,或抽一定的税收;他严明军纪、从宽理民,不但使管辖区“军民相安”,而且使诸少数民族也乐于参战。他驻军长沙半年,长沙人民几乎“不知有兵”!

这样,定国死后,部下竟聚居不散,自称为“桂家”,他们开矿、务农,为开发边疆,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原本反明的农民军突起抗清,为南明小朝廷打下半壁江山

04、李自成余部坚持抗清

明末农民大起义的另一支——李自成农民军的余部,在李锦、高一功(李自成妻弟)的率领下,与明湖广总督何腾蛟联合,曾经北伐清军,后来,转战于广西浔、梧之间。顺治七年(1650)夏天,遭到南明将领陈邦付的袭击,在向贵州转移的途中,又遭到了野心家孙可望的袭击。

在高一功牺牲、李锦病死后,这支部队,便由李锦的义子李来亨率领,向川、鄂一带挺进,顺治八年(1651),到达巴东一带,与郝摇旗(永忠)等起义军和荆襄一带当地谭诣等人率领的抗清队伍联合,组成了夔东十三家军,积极打击清军。

李来亨在巴东县群山中的九莲坪扎下营盘,注意发展生产、保护过往客商,并与南明抗清势力保持一定程度的联系,势力发展很大。顺治十一年、十三年(1654、1656),对清军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攻击,并把势力发展到了四川的达州。

顺治十五年(1658),李来亨又乘清军分三路追攻桂王之机,和夔东诸军一起攻打重庆。战斗方酣,谭诣叛变,才没把重庆拿下来。

清朝发现李来亨不好惹,便四处贴布告招降,李来亨不予理睬,继续斗争。康熙元年(1662),清朝川、陕、湖广三路大军会剿,李来亨率部进行了英勇的反击。第二年,他表面上将大本营撤入九莲坪的山寨,暗地里却派人化装成小贩混入清营,然后大举反击。

混入清营的战士放火,里外夹攻,伤亡清军万余,清军的三省会剿彻底失败。但清军仍不死心,随即又实行封锁、围困之策。

康熙三年(1664),郝摇旗牺牲,李来亨退入茅麓山据险固守。清军派他的在清朝做官的表舅写信劝降,遭到了李来亨的拒绝;清朝又派官员李有实来说劝,李来亨下令将他斩首。

8月,清军加强了围攻,李来亨便决定突围。不料图海率领的清军三路兵马,死死地将山麓围住,他们不能从峭如斧削的正面进攻上来,便在王士品的引导下从后壁偷爬上来,打破了山寨。

三万起义军英勇奋搏,只因应战仓促,150人被俘,其余全部牺牲。9月24日,李来亨战斗到最后一息,全家投火牺牲。

农民起义军的苦斗精神,与南明官僚们的苟且偷生,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本文内容编选自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与“读史”联袂打造的中国读本《经典中国通史》之《清朝史话》。

《经典中国通史》全套共有16本,分别是:《夏商史话》《西周史话》《春秋史话》《战国史话》《秦汉史话(上)》《秦汉史话(下)》《三国史话》《两晋南北朝史话》《隋唐史话(上)》《隋唐史话(下)》《五代史话》《宋朝史话》《元朝史话》《明朝史话》《清前期史话》《晚清史话》。

这套书是由十多位出生于上世纪上半叶的老一辈历史学家,耗时数年,精心编撰而成。从夏商到晚清的历史迁徙,五千年华夏史全景描绘,专业权威,又通俗易懂,老少皆宜,传世经典,值得学习珍藏。

上一个: 神机营在清朝是什么样的存在?是精锐之旅还是乌合之众?

下一个: 上海四所985大学,看完想回去再高考一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