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冷研作者团队-李从嘉
民国时期中国有一个横空出世的物流天才,那就是关心自己学生(经常给学生送装备送物资)的常凯申常校长,在中国大力普及传承自日本的代畜输卒技术,真正做到了“把男的当牲口用”。也许有人给常校长洗地,说什么民国马匹少之类的话,但事实却是中国的马匹储备比日本要多上一倍。
在抗战爆发前,日本全国的马匹储备是150万匹,而民国的马匹存量却一直都远超日本。根据国际农业协会的统计,1916年中国一共有马4,401,000匹;抗战前夕中国22个省可以动员马匹326万匹,如果算上东三省、新疆、西藏的存量数量会更加惊人,因为到1941年新疆就有马匹储备98万9195匹,东三省在1942年前后也有171万1573匹马。从绝对数量上看即便不算东三省和西藏、青藏等地,民国的马匹底子也超过日本一倍,但常校长的搜集和运用就只能用“天才”来形容。
整个国军在抗战时期的马匹、骡子总数始终没有超过30万大关,在1939年6月份国军一共拥有各种马匹217311匹(补充59086匹、损失37855匹),和当年的北宋官军差不多;1940年六月,打完枣宜会战后,国军马匹已经下降到168316匹;在抗战结束时,国军的马匹、骡子总数是233844。这个数字和战争所需比起,堪称是杯水车薪。从17世纪到20世纪把一门火炮运送到战场上都需要20到30匹专用挽马,在二战时期西方战场的普遍做法是用三骈六马系驾,日军的不成功尝试是四骈八马系,这些马匹分组要进行满负荷劳动一天后需要休整,此外还需要两倍于此的马匹拉炮弹等物资。国军的马匹编组也就勉强能运送自己的火炮,因为到1940年国军口径勉强达标的山炮不过是662门,野炮数量是252门,轻榴弹炮只有97门,重榴弹炮更惨只有57门,总数不过是1068门,加上反坦克炮也不过刚刚超过2000门大关,但是国军还有骑兵部队。
抗战爆发后,国军一共拥有6个骑兵军,到抗战结束前,国军一共拥有22个骑兵师。除了骑兵第七师拥有7000多军马外,其他的骑兵师大多是每个师3000匹军马。这么一算下来,留给国军用来运输的马匹数量就只剩下10万出头,用来运输火炮和物资就远远不够了。
国军不但马匹数量少,马匹的负重能力更差。当时中国蒙古马自重250公斤,标准负载重量只有75公斤,远远不能和西方那些自重上吨的同行媲美(比利时重挽马一度有两马双骈将7.7吨货物拖动2。18米的记录)。民国马匹改良的人才似乎也是赛马粉丝,他们从1934年就从伊拉克购进了20匹纯种阿拉伯马,还购买了以速度见长的美国夸特马,对负重强的挽马毫无兴趣。
在战争中国府还没能控制好马匹资源,弄得马匹价格飞涨,常校长思来想去就弄出了代畜输卒技术。
上一个: 缺军粮咋整?金宣宗:抢南边呗,我们完颜家就是被打死也要抢南边
下一个: 苏轼为什么一直被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