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央电视台热播革命历史电视剧《大决战》第28集里,1949年11月10日,黄百韬率领国军第7兵团抵达碾庄后,将领们就是否留在碾庄抵抗华东野战军,发生了一番争执。
大部分将领认为不应该留在碾庄,而是要赶紧离开,急行军赶到曹八集,“现在留在碾庄,万一被共军包了饺子,邱清泉、李弥他们绝不会过来救的”。第64军军长刘镇湘却坚持留下来,利用李弥在碾庄留下的工事阻击华东野战军,“我让他有来无回”。
双方争执不休,黄百韬本人则倾向于继续撤退。这时候,国防部来了一封莫名其妙的急电,指示黄百韬“如有必要,可在碾庄圩略加休整,如能击破敌人再走亦可”。这让黄百韬犹豫起来,只好下令在碾庄休整一晚,第二天再西撤。
就是这个决定,让黄百韬命丧碾庄,第7兵团10万人马灰飞烟灭……
碾庄,今天是江苏省邳州市下辖的一个镇,距离邳州市区20公里,土地面积约120平方公里,人口近10万人。明朝时期有曹姓、王姓两家人居住在这里,在石碾上卖茶,久而久之,人口逐渐稠密起来,形成了一个村庄,因而得名。
在黄百韬第7兵团进驻碾庄之前,这里一直是李弥第13兵团的防区。第13兵团在碾庄苦心经营,修建了许多坚固的工事,环绕在村庄外面的有两条又宽又深的水壕,配上水壕边又厚又高的土墙,实属易守难攻之地。刘镇湘正是看中了这一点,自信能够凭借碾庄的工事,与华东野战军决一死战。
然而,刘镇湘高估了碾庄的防御功能,低估了华东野战军的攻坚实力。
当年张灵甫也是这样想的。1947年5月,张灵甫率领整编第74师被华东野战军围困在孟良崮后,希望凭借美式枪械和有利的地形固守待援,形成“中心开花”机会,与华东野战军决战。但是,华东野战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发起总攻后,只用了一天时间,就将国军五大王牌军之一是整编第74师全部歼灭,将师长张灵甫击毙。
11月11日,华东野战军主力部队赶到碾庄,完成了对黄百韬第7兵团的包围。当进攻即将开始时,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来到队伍前面,讲了一段话:
“黄百韬是很凶恶的敌人,他是我们华野的死对头。他是皖南事变的刽子手,我们有多少先烈倒在了他的屠刀下。他对山东、苏北人民也欠下了累累血债。同志们呐!千万死难烈士沉冤等待我们去洗雪。这么多年,什么时候想起来,心里就如刀绞,等待着这一天的到来!歼灭黄百韬,我们就给淮海大战的全局争取了主动权。”
这段话,激励了华东野战军指战员的昂扬斗志。接下来的10天时间里,华东野战军指战员正是喊着“向黄百韬讨还血债”“消灭黄百韬,报皖南之仇”等口号,向黄百韬第7兵团发起猛攻。
11月21日黄昏,在经过10天血战后,华东野战军攻占了碾庄,消灭了第7兵团。黄百韬带着副官和副军长杨廷宴逃出碾庄后,万念俱灰,举枪自杀,时年48岁。
黄百韬是淮海战役中第一个阵亡的国军高级将领。
当杨廷宴将黄百韬的遗体带到南京后,南京方面给他办了一场隆重的葬礼,并将他安葬于南京太平门外的曹古山蒋王庙。这是一个半圆的水泥墓冢,墓冢前面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黄焕然之墓1899—1948”字样。
12月8日,南京方面明令表彰黄百韬:“该司令官身先战阵,坚强阻遏,全军奋力,力撑艰危,卒使凶焰摧夷,战局日臻稳定,厥功甚伟,不幸壮猷未竟,授命成仁,披览遗言,良堪痛惜。特予明令褒扬,追赠陆军上将,交行政院转行国防部,从优议恤。平生事迹,宣付国史馆,用彰忠烈,而示来兹。”
当时,黄百韬留下妻子柳碧云,儿子黄效先和女儿黄丽珍。南京方面为此给黄百韬发放了一笔抚恤金,共计10万元金圆券。10万元金圆券是什么概念呢?
1948年,南京方面为了挽救财政危机,决定废弃法币,改发金圆券。由于南京方面大量超发金圆券,导致金圆券产生通货膨胀,一再贬值。到1948年底时,金圆券已经一钱不值了,10万元金圆券基本上只能购买1斤大米,只能勉强供柳碧云一家吃一顿饭。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