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朱棣从南京迁都北京,真是为了守国门?

作者:未知点击量:525  来源:历史知识网

元朝末年,各地义军风起云涌,经过激烈角逐,朱元璋最终取得南方的控制权,建立明朝,定都南京。随后北伐,元顺帝北逃漠北,元朝灭亡。朱元璋去世后,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推翻建文帝朱允炆,登上皇位。朱棣之后将都城从南京迁往北京,开创了天子守国门的先例,因此不少人认为明朝是我国历史上最有骨气的朝代。

明成祖迁都真是为了守国门吗?其实并不全是。除了天子守国门外,还有南北方经济差距方面的原因。

【天子守国门】

朱棣登基之后,大明所面对的历史环境比较特殊,北元(包括蒙古各部)虽然大势已去,但仗着骑兵优势多次骚扰明朝边境,仍然是明朝最大的威胁。当时明朝北线防御体系从西边的甘肃到辽东绵延万里,北平已成为明朝北方防御体系的最前线之一。

华北平原沃野千里,一马平川,防守起来相对困难。北京地处华北平原北部,西部、北部和东北部三面环山,地理位置优越。古人言:“幽州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诚天府之国”。我国古代中原农耕文明所受到的最大威胁是来自北方的游牧势力,要守住华北平原,可以作为屏障的就是幽州(今北京)等地,在燕山山脉构筑一道稳固的防线。否则一旦外敌突破长城防线,会动摇国本。

五代十国时,儿皇帝石敬塘把幽云十六州献给辽朝,北方骑兵在华北平原如入无人之地。周世宗柴荣和宋初统治者曾尝试收复幽云十六州,可惜都没有成功。北宋的北方无险可守,防御辽朝的压力非常大,局面相对被动。明初最大的威胁仍是来自北方的游牧势力,北京一带的防线是重中之重。北京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又易守难攻,是理想的定都之地。

图-幽云十六州

迁都之后,无论如何都会在京师(北京)周边地区部署重兵,与辽东、宣府、大同等互相呼应,足可巩固北线防御体系,御敌于国门之外。

【南北经济差距】

南京地处长江下游、濒江近海,是我国著名的古都,三国东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均以南京为都,在相当长时期里,南京都是江南的核心城市。明朝立国之初,迫于当时的形势,朱元璋定都南京,不过这也只是权宜之计,尽管江南经济相对来说要更发达一些。

在全国统一、国力逐渐恢复以后,朱元璋就开始考虑迁都,并派太子朱标对关中长安及洛阳进行考察。毕竟西汉与唐朝两大王朝定都西安,东汉定都于洛阳,这些都是大一统王朝。朱元璋最终有意迁都西安,但朱标去世给他带来了沉重打击,迁都的事情不了了之。

纵观历史,在南方定都的王朝要么是在南方偏安一隅(如南北朝的宋齐梁陈),要么是逃到南方苟延残喘的北方王朝残余势力(如东晋和南宋)。

南方物产资源丰富,自然条件和生存环境相比北方要优越得多,割据南方的王朝势力大都变得乐不思蜀,失去北伐的动力,乐于偏安。这对处于末期的王朝残余势力可以理解,但是对新生的、有抱负的王朝来说,是不可忍受的。

明朝如果不迁都北京,继续将都城留在南京,一方面北方的经济会更落后于江南,另一方面由于远离都城,对北方边境的防御重视程度肯定会降低一个档次。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很可能无力反抗北元等势力的袭扰,北方的局势变得无法收拾。

因此,朱棣提出迁都时,尽管反对的声音很多,他还是执意要如此,可以说一意孤行。正是因为他看到了更深层的东西,单纯把北京打造成一个军事重镇是没多大战略意义。只有迁都北京,天子守国门,才能稳住北方的局面,保证王朝的安全和稳定。

上一个: 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原因是什么?

下一个: 如果你是陈胜,攻打陈城还是寿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