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革命历史电视剧《大决战》第35集中,黄维第12兵团被中原野战军包围在双堆集。时间是1948年11月25日。
得知被包围后,黄维多少有些心慌。因为就在不久前,黄百韬第7兵团被华东野战军消灭于碾庄,黄百韬本人自杀身亡。第12兵团会不会重蹈覆辙呢?
这时候,有一名下属宽慰黄维:“司令,大可不必焦虑,就凭双堆集这几个字,我12兵团定能逢凶化吉。我跟名家学过拆字。双堆集的堆,堆者,十一佳也。集者,十八佳也。而这双字,更是佳上有佳。合起来就是11师佳,18军佳。”
黄维是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在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一期深造过,又留学德国喝过“洋墨水”,当然知道这种拆字纯属无稽之谈。不过,他还是对自己的第12兵团有一定信心:“我12兵团一路北上,实力并没有受损,就是放在这儿让他们打,他们刘邓都未必打得动。”
黄维这样说,是有足够底气的。
第12兵团于1948年9月组建于汉口。淮海战役爆发时,这支兵团才成立2个月。虽然成立比较晚,但第12兵团实力强大。这是一支全机械化的王牌主力兵团,下辖第10军、第14军、第18军、第85军,以及1个骑兵团、1个坦克营、1个炮兵营,共计12万人。坦克营装备20余辆美式15吨轻型坦克、10余辆装甲车,炮兵营装备12门105毫米榴弹炮,在火力配置上属于国军的顶级水平。
相比之下,中原野战军在武器装备方面就差得远了。
中原野战军由八路军129师发展起来的,总兵力接近20万人,在人数上占据一定优势。但是,中原野战军在千里跃进大别山时,丢掉了所有的重型武器装备,从大别山出来后又没有得到补充,因此缺乏重型武器,最头疼的就是城市攻坚战。
鉴于中原野战军有能力包围黄维兵团、但很难在短时间内将之歼灭的实际情况,华东野战军派出了5个纵队,加上1个特种兵纵队,参加对黄维第12兵团的围攻。
在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齐心协力的围攻下,黄维第12兵团于12月15日午夜宣告全军覆没。兵团司令黄维、副司令吴绍周等人被我军俘虏。
在双堆集战役里,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伤亡3万余人的代价,歼灭敌人12万余人,俘虏中将兵团司令官黄维以下官兵4.6万余人,缴获各种火炮870门、坦克15辆、汽车300余辆等。我军歼灭黄维第12兵团后,让被围困在陈官庄的杜聿明集团陷入绝境。淮海战役全面胜利的曙光,已经出现在地平线上了……
为了纪念双堆集战役的胜利,1976年以来在双堆集陆续修建了淮海战役双堆集烈士陵园、淮海战役双堆集烈士纪念碑、淮海战役双堆集歼灭战纪念馆等建筑。2001年,淮海战役双堆集烈士陵园被列入全国第二批100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
双堆集是一个镇,隶属于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总面积约253平方公里,人口约10万人,西北接壤濉溪县南坪镇,东北接壤宿州市埇桥区,南部接壤蚌埠市怀远县,西部接壤亳州市蒙城县。它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
原来,在集镇的南部和北部,分别有两个几十米高的大土堆,因而得名。令人称奇的是,土堆上面只有泥土,没有石块。南部的大土堆,形状尖而高,取名为“尖谷堆”。南部的大土堆,形状平而大,取名为“平谷堆”。过去,“尖谷堆”上有一座庙宇,在双堆集战役里被炮火摧毁。
双堆集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乡镇,以第一产业为主,主要种植小麦、大豆、玉米、山芋、油菜、花生、芝麻、棉花、韭菜、黄瓜、西红柿等农作物。
根据《双堆集镇2021工作计划》显示,当前,双堆集正“大力实施工业强镇战略,紧紧抓住双堆集高铁站建设的机遇……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先进制造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物流、电商、现代化服务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引进一批工业项目,发展工业经济,筑牢经济发展之基,加快工业化进程。力争通过五年努力,培育规模工业企业10家以上,基本实现由农业大镇向工业强镇跨越,农业乡镇向经济强镇的飞跃”“把双堆集镇打造成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的幸福之城。”
我们相信,在双堆集人民的努力下,宏伟蓝图一定会如期实现。
上一个: 唐玄宗逃跑,除了四川盆地,还有哪些选择?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