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视剧《大决战》第43集里,有这样一个片段:
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攻破了双堆集后,黄维和第12兵团的高级将领纷纷逃命。第18军军长杨伯涛乘坐一辆坦克逃跑时,遭到解放军追击。杨伯涛被迫从坦克里钻出来,在护卫人员的保护下逃到一条小河边。杨伯涛走投无路之下,跳到河里,没想到追兵已经将他围住,用一排黑洞洞的枪口对准他。
杨伯涛从河里爬出来后,还想掩饰自己的身份,谎称自己是书记官。可身上的呢子大衣和脚上的皮鞋出卖了他。杨伯涛见身份已暴露,干脆大大方方地承认:“竖起耳朵听好了,老子就是18军军长杨伯涛。”
解放军战士不由得笑了起来。这可是抓了一条“大鱼”啊。
这个片段,与真实历史有一定出入。杨伯涛被俘获的情节,比电视剧里更加富有戏剧性。
杨伯涛是湖南芷江人,生于1909年,父亲早亡,姐弟6人全部由母亲刘洁英拉扯养大。刘洁英粗通文墨,对子女管教很严。杨伯涛深受影响,在回忆录里说:“我一生做人处世,扪心自问,俯仰无愧,完全是慈母训诲感召的结果。”
1926年,杨伯涛弃文从武,当了一名学生兵,走上了军旅之路。刘洁英没有反对,反而以“男子志在四方”“扬名声,显父母”等进行鼓励。杨伯涛很懂事。那时候当兵没有薪水,杨伯涛便从伙食费里节约一点钱,积攒起来,回家后交给母亲。母亲接过几百文钱,放在掌里看了又看,不禁感动得抱着他哭了起来。
杨伯涛很争气,1929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七期,1935年又考入南京陆军大学第十四期,成为国军嫡系将领。抗日战争期间,杨伯涛参加了淞沪会战、枣宜会战、鄂西战役、常德会战、雪峰山战役等重大军事行动,立下累累战功。抗战结束时,杨伯涛担任第18军11师师长。1948年10月,杨伯涛升任第18军军长,列入黄维第12兵团。
黄维第12兵团是主力兵团,第18军是国军五大王牌军之一,武器精良,战斗力强,堪称主力中的主力。杨伯涛是黄维的下属,却对黄维的许多作战部署表示不满。当然,黄维在被中原野战军围困在双堆集后,确实表现出优柔寡断的样子,以至于多次错失良机,最终导致第12兵团全军覆没。
在电视剧《大决战》第43集里,黄维下令各位高级将领分别突围时,杨伯涛再次爆发在指挥所里拍起了桌子:“老军长(黄维早年做过第18军军长),咱18军从来没有败过,从来没有败过呀!”
据称,杨伯涛终生都没有原谅黄维在淮海战役里犯下的错误。
无论如何,淮海战役败局已定。杨伯涛哪怕有十二分不愿意,也只能落荒而逃了。当黄维、胡琏、吴绍周等人乘坐坦克突围时,杨伯涛没有跟他们一路。他仓皇间来到了一条小河边,产生了跳河自尽的想法。
杨伯涛跳进水里时,却发现正是冬季枯水时节,河里水很浅,根本就淹不死人。同时,河水冰冷刺骨,将他冻得够呛。杨伯涛赶紧又从河里爬起来,继续逃命。
不久,杨伯涛再次遇到一条小河,打算趟过去。可是,他跳进河里时,见河里都是烂泥,越陷越深,慌忙又爬起来。就在这时候,解放军闻声赶来,将他抓了个正着,当了俘虏。俘虏杨伯涛的人,是华东野战军31军(第13纵队)第91师步兵271团7连班长。
杨伯涛被关进战俘营后,对未来产生了悲观的看法。后来,他在回忆录中说:“我当时的思想情绪,非常悲观消极,如同待决之囚,只是苟延时日而已。我常常悔恨在双堆集突围时自杀未遂,抱怨那时没有径自去死,今天歧路彷徨,行尸走肉,精神甚为痛苦,每每亡魂丧魄,如有所失。”
1949年9月,杨伯涛与其他战俘一起,被送到位于北京德胜门外的功德林战犯管理所。在这里,杨伯涛等人的生活条件得到很大改善,也能与家人通信,不再消极悲观了,慢慢拥护新政权。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杨伯涛被送到解放军教导队学习。期间,他根据自己的经验,写出《《美军战术之研究》,供入朝作战的志愿军参考,应该说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1959年,我国特赦了第一批战犯。杨伯涛在获得特赦的名单中,获得了宝贵的自由。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