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在追看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剧《大决战》时,又重温了一遍1991年由李俊、杨光远等联合执导,古月、赵恒多、苏林、刘怀正、马绍信、鲁继先、张卫国等主演的电影《大决战》。电视剧和电影对比起来看,会更有意思。
电影《大决战》里有的情节,是电视剧《大决战》所没有的。比如,国军第2兵团司令官邱清泉给通讯兵丁小二戴青天白日勋章。
在淮海战争中,邱清泉率领第2兵团从徐州向东,救援被华东野战军围困在碾庄的黄百韬第7兵团。在激烈的战斗中,一个叫丁小二的通信兵在尸横遍野的战场上接通了一段被炸断的电话线,因此荣获青天白日勋章。邱清泉亲自来给他颁发勋章,还说等南京慰问团来了后再颁发证书。
显而易见,丁小二没见过什么大场面,竟然惶恐不安地摆手说:“不不,我不要,我不要。”
邱清泉的暴脾气当场就发作了:“你是个英雄,又是一个混蛋。青天白日勋章你不要,你想要什么?”
我有些不理解,为什么电影《大决战》导演要设计由邱清泉给丁小二佩戴青天白日勋章的情节呢?邱清泉从没有获得过青天白日勋章,却对获得过这枚勋章的黄百韬一直不服气,各种羡慕嫉妒恨。难道这是在暗讽邱清泉?
丁小二是一个虚构人物。在淮海战役里,包括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并没有一名普通士兵获得过青天白日勋章。而且,从1930年到2020年,青天白日勋章的颁发对象,绝大多数是国军高级将领,不是上将就是中将,连少将都非常少见。
屈指一算,在211名青天白日勋章的颁发对象里,只有2人是普通士兵。他们叫安德成、张纶林。
1938年8月,武汉会战爆发。这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战场遍及安徽、河南、江西、湖北4省广大地区。
当时,安德成、张纶林是国军第23军第58师一个反坦克炮兵连的士兵,被安排部署在安徽池州的乌沙硖。这里位于长江南岸,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能够阻止日军舰艇沿长江上行,威胁安庆、九江、武汉等地。日军也看到了这一点,出动飞机和军舰,对反坦克炮兵连进行轰炸。
在日军的狂轰滥炸之下,反坦克炮兵连伤亡惨重。
这时候,安德成和张纶林始终坚持在炮兵阵地上。张纶林已经受伤,却强忍伤口带来的剧痛,架起大炮,对着长江中的日军舰艇进行轰击,阻止日军的进攻。他们打出的炮弹,多次击中日军舰艇,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8月26日晚,国军第23军军长陈万仞拍发战报,专门为张纶林请功:“敌机舰同时向该炮兵阵地轰击,炮手张纶林破片伤面,迷目拂血续射,已由职办公费内奖该兵五十元,恳请照安德成例从优奖励。”
此前,安德成“独发射命中敌舰”,轰动全军,获得奖励。陈万仞建议参照安德成的先例,对张纶林进行奖励。
在安德成和张纶林的带动下,反坦克炮兵连击伤了39艘日本船只,迫使日军放弃了靠海军护航沿江而上的计划。
在抗日战争时期,几乎每一场大型会战结束后,南京方面都会给立下战功的军职人员颁发青天白日勋章。蒋光鼐、蔡廷锴、张治中、关麟征、冯治安、张自忠、刘汝明等高级将领,都是青天白日勋章的获得者。他们几乎都是上将和中将。因此,在武汉会战结束后,南京方面就是否给安德成和张纶林颁发青天白日勋章,引发了一场争议。
反对者认为,安德成、张纶林的军衔太低。安德成是中士,张纶林是下士。如果给他们颁发青天白日勋章,那么没有获得勋章的高级将领怎么办?以后还怎么领导他们?
赞成者则认为,青天白日勋章的颁授对象是保家卫国、抵御外侮的有功军职人员,不是高级将领的专属之物。所有军职人员,只要为国家立下军功,都应该有资格获得青天白日勋章。假如青天白日勋章真的只颁发给高级奖励,以后还用什么来鼓励广大的普通官兵为国家效力、流血流汗?
1938年11月7日,南京方面给安德成、张纶林颁发青天白日勋章,以奖励他们在武汉会战中的英勇行为。他们的青天白日勋章编号分别是86号、87号。
遗憾的是,安德成和张纶林先后牺牲于1941年的上高会战和1944年的衡阳会战中,为国家留下最后一滴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