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郑晓龙担任总导演,毛卫宁、沈严、林楠、杨文军、康洪雷、阎建钢、杨阳担任单元导演共同执导,王雷、雷佳音、蒋欣、佟大为、郭涛、黄志忠、黄晓明、周迅、张颂文、陈好主演的年代传记剧《功勋》播放到第25集,正好是“申纪兰的提案”单元。
在第25集里,申纪兰带领一帮姐妹,用家里的纺车纺花,并用纺出的产品换回了小米。村民常年喝玉米糊糊过日子,对于他们来说小米着实珍贵。这样一来,申纪兰和姐妹们提高了在家庭和社会上的地位,村里人也对她们刮目相看了。
“巍巍太行,中国脊梁。”可是,在上世纪50年代,绵延生长800里的太行山区,还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受封建传统习惯的影响,太行山区流传着一些陈旧习俗,比如“好男走到县,好女不出院”。
在许多人眼里,妇女就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一辈子围绕着“三台”(锅台、炕台和碾台转。
直到申纪兰的出现,这一切才得到改变。
申纪兰于1929年12月29日出生于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西沟村是位于太行山上的一个小山村。1947年秋天,申纪兰结婚了,家里唯一的嫁妆是一辆纺车。心灵手巧的申纪兰在娘家时就是妇救会的纺织班长;结婚后,她牵头成立了西沟村纺花组,带动村里的姐妹们纺花,用劳动实现价值。
申纪兰情真意切地说:“我就是一心想让姐妹们挺起腰杆,活出个人样来。”
1951年12月10日,西沟村成立了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新中国男女平等,大家一起参加劳动。可西沟村的姐妹们还不敢走出院门,和男人一样下田劳动。申纪兰作为合作社的副社长,到处走访,苦口婆心地开展说服工作,终于让社里的22个妇女下田参加集体生产劳动。
可是,让妇女参加集体劳动,仅仅是开始。当时社里实行记工分,男人劳动一天记10分,妇女劳动一天记5分。这种根据性别差距记工分的制度,极大地挫伤了妇女的劳动积极性。申纪兰发现后表示不服气。大家都是一样干活儿,凭什么男人拿的工分是妇女的2倍?
申纪兰提议,男社员干什么,女社员也干什么。在她的率领下,女社员和男社员开展了一场场别开生面的劳动竞赛。他们比撒肥、比间苗、比锄苗……经过多次争取,女社员获得了“男女干一样的活,应记一样的工分”的成果。
西沟村在全国率先实现了男女同工同酬。
在电视剧《功勋》“申纪兰的提案”单元里,申纪兰不光是致力于让妇女与男人一起参加劳动,还提出了“男女同工同酬”的倡议。
1954年9月15日至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申纪兰作为山西省的代表,光荣地出席了这次历史性的会议。
那时候,由于交通不便,申纪兰坐着毛驴从西沟村出发,一路上转了好几次汽车,走了四天才来到北京。申纪兰心情非常激动:“投票是把纸发到手里头,那时我真正的感觉是人民当家作主了。”
“当人大代表,就要代表人民的利益,代表人民说话,代表人民办事。”申纪兰来农村自基层,知道广大妇女同胞想什么,盼什么。因此,在这次会议上,申纪兰提出了“男女同工同酬”倡议。在大家的共同推动下,“男女同工同酬”写进了1978年《宪法》第五十三条。
1954年开始,申纪兰连任了13届全国人大代表,见证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诞生与成长。60多年的全国人大代表生涯里,申纪兰提出了大量涵盖“三农”、教育、交通、水利建设各领域的议案、建议。在她和其余全国人大代表的推动下,引黄入晋、太旧高速、山西老工业基地改造、长治到北京直达列车、赤壁电站、青苗公路、长平高速等重点工程得以实现。
1973年3月,申纪兰被任命为山西省妇联主任。用现在的话来说,那是妥妥的正厅级领导干部。可是,申纪兰主动向组织提出“六不”约定:不转户口,不定级别,不领工资,不要住房,不调动工作关系,不脱离农村。
十年间,申纪兰每月只领取50元补贴,此外不要任何工资和待遇,也从没有利用职权为家人办过任何私事。
2019年9月17日,申纪兰被授予“共和国勋章”。9月25日,她又被评选为“最美奋斗者”。得知这一消息后,申纪兰激动地说:“我虽然年龄大了,但还能做一些事情,党需要我,我就要一直干下去,听党话、跟党走,是我一辈子的承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