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军进入东北后,为什么开展大规模剿匪?两年剿匪8万人

作者:未知点击量:630  来源:历史知识网

2014年12月24日,由徐克执导,张涵予、梁家辉、林更新、余男、陈晓、杜奕衡等主演的战争电影《智取威虎山》上映。这部电影改编自现代作家曲波所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林海雪原》,讲述了我军一支骁勇善战的203小分队与在东北山林盘踞多年的土匪座山雕斗智斗勇的故事。

我军进入东北后,为什么开展大规模剿匪?两年剿匪8万人

《林海雪原》展现的大背景,正是解放战争初期,我军在东北地区大规模剿匪的军事行动。

我军进入东北地区后,为什么开展大规模剿匪呢?这得从头说起。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迎来了胜利。当时,延安方面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从关内各解放区抽调一批部队和干部共计13万人,挺进东北地区。可是,国军紧随其后,派出精锐部队在东北地区与我军进行激烈的争斗。

由于我军武器装备和后勤保障都比不上国军,明显处于劣势地位,只好放弃了已经占领的大城市,避开与国军正面作战,退到离国军占领中心较远的城市和乡村,建立巩固的根据地。

我军进入东北后,为什么开展大规模剿匪?两年剿匪8万人

在1945年之前,我军在东北地区没有建立根据地,仅有的少数党组织,也遭到了日军的破坏。这就意味着,我军在东北地区缺乏足够的群众基础,一切都得从零开始。为了建立巩固的根据地,我军着手做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分发土地。

日军侵华期间,曾经在东北地区组建开拓团,抢夺了大量开拓地、满拓地。1946年3月20日,东北局发出《关于处理日伪土地》的指示,决定将所有东北地区的日伪地产、开拓地、满拓地,无条件地分发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贫民。一年下来,东北地区共有400多万农民分得了3160万亩土地,平均每个农民分到约8亩土地。

第二件事是剿匪。

从清朝末年以来,东北地区土匪(又叫马贼、胡子、绺子)泛滥成灾,漫山遍野,多如牛毛。那时候,东北地区的土匪“聚则为匪,散则为民”,大家很难分清土匪和寻常百姓的区别。到了后来,更是出现了“官匪相通,兵匪一家”的现象。

当时,有句歌谣形容东北土匪的生活:“当响马,快乐多,骑着大马把酒喝,搂着女人吃饽饽。”这说明,东北土匪主要是为了钱和女人。

我军进入东北后,为什么开展大规模剿匪?两年剿匪8万人

1845年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后,东北地区的日军土崩瓦解,形成了权力真空。一时之间,东北土匪变得嚣张起来,如“混天珠”“占天时”“花蝴蝶”“滚地雷”“草上飞”“青山好”在各地公开活动,为非作歹,祸害民众,杀害我军基层干部。有一支土匪部队甚至攻入佳木斯,杀害了我军的一名副市长。1945年12月,东北局一名领导在苏军的护送下,乘坐汽车从牡丹江前往佳木斯,途中遭到土匪袭击,差点牺牲。

《林海雪原》里威虎山上匪首座山雕的原型,叫张乐山,就是这些土匪中的一员。张乐山15岁当土匪,18岁当土匪头子,号称有三绝,即枪法、绝眼、腿绝。他先后投靠过日军和国军,最终被东北民主联军剿灭。

我军进入东北后,为什么开展大规模剿匪?两年剿匪8万人

为了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地方上的正常秩序,我军进入东北地区后,认识到东北匪患的严重性,拿出了三分之一的正规军兵力,投入到剿匪的军事行动中来。剿匪行动由东北民主联军总部统一指挥。

1946年6月12日,东北局专门发出一份《剿匪指示》,要求各地“周密计划,调集足够的兵力,以连续围剿、追剿、奔袭歼灭之。清匪最根本的办法是深入减租减息,分配土地,发展生产,实行基本群众之武装自卫,只有这样才能根绝匪患。”在《剿匪指示》出台后,我军在东北地区的剿匪行动进行了深入。

《林海雪原》中著名的侦察英雄杨子荣孤身深入虎穴,活捉“座山雕”的事迹,就发生在这一期间。

我军进入东北后,为什么开展大规模剿匪?两年剿匪8万人

从1945年底开始,一直到1947年春,我军在东北地区与各路土匪作战1300多次,共歼灭匪徒7.9万多人,缴获各种枪支5万多支,以及大量武器弹药等军用品。祸害东北人民群众几十年的匪患,在我军的持续打击下,逐渐得到了平息。通过剿匪,我军获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在东北农村中解除了后顾之忧,为建立巩固的根据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上一个: 匈牙利和我们有什么渊源?是匈奴后裔吗

下一个: 宋夏战场最大失利:20万人葬身永乐城,宋神宗在朝堂大哭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