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夏朝

野心家或大贤人伊尹的是是非非

作者:未知点击量:972  来源:历史知识网

伊尹(公元前1649年—公元前1550年),姒姓,伊氏,名挚,生于莘国(今河南洛阳伊河)。因其母居伊水之上 ,故以伊为氏。夏末商初政治家、思想家,商朝开国元勋、道家学派创始人之一、中华厨祖。

聪明颖慧,勤学上进,耕作于有莘国。商汤三聘之后,辅助商汤打败夏,为商朝的建立做出不朽功勋。拜为尹(丞相),尊号"阿衡",用“以鼎调羹”、“调和五味”的理论治理天下(即《道德经》“治大国若烹小鲜”)。积极整顿吏治,洞察民心国情,推动经济繁荣、政治清明。历事成汤、外丙仲壬太甲沃丁五代君主,辅政五十余年,为商朝富强兴盛立下汗马功劳。

image.png

来而不往非礼也,间谍是双刃剑,天下没有只有一家有间谍这样的便宜事。协助夏朝复兴的是间谍,毁灭夏朝的也是间谍。《孙子兵法·用间》中记载了这样一段话:“昔殷之兴也,伊挚在夏;周之兴也,吕牙在殷。故惟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军之所恃而动者也。”这段话说的是商汤灭夏的故事。

伊挚就是伊尹。这位协助商汤开创基业的良相其实是个间谍头子,“殷之兴也,伊挚在夏”的意思是商朝的兴起全赖于伊尹在夏朝做间谍。伊尹本是夏人(一说是奴隶),他因为对夏朝末代国王夏感到失望,便想办法作为商汤妻子有莘氏的陪嫁入商。在这里说明一点,商汤和夏都不是这两位先生的本名,他们的名字分别是子天乙和姒履癸。汤这个称号是子天乙谋反成功后给自己加上去的,意思是救苦救难的君主;而这个称号是商汤友情赠送给姒履癸的,意思是残暴不仁的君主。

商汤与这位吃里爬外的老先生一拍即合,任他为宰相。为了刺探夏的内情,商汤曾先后五次派伊尹以丞相身份出使,潜入夏朝进行间谍活动。伊尹把夏沉溺酒色、修筑酒池肉林以及百姓怨声载道等情况报告给商汤,这些情报对商汤灭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伊尹并不是一个人单枪匹马打天下的。按照间谍的行规,伊尹在夏发展了下线,以构筑间谍网络。伊尹的运气实在是好,因为有一个志愿谍报人员主动找上门来要做内应。这个内应不是别人,正是夏的妻子(之一)妺喜

妺喜曾在后宫红极一时。她有个古怪的嗜好:喜欢听撕裂丝绸的声音,可能在入宫前是个裁缝也不一定。夏迷恋妹喜的时候就令人把国库里各种精美的绸缎拿出来,整匹整匹地撕给妺喜听。还好夏在国库破产前又喜欢上别的美人,总算留下了几匹做衣服的料子。一般来说感情破裂的夫妻很难再做朋友,被冷落和抛弃之后,深宫怨妇妺喜产生了极强的报复心理,她的满腔嫉火很快就会燃尽夏朝江山。妹喜派人秘密到商的都城,暗中和已在商为相的伊尹联络,把夏朝的机密情报都送给伊尹

伊尹通过妺喜提供的情报,对夏朝宫廷和国内的情况了如指掌,为商汤出兵伐夏提供了重要的情报依据。既然连夏的妻子都做了间谍,那么夏的一切在商的眼里都变成透明的了。公元前1600年,趁着夏国大旱的时机,商汤发动了灭夏战争。

在商军出征前,商汤进行了誓师动员,因为商是夏的属国,为了摆脱以下犯上的叛乱罪名并占领道德制高点,商汤还历数夏的罪行,说明自己出兵灭夏是替天行道,是为了拯救夏朝的百姓。这大概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宣传战例。

战前动员会刚一结束,商汤手拿大斧,坐在战车上充当督战队。正如伊尹所料,饭都吃不饱的夏军毫无斗志,连遭败仗。双方在鸣条进行了大决战,由于夏的统治不得人心,军队一触即溃。夏逃到安徽巢县死去,夏王朝宣告灭亡。

夏朝虽然灭亡了,伊尹的传奇却依旧在延续。商汤死后,他又辅佐了卜丙、仲壬二王。后来商汤的孙子太甲做了商王,这位年轻的国王胡作非为,被伊尹流放到桐宫责令悔过。至此流传下来两个版本的故事:喜剧结局是三年后问题青年太甲改造成功,伊尹又请他回来接着做国王,后来伊尹继续做他的太平宰相,直活到100岁寿终正寝;悲剧结局则是说伊尹放逐太甲后自立为王,太甲经过七年的准备后潜回都城将其杀死夺回了宝座。

伊尹在中国历史上开创了大臣流放君主的先例,后世的权臣往往拿这件事做自己废立皇帝的理论依据,光是在汉朝就有西汉的霍光和东汉的董卓效仿伊尹行事。

单字解释:

上一个: 夏朝的灭亡与妹喜都有多大关系呢

下一个: 商汤灭夏的故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