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宋朝

赵匡胤子女们的政治婚姻

作者:未知点击量:705  来源:历史知识网

生于帝王之家是幸福的,也是不幸的。赵匡胤“吾当以女嫁汝子承衍”,其目的是巩固他的皇权。

赵匡胤身为男人、父亲,也希望像所有普通人一样关爱家庭,关心他的子女。身为皇帝,在处理家庭事务问题上,又不得不把亲情抛到一边而服从于政治的需要。

长女昭庆公主的婚姻是他一手包办的一桩政治联姻。

赵匡胤军中义社十兄弟之一的王审琦,因拥赵匡胤有功,赵即位后出任殿前都指挥使,成为禁军的实际统帅(殿前都点检空缺)。在任期间发生的一件小事,使王审琦丧失了这一职务。一次皇宫失火,王审琦出于职责和本能,不待招呼即领兵人救,结果火是扑灭了,但王审琦却遭到御史台的弹劾。擅自动用军队进入宫禁的罪名谁也担当不起,赵匡胤虽清楚王审琦救火的一片好意,却感到这种私自调兵行为不能鼓励,因而将他免除职务,授予他忠正军节度使,出镇寿州。

辞别之前,赵匡胤召见王审琦,称“你不待召以兵人卫,忠也:台臣有言,不可不行。第归镇,吾当以女嫁汝子承衍”。

从表面上看,赵匡胤是以嫁女来抚慰王审琦解除军职的失落心情,然而从更广阔的背景上来说,赵匡胤则是要与手握实兵、在军界有广泛影响的将领结成“儿女亲家”。以此巩固他的政权。有意思的是,王审琦之子王承衍">王承衍在此之前已娶妻乐氏,对于皇帝的这番“美意”,王承衍">王承衍不得不婉然拒绝。但赵匡胤执意不肯,王承衍">王承衍被赵匡胤派人用御马载归入宫,同昭庆公主成婚。

完婚之后,赵匡胤王承衍">王承衍说:“这下你父亲可以不必为性命担心了。”真是一语道破天机。

次女延庆公主,也按照这一模式,在开宝四年嫁给了军中大将石守信的儿子石保吉。从人品上来说,赵匡胤的这位乘龙快婿并不是理想的人选。史传称他虽然外表“姿貌瑰硕”,“颇有武干”,有乃父之风。但实际品格却“好治生射利”,“性尤骄倨,所至峻暴好杀,待属吏不以礼”。很难想象,将女儿嫁给这样的粗暴之人能有什么幸福可言。但比起政治,比起政权的稳固来说,女儿的幸福又算得了什么。

三女永庆公主的婚姻则是按照昭宪杜太后的旨意确定下来的。当时赵匡胤还没登帝位,杜太后也还没有成为太后,赵家同宰相魏仁浦家关系较好,两家往来较多,杜氏常到魏家走动。每次到魏家,见魏仁浦年小的儿子魏咸信总侍立在魏妻身旁,孝顺有礼,又长得一表人材,便萌发了将孙女许配给他的念头。赵匡胤做皇帝后,这门亲事成了魏家求之不得的喜事,但赵家似乎有些漫不经心起来。后来,时任开封尹的赵光义受魏家请托,接见了魏咸信,并让他同首都卫戍司令觉进一同较射,似乎想看着魏咸信的武功如何。比赛的结果不错,魏咸信最终通过了这门特殊的“考试”,在开宝五年(922)七月终于迎娶了永庆公主。

单字解释:

上一个: 赵匡胤积极采纳意见的故事

下一个: 赵匡胤自相矛盾的情感世界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