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商朝
周公建都,太公治齐
作者:未知
点击量:927
来源:历史知识网
周公
营建新都
武王一举消灭商朝后,班师回到镐京,在那里建立了周王朝。武王心里明白,尽管他灭亡了殷商王朝,但并未彻底摧毁商朝的力量。为了便于控制东边的殷商残余势力,避免殷商遗民反叛,武王决定在东面营建新的都城。他亲自前去察看地形,最终决定将新都建在洛邑。
洛邑位于伊水和洛水流经的伊洛盆地中心,气候温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是天然的粮仓。它南望龙门山,北倚邙山,群山环抱,地势险要。它东有虎牢关,西 有函谷关,据东西交通的咽喉要道。伊、洛、湛、涧四河蜿蜒汇流于其间。从洛邑顺大河而下,可达殷人故地。顺洛水,可达齐、鲁。南有汝、颍二水,可达徐夷、 淮夷。所以,洛邑被看做是天下的中心,确实是定都的好地方。
不幸的是,新都的营建工作还没来得及展开,武王就身染重病,卧床不起。临终前,他托付
周公
办理此事。可是,由于国无宁日,
周公
也一直未能将此计划付诸实践。
管叔
、
蔡叔
二人勾结
武庚
的谋反,为
周公
敲响了警钟。他深感镐京离东方太远,东都的营建势在必行。所以,当他挥师东进、平息了管步、
蔡叔
叛乱之后,立即着手帮助成王完成武
王建
立新都的心愿。
周公
先是命召公进一步为新都选址。召公先来到洛邑,经过占卜,把城址确定在涧水和洛水的交汇处,并进而规划城郭、宗庙、朝、市的具体位置。然后,他重新占卜。卜兆表明湛水西和湛水东,洛水之滨营建新都大吉。于是,他向
周公
做了汇报。
周公
得报,又亲自进行了实地勘察。然后,他向成王敬献所绘的地形图并汇报了占卜情况。得到成王的首肯之后,
周公
组织起了大量人力,亲自率领他们前往目的地,展开都城的建造工作。
经过一年左右的时间,新城终于建成。城方一千七百二十丈,外城方七十里,城内宫殿富丽堂皇。新都叫“新邑”或“新洛邑”,因此地原有鄂邑,北有郏山,故又称“郏郫”。
至于建造成周的具体时间,《尚书大传》的说法是
周公
主政五年,《史记》的说法则是
周公
主政七年。《尚书·洛诰》记载说“惟
周公
诞保文武受命,惟七年”, 按照
王国维
的诠释,上句是说
周公
为巩固文王与武王创下的基业,停留洛邑控制东方一带,下旬采用的是周朝灭商的纪年,即武王灭商后第七年,也就是
周公
主政五 年。1963年,在陕西宝鸡发掘出何尊,其上的铭文证明
王国维
的推断是正确的。
建成洛邑后,由什么人在此管理的问题提上了周朝的议事日程。
周公
和召公都期待成王能够居住洛邑,处理朝政治理天下。成王考虑到民意,觉得百姓仍怀二心,必须让
周公
接着居住在洛邑方能震慑东方。
关于此事,成王和
周公
一再斟酌,最终决定让
周公
仍旧居住在洛邑,统治东土。成王七年,在洛邑举行隆重的冬祭活动时,成王乘机公布了这个重要决定。史官记 录了
周公
与成王多次商讨的谈话内容和洛邑冬祭的场景,并编辑成《洛诰》,诏告四方。通过他们的谈话,可以看到
周公
的精忠报国与成王对
周公
的信任依赖,谈话 也反映了群臣无猜忌的和谐关系。一些诸侯闻悉《洛诰》的内容后,打消了叛逆之心。《洛诰》是维护周朝政权的重要文诰,也为“成康之治”打下了坚实基础。
周公
逼迫“殷顽民”,也就是殷人当中的上层分子迁徙至洛邑。他此举的目的,一来是使他们脱离原来的住地,失去社会影响力,二来是为了便于看管。
周公
命人 对他们进行严密的监视,告诫他们要做周王室的顺民。另外,他又安排了“成周八师”(每师二千五百人)驻扎防守。于是,洛邑成为管理东土的基地,对于周王朝 管理整个国家,起到了突出的作用。
姜太公治齐
武王伐商后,经过与姜太公、
周公
旦等人商量,将全国划分为许多地块,然后一一分封给在伐商中战功卓越的姬姓亲族和功勋盖世的大臣,让他们在封地建诸侯国,以便拱卫周朝的统治核心,此即“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姜太公由于在伐商中作出了卓越贡献,而率先被封到齐地营丘,即今天的淄博市临淄区。太公成了齐国的开国之君,保卫着周朝的东大门。
太公领旨后,向东出发去自己的封地,由于年迈体衰,他每天不到黄昏就歇息,上午迟迟才动身,走路迟缓,每宿都逗留。
有人便对太公说:“听人说机不易得,失去却不难,你是一个过客,却在途中的旅店中享受安逸,一点都没有走马上任的架势。”
一席话令太公翻然醒悟,于是他日夜兼程赶往营丘。
黎明到来时,姜太公
一行
人终于风尘仆仆地抵达营丘,恰巧碰到莱国部队渡水跑到营丘来。
莱国原本是商朝的方国,和营丘距离不远。这次,莱侯想趁太公初来乍到之时,侵占营丘。于是双方人马在淄河西岸进行了决战,姜太公谈笑自如,运筹帷幄,指挥兵将们奋勇杀敌,将莱军杀得落花流水,溃不成军。
由于姜太公及时赶到,平定了叛乱,齐国的新政权得以稳固。
作为齐国的开国之君,姜太公治齐第一步就是依法治国,稳定人心。据《春秋繁露》说,姜太公曾请教表里不一的司寇营荡怎样治理齐国,营荡认为应当靠仁义治 理齐国。姜太公接着问什么是仁义,营荡回答仁义便是“
有子
不食其力,妻长而夫拜之”,姜太公听了大怒,觉得营荡胡说八道,蛊惑人心,当即将他斩首,以正视 听。姜太公为何如此气愤呢?因为营荡并未遵守“父父子子”的“亲亲”原则、“妻子应当遵从丈夫”的“尊尊”原则,而是坚持“父子地位平等,丈夫应当尊敬妻 子”,这与周礼背道而驰。由此可知,姜太公具有相当强烈的宗法制理念。
《
韩非
子">
韩非
子》也说,东海上有狂矞、华士两弟兄,被世人尊为“贤 人”,这兄弟俩“不臣天子,不友诸侯”,隐居乡里,但愿自力更生,不想出山为官,对新建的齐国,他们态度消极,既没有奋起反抗,也不肯迎合,姜太公觉得他 们以利己主义为中心,心胸狭隘,不愿为国家贡献力量,是“害群之马”,便置
周公
“勿杀贤者”的警告于不顾,借口“不仕则不治,不任则不忠”将他们杀掉了。 自此,齐国人再也不敢违法乱纪不遵政令,齐国呈现出安定的社会局面。
单字解释:
周
公
建
都
太
公
治
齐
上一个:
夏相简介 姒相资料
下一个:
揭秘:郑庄公为什么敢大战九五至尊的周平王
相关阅读
唐朝宦官鱼朝恩简介:历任三宫检责使、左监门卫将军
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徐盛简介:被陈寿盛赞为"江表之虎臣"
赵王迁:战国时期赵国末代君主,最后被发配到房陵深山中
易经的家人卦六二"无攸遂,在中馈"是什么意思?
盘点:古代历史上最能隐忍三个人
三国时期东吴名将丁奉简介:见证了三国的盛衰兴亡
古代挨一刀才能成为太监 太监的收入到底有多少
戴胄简介:唐朝宰相,为人生性忠直,数次犯言直谏
蔡襄简介:北宋时期名臣,为官正直,所到之处皆有政绩
蔡襄简介:北宋时期名臣,为官正直,所到之处皆有政绩
蔡襄简介:北宋时期名臣,为官正直,所到之处皆有政绩
蔡襄简介:北宋时期名臣,为官正直,所到之处皆有政绩
曹刿只是个普通农夫,鲁庄公为何拜他为长勺之战的主将?
五代佛教的发展的特色是什么?发展的怎么样?
齐闵王:田氏齐国第六任君主,他为何会被楚国将领所杀?
曹魏当初能制衡北方外族 西晋统一天下后为何却不能
古代发配犯人来回几千里 衙役为什么还要抢着去送
古代窗户纸既然是纸糊的 古人又是怎么做到遮风挡雨的
唐朝开国功臣殷峤简介:因平王世充和窦建德,封为郧国公
西汉时期名将周亚夫简介:以善于治军领兵,直言持证著称
西汉初期大臣周昌简介:官至御史大夫,封汾阴侯
古代将士打完仗之后为何不能轻易脱掉盔甲呢?
楚灵王:春秋时期楚国国君,他为什么会失去民心失去王位?
清朝时期,皇帝除了看奏折之外还要去干农活?是真的吗
历史上的明英宗是昏君还是明君?
古代武将拥有兵权就会威胁到皇权 皇帝是怎么解除武将的
韩侂胄简介:南宋权相,曾力主"开禧北伐"却功亏一篑
古代渔业到底是什么样的 古人为何不以捕鱼维持生计
宋平公:宋国第26任国君,发起弭兵之会确定晋、楚共为霸主
卫武公执政期间有哪些成就?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