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商朝
武王分封,周公辅政
作者:未知
点击量:961
来源:历史知识网
周武王
分封天下
周军虽在牧野之战中大获全胜,但是殷商疆域辽阔,残余势力仍然强大。殷商的贵族时时刻刻都在图谋复辟殷商王朝。所以,怎样治理殷民是一个非常尖锐、刻不容缓的大问题。
况且,周朝的本土在遥远的西部,人数也远远比殷民要少;周军的将领在伐商成功后皆想衣锦还乡,不想长期在殷地驻守;此外,长期以来,周商之间纠纷迭起,假若西周态度倨傲,以征服者自居,常驻商地,势必会引起殷人的反感,遭到他们的反抗,并使矛盾升级。
周武王
为了安抚民心,保护来之不易的战果,巩固新生的政权,殚精竭虑。首先,他请教太公望。太公说:“我听说过,爱屋及乌。如果相反,人不值一爱,那么 村落里的篱笆、围墙也不必保留。”意思是不光杀掉殷纣,连敌对的殷人也不能保留,而要统统杀掉。
周武王
不同意。又找来召公商量。召公说:“有罪的杀,没罪 的留下。”武王说:“不行。”于是又找来
周公
。
周公
说:“让殷人在他们原来的住处安居,耕种原来的土地。争取殷人当中有影响有仁德的人。”
周公
这种给予生 路,就地安置,分化瓦解的政策,深得武王的赞许他很欣赏这种原地安置、留民生路、逐步分解的策略。因此,
周武王
对殷都故地采取了“以殷治殷,分而治之”的 策略,对殷商的遗民加以安抚笼络。他将纣王的儿子
武庚
封为殷侯,命他继续管理殷商的遗民。
同时,武王还将商都周围千里的地盘划分为 卫、庸、邶三个小国,分封给自己的三个弟弟,命他们悉心管理,并肩负起监视
武庚
的重任,号称“三监”。武王下令,释放纣王监押的所有百姓,整修商朝忠臣比 干的坟墓,释放贤臣
箕子
等并让他们官复原职。对于纣王用于享乐的财物、粮食,武王一一散发,接济那些青黄不接的饥民和贫困的百姓。
自从武王实施了这些措施后,殷地不久就稳定了。对于其他的地方,武王采取了封邦建国的策略,来统治整个国家。
为了治理好天下,武王特意命人将
箕子
接到镐京,虚心向他请教治国安邦之道,以免重蹈殷商的覆辙。依据
箕子
阐述的道理,武王同姜太公、
周公
旦等人商量后,决定进一步完善和明确宗法制度。这些宗法制度古已有之,只是尚未完全定型。
武王的具体做法是:把全国划分成若干个诸侯国,由周国君主分封给在伐商中贡献突出的姬姓亲族和有功之臣;允许各诸侯拥有军队,但务必时刻听从周天子的差 遣,按期向天子献贡、朝贺;准许诸侯世代因袭,并可以在封国内分封卿、大夫;对各诸侯天子有生杀予夺的大权,对封国中分封卿、大夫等事,天子也有权过问。
毋庸置疑,相较于商朝那种原始邦国
林立
的局面,武王实施封邦建国方略是一个非常明显的进步。分封制是周朝社会的基本框架,它使得以周天子为首的等级制度 形成,的确有统天下于一君的意义,在当时对全国的统治起到了巩固和加强的作用。秦以后尽管实行的主要是郡县制,但是在一定范围内,分封制依旧存在。
周朝推行分封制,造就了一个范围广阔、为天下人共同拥有的文明体系。在这一体系中,假若中原诸侯国附近的小国没有融入到周朝的文化圈中,便被当成异端, 被叫做戎、狄、夷之类。所以,有一些夷狄一旦强大兴盛了,便会自动地融入这个文化体系中,比方说楚国。也有一些夷狄,没等到羽翼丰满就被消灭了。
后来,随着周王室的日渐衰落,各诸侯国展开了生死存亡的激烈竞争,各诸侯国绞尽脑汁要发展壮大,各种各样的新思想便应运而生。于是各诸侯国之间上演了人才大战,形成了争夺人才、重用人才的社会风气。
正是由于这个文明体系内部产生了激烈的竞争,中华文明才得以迅速发展。自从秦朝统一天下后,历史上就再未出现这种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壮观局面。周王室开创出这个局面,无意间竟造就了亚洲最伟大的文明体,它也堪称世界上最伟大的文明体之一。
中国奴隶制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便是分封制。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分封制和“郡县制”起着相同的作用,既有长处,也有短处。
因为分封制是在宗法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所以伴随着人类的繁衍,人口逐渐增多后,大宗与小宗、周王室与各诸侯之间的关系都愈来愈淡漠。尤其是那些处于荒凉偏远之地的诸侯国,交通不便再加上经济发展落后,它们与周王室的关系更是日渐疏远。
由于生产力水平有高有低,这就给各地区带来了分散性,逐渐形成了区域差距。久而久之,诸侯国的离心倾向日益加大,独立性也渐渐增强,不再满足于自己狭小 的疆域。一些相对发达的诸侯国更是不安现状,它们争相侵吞土地,抢劫财物,最后发展到兼并小国,导致了战乱频繁,开始了长达五百多年的争霸混战。战火纷飞 使民不聊生,生灵涂炭。这都是后话。
武王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稳定政权,日理万机,寝食难安。当时的人们认为,地处天下中心的是洛邑,即今天的河南洛阳市内。为此武王与
周公
旦商议,在洛邑兴建东都,以便更好地掌控东方。遗憾的是,灭商两年之后,武王还没来得及将这个打算付诸实施便与世长辞。
周公
辅政,鞠躬尽瘁
开国之君,经常殚精竭虑,患得患失,既不忘祖祖辈辈创业的艰难和辛酸,也要密切注意反对派的一举一动,防备遗民的复辟图谋,保卫自己辛苦打下的江山,还想使帝位稳固,传至子子孙孙。武王亦这样,他夙兴夜寐,彻夜难眠。
因为处心积虑,寝食难安,武王积劳成疾,健康状况愈来愈差,在统一天下的次年便染病在身,而且逐渐恶化,病入膏肓。武王思来想去,觉得自己大限将至,但 是儿子年幼无知,很难担当起治理国家的大任。为了大周的江山社稷,他想到了德
高望
重的弟弟
周公
旦,打算让他即位。
周公
闻悉后感动万分,他一边婉言谢绝,一 边同召公、姜太公占卜吉凶。
要想占卜吉凶,必须在祖庙卜卦,
周公
说道:“还是在祭祀之前预先打动先王。”
于是,
周公
命人修建了三座祭坛,用来祭奠太王古公宣父、王季和文王。供奉好这三位先祖的灵位,
周公
便携带玉璧和玉圭,真挚而诚恳地向三位先祖祷告:“您们的嫡亲 子孙
姬发
,由于日理万机身患恶疾,如果是因为三位先祖犯下了逆天的罪行,需要有一个后世子孙来承受报应,那么,请让我
姬旦
替代
姬发
,让这报应落到我身上 吧!我
姬旦
文武双全,才艺俱佳,机灵敏捷,最适宜伺候鬼神。而武王
姬发
比不上我心灵手巧,侍奉鬼神不太相宜。假若你们能够听从我的祷告,庇护
姬发
病愈,天 下人就会恭敬有加,先袒的灵魂也会由于国泰民安而有所归附,长期享受供奉。现在,我准备用神龟来占卜吉凶,倘若你们听从我的祷告,我便恭敬地献出玉璧和玉 圭,否则,我便会击碎玉璧和玉圭。”
单字解释:
武
王
分
封
周
公
辅
政
上一个:
夏禹简介 夏朝第一个皇帝夏禹
下一个:
为何春秋时期的战争不灭国 到了战国就变化了?
相关阅读
践土之盟:晋文公霸业的代表事件,具体过程是怎样的?
四大名将赵国占一半,为何却最后灭亡呢?
晋文公回到晋国后,是如何向天下人证明自己的?
秦昭襄王灭周取回九鼎 秦昭襄王为什么没有统一天下
秦朝连坐制度有多残忍?秦朝连坐制度的内容介绍
圣人孔子也会离婚?孔子婚姻失败的理由解析
蕞之战的起因与战略:五国再次结盟,显然也是最后一搏
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
明知长子不能成事,为何范蠡还让他去救自己的次子?
宣太后和义渠王真的有孩子吗
长平之战后李牧被杀的真相是什么?为何是这种下场?
宋文公:春秋时期宋国第24任国君,为人贤明受到国人拥戴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代表人物
孔子为什么说颜回不是有助于他的人
长平之战中,怎么一开始没让白起指挥?
孙膑于田忌是如何围魏救赵的?围魏救赵发生在哪一年什么战役中
李牧作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 李牧到底有多厉害
历史上商鞅为何拒绝秦孝公传位给自己的要求?
赵国名将李牧被陷害去世后,赵国的命运如何?
阖闾执政期间,在政治与军事方面有哪些成就?
锄麑为什么被奉为刺客鼻祖?
震惊,尸骨厚度达0.6米,长平之战尸骨坑于近日在山西高平被发现
李牧: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他有着怎样的经历?
宋襄公:春秋时期宋国国君,春秋五霸之一
楚初王也是逃亡的公子,为什么没能坐稳皇位?
战国时期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商鞅变法能使秦国由落后小国成为七雄之一 该变法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马陵之战中庞涓中计来追,孙膑又是怎样安排的?
秦国为什么能在秦昭襄王时期,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赵括的实力怎么样?长平之战时为何能当上主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