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临终前,可以说将蜀汉和刘禅都交到了诸葛亮的手上,诸葛亮也的确尽职尽责,为蜀国的大业鞠躬尽瘁。而刘禅,这个被后世嘲笑了千年的皇帝,对待诸葛亮又是怎么样的呢?有人说刘禅其实恨极了诸葛亮,也有人说诸葛亮对刘禅来说就是仅次于刘备的存在。那么事实究竟是怎样的呢?先让我们来看看以下事实:
一、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诸葛亮去世于五丈原时,蜀汉皇帝刘禅特意换上白色丧服,哀悼三日。有个不得志的官员李邈,却上书称:“诸葛亮倚仗强军,狼顾虎视,是对国家社稷的重大威胁。如果幸好他死了,边疆战事可以停止,皇室宗族可以保全,全国上下都为此感到欢庆。”刘禅接到此奏,勃然大怒,当即将李邈下狱处死。
【十二年,亮卒,后主素服发哀三日。邈上书曰:“吕禄、霍禹未必怀反叛之心,孝宣不好为杀臣之君,直以臣惧其逼,主畏其威,故奸萌生。亮身杖强兵,狼顾虎视,‘五大不在边’,臣常危之。今亮殒殁,盖宗族得全,西戎静息,大小为庆。”后主怒,下狱诛之。】——《华阳国志·卷十》
刘禅这个皇帝一辈子大赦多达十二次,只杀过两个大臣。除了那个李邈,另一个是因为涉嫌诽谤皇帝嫡母,还把大臣的夫人骗进宫供皇帝淫乐。
二、诸葛亮死后,他所推荐的继承人、他亲手征辟并带在身边十一年的丞相长史蒋琬被刘禅任命为尚书令、假节、益州刺史。后来又大将军录尚书事、开府、加大司马。诸葛亮死后第三年,刘禅又将诸葛亮亲手提拔的参军、司马费祎任命为尚书令,后又接任大将军,接替蒋琬主政。以后担任尚书令一职的都是诸葛亮当年提拔的。诸葛亮死后27年,诸葛亮的儿子被一手由中郎将、侍中、尚书仆射一路扶到卫将军,与主簿共同执掌尚书台。可以说诸葛亮死后近30年,主政蜀国的还是诸葛亮一系的官员,可见刘禅对诸葛亮的信任。
三、诸葛亮死后第九年,诸葛亮17岁的儿子迎娶了公主。政治生涯第一步就是禁军的骑都尉,一般来说从这起步的都是皇帝们的小舅子或嫡系重臣的后辈。之后诸葛亮的儿子被一手由中郎将、侍中、尚书仆射一路扶到卫将军,与主簿共同执掌尚书台。其实看皇帝对一个大臣的感情,看在大臣身后如何对待他的子孙家人便一目了然。诸葛亮逝时,诸葛瞻不过8岁,其后被刘禅视若子侄,并无过人功绩才干仍一路擢升,34岁为卫将军录尚书事,执掌朝政大权,还不足以说明刘禅对其相父的深挚感情?
四、秦汉礼制唯天子可立庙,本无臣子单独立庙之礼。有功大臣只能配享帝王的太庙,这是国家制度,从无例外。无论开国之萧何、张良;开疆之卫青、霍去病;中兴之邓禹、吴汉,都不可能被单独立庙。
诸葛亮故后,因为他实际为君主十一年,各地臣民纷纷上书,要求在国都成都给诸葛亮立庙一事,被朝堂以此违背礼制拒绝,原是正理。执掌中枢的蒋琬费祎等人皆是诸葛亮故吏,亦秉承诸葛亮公而无私的执政思想,就算刘禅本有此心,也必被群臣谏阻。
而此后数十年,蜀中百姓自发私祀诸葛亮不断,所谓“百姓巷祭,戎夷野祀”,朝廷亦从不加任何禁止。直到习隆和向充提出了一个的变通办法,即改立庙于距离诸葛亮墓地不远的沔阳,尽顺民心,存德念功,又崇正礼。刘禅从其议。
其实此举依旧违背礼制,刘禅肯为诸葛亮开此先例,亦算难得不易。帝王破例给臣子立庙,千年来就出了刘禅对诸葛亮这么一回。北宋时还专门有人批判刘禅这样是为私情破坏礼制,大大不对。可笑到了现代,居然有人反过来,竟以为这是刘禅怀恨诸葛亮的表现,这都是不懂两汉制度的人才闹出的笑话。
刘备遗言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诸葛亮遗言的“约己爱民,存仁心于寰宇,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刘禅确实明白其中道理,而且在绝大部分时期也努力去做了的。唯一可惜的,就是在位时间太长,没有早几年逝去,避开亡国之辱了。
下一个: 诸葛亮、庞统、司马懿、郭嘉这四人谁最厉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