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国

曹操不费兵马除劲敌

作者:未知点击量:364  来源:历史知识网

曹操灭掉袁绍之后,又向他的三个儿子进攻。不久,曹军攻下青、冀,杀了袁谭袁尚袁熙自知难以抵抗,遂投奔乌桓。曹操欲乘此一举平定东北方,彻底解除今后进兵南方的后顾之忧,遂又向乌桓进兵。

乌桓为东胡一支,居住辽西草原,其部落首领过去都曾受过袁绍的恩惠,其中辽西单于蹋顿,与袁绍关系密切。当曹操大军进抵白狼山(今辽宁喀喇沁左翼东境)时,正遇袁尚袁熙蹋顿等带领乌桓人马数万,前来复仇。白狼山下一仗,蹋顿战死,人马全散,袁尚袁熙又率少数亲随投奔辽东太守公孙康

曹操平定乌桓后,诸将都主张一鼓作气,征伐辽东,擒拿袁尚袁熙。但曹操却下令回师许昌。他的一些文臣武将对曹操这一决定非常不解:因为辽东从地理、气候条件来说,都便于行军作战,且辽东公孙康自恃远离许昌,没有臣服,现正好乘尚、熙逃奔辽东,一举平之,既能诛袁氏兄弟,又收辽东一郡,怎么不出军向东,反而班师回许昌

曹操却抚须而笑,说道:“勿庸再劳诸将征战,我不日即可得二袁之头。”大家疑惑,但只得依令拔营起程。行不数日,忽报辽东太守公孙康遣人送来二袁首级。曹操接见来使,使者捧出两个木盒,打开一看,果然是袁尚袁熙之:头。来使还呈上公孙康表示臣服的书信一封。

这时曹操才对诸将说:“公孙康久畏袁氏吞并,今二袁往投,会疑心重重,当时我若以兵出之,必同心合力迎战,反而欲速则不达;若缓之,公孙康和袁氏兄弟必自相图,到时,不用出兵,辽东即可平定。今公孙康送尚、熙首级,果不出我所料。”

大家听到曹操一番言论,无不称赞曹操料事之明。原来辽东太守公孙康见曹兵势众,兵多将广、文谋武略,料自己定不是曹操的对手。观袁尚袁熙投奔自己,知其目的不过是鸠夺鹊巢,所以权衡利弊之后,感到不如杀了袁氏,献之曹操,以保全自己。

曹操与其谋士郭嘉对此早已揣测在胸,因此,他们审时度势,认为应不战而坐等袁兵的溃败,于是处处采用“无为而无不为”的做法,隔岸观火,坐山观虎斗,最终不费一兵一卒,轻松地取得了对袁氏割据政权的胜利,并收服了辽东郡,彻底解除了东北之忧,从而专心与吴、蜀抗争。

揣术讲,测深揣情,以其见者而知其隐者。古之善用天下者,必量天下之权而揣诸侯之情。就是说,要综合分析现象,看本质,预测未来,曹操做到了这一点,可见其对揣术的运用之妙。

单字解释:

上一个: 汉光武帝刘秀:仕宦当做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

下一个: 曹操出奇用兵——非常之时用非常之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