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清朝

吴三桂“冲发一怒为红颜”是真是假

作者:未知点击量:385  来源:历史知识网

清史上有“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典故,意思是说吴三桂为了陈圆圆而反叛李自成大顺政权,投靠了清朝,引清军从山海关入关,从而导致了满洲对中原260多年的统治。郭沫若在《甲申三百年祭》中,尤其强调了吴三桂降清对于清朝入主中原的决定性作用。然而,仔细审查了《明史》关于清军入关的前后记载之后,便可以认定,把清朝得以入主中原归结于吴三桂的降清是站不住脚的。似乎为这段历史和其主人公之一吴三桂的抉择动因定下了永恒的基调。事实是否真如此?在国家清史编撰委员会委员、长期致力于清史研究的著名专家李治亭眼里,吴三桂绝不是一个脸谱化人物,历史也绝非因红颜而改变那么简单。都说吴三桂投清是为了陈圆圆,但是我觉得不会是。我想吴三桂想的更多的是自己今后的前程吧!他手握重兵不可能为了一个女人而放清军入关,我想只是接口而已。大明朝的腐败以及清军的强大使得吴三桂不得不为自己以后的路考虑,我想这才是他最终投清的目的。

image.png

第一,有关“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史料出处。我们知道,《庭闻录》和中华书局1957年版的徐鼒的《小腆纪年附考》这类著作出自清朝中晚期甚至更晚!这些著作出现的时间太晚了,他们出现的时间已经离吴三桂的降而复叛大顺政权、投降大清王朝八九十年了!那么,历史上,有没有比《庭闻录》和《小腆纪年附考》更早一些的著作,在这些著作里面也同样记载着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史实呢?

第二,更早一些的史料记载似乎否定了“冲冠一怒为红颜”的说法》更早一些的记载着吴三桂的事情的书籍有很多。但是,这些书籍里面都没有关于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史实的记载!其中涉及到吴三桂陈圆圆关系的书籍主要是《明季北略》一书。《明季北略》这本书成于清康熙九年(1670年),此时吴三桂尚未叛清。在这本书中记载着下面的话:“自成入京,刘宗敏吴襄,索沅(沅,指陈圆圆)不得,拷掠酷甚。三桂闻之,益募兵七千。

三月二十七日,将自成守边兵二万尽行砍杀,止余三十二人,贼将负重伤逃归,三桂遂居山海关。”这本书中,说的是刘宗敏没得到陈圆圆,对吴襄严刑拷打,是吴三桂李自成反目的原因,也就是说,按照《明季北略》一书的说法,“冲冠一怒为红颜”是假的!真实的情况是吴三桂的父亲吴襄被严刑拷打!这里,我们就涉及到了一个问题,促成吴三桂降而复叛大顺政权的原因到底是什么?难道就仅仅是吴三桂的父亲吴襄这么简单吗?支持促成吴三桂降而复叛大顺政权的原因是吴三桂的父亲吴襄被严刑拷打这一论点的论据还有很多!如《流寇志》的记载:“(吴三桂)至永平,遇父襄苍头与一姬连骑东奔,惊问之,而襄姬与苍头通,乘乱窃而逃,诡对三桂曰:‘老将军被收,一门皆为虏,独与姬得脱,东归报将军,将军速为计。’三桂乃翻然走山海,拥兵自守,使人乞师,共击贼也。”又如中华书局1959年版的赵士锦《甲申纪事·附录》的记载:“三桂差人进北京打探老总兵、圣上消息。有闯贼在北京捉拿勋戚文武大臣,拷打要银,将吴总兵父吴襄拷打要银,止凑银五千两,已交入。吴襄打发旗鼓傅海山,将京中一应大事,一一诉禀,吴老总兵已受闯贼刑法将死。吴总兵闻之,不胜发竖,言君父之仇,必以死报。”上述两种不同材料里面的记载,哪一种更加接近历史的真实性呢?根据现在的情况,我们还不能够作出准确的考证!

单字解释:

上一个: 鄱阳湖之战

下一个: 汤玉麟死后12年在干什么 汤玉麟哪年死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