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了解:康熙和太子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康熙和他的太子之间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太子的命运那么惨?
在一般人的想象中,太子的命运一般是很好的,皇帝着力培养,当皇帝gameover了,他就可以即位了。但是,实际上,太子的位子是充满危险性的,比如今天要讲的康熙皇帝的太子。他的命运就很悲惨,按照刘心武先生的研究,《红楼梦》里的秦可卿可能是他的女儿,最后悲惨死去。那么康熙和他的太子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01立储:着力培养
清王朝在康熙之前没有立太子的传统,康熙打破了这个传统,1675年(康熙十四年),他公开册封胤礽为皇太子,这是清代第一次(不幸的是也是最后一次)公开确认继承人。这次是有背景的:当时南方出现“三藩之乱”,而胤礽的生母是辅政大臣索尼的孙女皇后赫舍里氏,她和康熙之间的关系很好,但是在生胤礽的时候,难产而死。这时候立储既可以加强与近臣的联系,又能起到稳定人心的作用。而立储还得到了汉族大臣的拥护,因为他们认为这是清政府走上了正轨。
康熙对太子的培养很上心,用现在的话说,那是一整套教育班子,包括当时有名的才子张英、汤斌、李光地、徐元梦、熊赐履等,水平没的说。胤礽也不笨,很用功,也很得康熙喜欢。
胤礽得了小兵,康熙在外征战也惦记着他。而对康熙也不错,康熙得了疟疾,胤礽试用了奎宁没事后才推荐给康熙。
康熙对太子后来发展到溺爱的程度,比如让他结交江南的代表人物,与外国的传教士往来,让他奶妈的丈夫担任内务府总管大臣以便更好地照顾他。
这些还没什么,但是有点事,康熙实际上做错了,或者说给了胤礽错误的信号。在我国古代,太子是不能结交外臣的,因为这样会威胁皇权,但是康熙太溺爱胤礽了,为了抬高他的地位,允许他这样做。这也为后面的事情埋下了伏笔。
02溺爱:是一种病
皇帝的喜爱,也给了下面的大臣信号。巴结皇帝的人也当然会巴结太子。索额图就是个代表。说起他,可是康熙的亲信,还是太子的外叔公。他看到康熙对太子喜欢,就辅导太子。其他都好说,坏就坏在,他负责制定与太子有关的制度,与皇帝相近,比如他规定对太子,元旦、冬至、千秋三大节,百官对皇太子都要行二拜六叩的礼节,这当然与对皇帝的三拜九叩有差距,但是也差不多了。他还规定皇太子的服饰用黄色。在皇帝喜欢的情况下当然没事,但是如果皇帝和太子的关系恶化,说这是“僭越”也是没问题的,因为当时是皇帝至上。
索额图在树立第二核心,但是他没想到的是这样就威胁了康熙的皇权。
索额图在政治上可不是傻瓜,当他发现皇帝不喜欢皇太子时,他提出了退休,康熙不是挽留,而是当即批准。这还没完,两年后,康熙和太子的矛盾加剧,康熙给索额图定了个罪名,说他“议论国事、结党妄行”,给抓了起来,后来它怎是死的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是被处死的。
03太作:把自己送上绝路
后世史书列举了胤礽的很多错误,这些是不是雍正后来加入的不了解,但是从记载看,有些确实是真的。一般认为他“不仁不孝”。
“不仁”是说他性格暴虐,就是常打人,而且这种打人不光打当时的下等人,就是王公贵族也没有幸免。讷尔苏是平郡王(也是曹雪芹的姑父)都被他打过,不光国内的史料记载他打人,甚至朝鲜的史料也记载他“刚愎喜杀人”。胤礽还有个缺点就是对老师不敬,教过他的汤斌、徐元梦就受过他的刁难、责罚。他对弟弟们的态度也不好,刘心武先生讲有关红楼梦的知识时,提到过“夜袭帐警之谜”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当时,康熙外出打猎,路上十八阿哥高烧不退,康熙很着急,但是太子对十八阿哥的病情很冷漠。他还每天晚上到康熙的帐篷外面“逼近布城裂缝向内窥视”。这在当时是大不敬的表现。
清代说自己是“以孝治天下”,所以史书说胤礽“不孝”在当时是很大的罪名。所起胤礽不孝有个事例:1690年(康熙二十九年),康熙在外面征战,突然病了,太子前去看望,在看望的期间,太子和康熙起了争执,关于太子与康熙的关系,国内的史料如果不可信,可以看下外国传教士的记载(康熙出外征战是带着传教士)的,其中一个传教士名为白晋(JoachimBouvet),他是个法国人。他给法王路易十四写过一封信,提到了这件事:““皇帝……由于生了重病……就通知皇储经驿站赶来,皇储的一些侍从希望自己的主子早一点登上皇帝的宝座,因此,对皇帝病危不够悲痛,甚至流露出一些喜色。”
不过,这些康熙是有责任的,他的过分溺爱造就了太子的性格。而且有些史料在雍正登基后有所更改,所以有些可能是夸大的,但是说太子不是一个仁爱的人应该是没错的。
康熙是个“恋权“的皇帝,他说:“大权所在,何得分毫假人。”当他的溺爱不构成对他的威胁时,没有什么说的,但是当太子的权势威胁到皇权时,那是不可以的。康熙避讳什么太子就犯什么,太子曾扬言“古今天下,岂有四十年太子乎?”这句话可是犯了大忌的,超出了康熙能能耐的程度。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初六,康熙废黜了皇太子,并昭示天下。这是第一次废除。
但是,这件事后,康熙多次梦到孝庄皇太后和胤礽的生母赫舍里氏很不高兴,这些用现在的话说应该是心理作用,但是康熙当时信了,对胤礽又有所同情。康熙四十八年三月初九日,他复立胤礽为太子。
不过,胤礽的缺点并未改除,康熙以“是非不辨,秉性凶残,暴戾僭越”为名胤礽再次被废。
这之后,康熙帝没有再立储。
需要说明的是,胤礽虽失去人身自由,其他日常生活待遇上还是比较优厚的。这也是刘心武先生在其讲座中做出一些推测的基础,应当说是有依据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