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清朝

历史上乾隆南巡一共有几次?目的是什么?

作者:未知点击量:786  来源:历史知识网

弘历,雍正帝第四子,清朝第六位皇帝,年号“乾隆”。下面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春云欲泮旋濛濛,百顷南沏一棹通。回望还迷堤柳绿,到来才辨榭梅红。不殊图画倪黄境,真是楼台烟雨中。欲倩李牟携铁笛,月明度曲水晶宫。”

乾隆帝的《烟雨楼用韩子祁诗韵》描写了一幅烟雨缭绕、花红柳绿的江南美景图。江南山水美如画,细雨绵绵,抚摸着青石板铺成的小路上;连风都柔情似水,静悄悄地漫步在小巷子里,徘徊在少女的青丝间隙,时不时在额头上轻轻地落下一个甜甜的吻。

难怪乾隆皇帝曾六次南巡,常常心向往之,每次都陶醉其中,并忍不住写下大量诗句感叹江南的美好风光。

众所周知,乾隆南巡声势浩大,花费惊人,所需银两并非都是由国库支撑,其主要财政支柱是两淮盐商。由此可见,为了迎接乾隆南巡,盐商积极捐银,豪掷千金,同时也侧面表现了盐商财力雄厚,江南经济发展十分可观。

乾隆十四年八月,有官员上奏表示乾隆曾经西巡至五台山、东巡至曲阜,还举行了木兰秋狝典礼,唯独没有下江南。江南地区物资丰饶,气候宜人,当地百姓十分渴望皇帝的来临,因此恳请乾隆南巡。

同年九月,江南地区多名官员联名上奏,恳请皇帝南巡。乾隆此时将南巡一事交予大学士九卿商议。乾隆十四年十月,南巡之事得以决定。

乾隆十六年,乾隆开始第一次南巡,途径直隶、山东到达江苏,随后先后渡过黄河与长江,最终到达杭州。总共历经四个月,返回京城。

那么,江南究竟有多大的魅力,就算需要花费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也能让乾隆皇帝一次次流连忘返呢?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究竟做了些什么呢?

一、兴修水利,体察民生

乾隆元年,孙濩孙上奏扬州水患之事,乾隆表示这件事会聚集相关事务的大臣速速商议。由此可见,乾隆皇帝一直十分重视水利。乾隆六次南巡,都是效仿康熙皇帝治水的做法,并说“南巡之事莫大于何工”。

乾隆在南巡的途中,一边体察民情,一边琢磨兴修水利的方法。当他看到高邮地区的河岸堤坝几乎高于民众房屋时,忍不住感叹水灾无情地吞噬人们的生命,使百姓生活艰苦贫穷。

而后决定开挖太平河,使车逻坝地区的水流入长江,免遭水灾侵扰。

第二次南巡时,乾隆想要实施“抽薪之计”。

何为“抽薪之计”?就是减少排水量,降低水位,再使相关官员遵守法律法规,从而实现河流下游水流平缓,避免河畔良田被淹的现象。乾隆二十七年,乾隆终于实施了“抽薪之计”,在此后二十余年,实现了河流下游没有被淹的愿望。

综上所述,乾隆皇帝可以说是一个忧国忧民的好皇帝,他讲究实地考察,亲自到水灾泛滥的地区,调查后亲自做出决策,有效地缓解了沿江沿海地区的水灾问题。

乾隆六次南巡,每次都深入民间,体察民情,解决实际问题,实在是值得称赞。

二、拉拢人心,留名千古

乾隆总共六次南巡,他说是效仿祖父康熙安定江南,维护稳定局面,六度南巡是对康熙的“敬而法之”。其实,康熙时期和乾隆时期的社会情况早已大相庭径。

康熙时期,当时的江南地区,因惨烈的战争导致杀戮、损失严重,康熙帝为了收拢而心生怨恨的江南人士之心而南巡,以维护社会稳定,平定乱象。

乾隆时期,江南地区早已平定,社会安定,经济也得到发展,人们生活富足,虽然乾隆南下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安慰民心的作用,但最重要的是笼络了士大夫一族和商人之心。

明清时期,经济空前繁荣,江南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新思想随即出现。士大夫群体敢于挑战权威,具有忧患意识,崇尚科学、实际的社会风气也逐渐出现,对社会影响深刻。

尤其是清朝初年,许多知识分子或许受到明代灭亡的刺激,亦或是激烈的战争刚结束,即将迎接太平日子,崇尚实际的学风进一步发展。

后来由于实行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我国与西方国家联系逐渐减少,西方思想对儒家思想冲击微弱,士大夫群体思想固化,不敢发表过多言论。因此,乾隆下江南,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士大夫群体的忧虑心理。

除此之外,清朝经济较弱,人口减少,乾隆时期人口恢复到两亿,加之实行开垦荒地、种植经济作物,以提高产量,满足众多人口的粮食需求,手工业、商品经济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南北商人多聚集于此进行商贸。

乾隆下江南,吃穿住行都十分讲究,而且乾隆每次出行所带人马众多,开销定然巨大,这就为江南商旅提供了许多的生意,带去了大量财富,极大的促进了商业的发展,自然实现了收拢商人之心的目的。

综上所述,乾隆六次南巡,安抚士大夫,收拢人心,庞大的需求极大的刺激了沿途城市的商品消费,为商人带去了丰厚的利益,许多中心城市繁荣之极。

三、畅游山水,寻欢作乐

江南地区物资丰饶,地大物博,美女如云,山水如画,无疑是个寻欢作乐的好地方。即便是普通人,也会抓住机会好好游玩一番,乾隆作为一代帝王,自然骄奢之极,更不会错过这个享乐的机会。

前文提到,乾隆南巡的主要财政支柱是盐商捐银,除此之外,盐商还大量建筑园林,从扬州城到平山堂,处处亭台楼阁,号称“一路楼台直到山”。

有诗记载:“当时各大商所造园林,甲于天下。”

乾隆六次南巡,扬州盐商六次建造园林,供皇帝观赏。另外,《扬州行宫名胜全图》上显示,为乾隆建造的行宫中,总共5154间楼廊,196座亭台。

由此可见,乾隆南巡所经之处皆是物华天宝,楼阁华丽,风景绚丽,急剧繁华,所花费的银两,可谓巨大。

不得不说当地盐商为乾隆的到访既花尽心思,又耗尽钱财。除了捐银、修建奢侈行宫和大量华美园林,掩上盐商们还斥巨资邀请花、雅两部戏曲班子,在河沿岸搭台唱戏。此番举动,取得乾隆的欢心的同时,在客观上也推动了戏曲文化的发展。

江南地区,除了风景美如画,美女更是撩人心弦,温婉动人。名人古迹,鱼米之乡,青山绿水,配上婀娜多姿的江南女子,简直是所有人向往之地。

乾隆作为一代帝王,所见到的美女数不胜数,可还是对面容姣好、仪态优雅的江南女子念念不忘。

综上所述,乾隆南巡,在江浙地区生活的确滋润难忘,沉浸在温柔乡中,漫步于青山之间,游曳在绿水之上,简直是神仙般的日子。

小结:

总而言之,乾隆六下江南,的确是有游山玩水、寻欢作乐,但并不仅仅是游玩取乐,最主要的是视察民情,减少赋税,兴修水利,造福百姓。乾隆时期,国家财力雄厚,逐渐兴起享乐、奢华之风气。

南巡的途中,大量商人、戏子、文人骚客聚集于皇帝途径的主要城市,同时,盐商大量建筑园林、行宫,各地官员也修缮道路,江南地区一时急剧繁华,极大的带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戏曲文化的交流。

南巡花费巨大,对百姓生活有所影响,民众有所哀怨,此后的江南地区经济开始没落,繁华景象有所削减。乾隆皇帝对自己评价说,一生为国为民,没有苛捐杂税使百姓生活困苦,努力做个好皇帝,只是六次南巡确实劳民废财,由于自己的到来,各地官员沿途接待,实在是奢侈之极。

上一个: 康熙皇帝结发妻子赫舍里氏是怎么死的?

下一个: 和珅为什么坐等嘉庆把自己逼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