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胡亥和子婴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渊源历史小课堂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秦二世几乎杀光了所有的兄弟姐妹,为什么却留下了子婴没有杀?
引言
无论秦二世如何杀戮,目的只有一个,除掉所有对于皇位有威胁的人,这便是目的。而子婴之所以没有被杀,根本原因便是,其对秦二世不存在任何的威胁。
一、胡亥为什么要大肆杀戮兄弟姐妹
1、胡亥如何获得皇位
始皇帝37年,秦始皇开始了他人生中最后一次出巡。在出巡前,年少的胡亥,也想跟随始皇帝看一看山河之秀,就找到了秦始皇,要求跟随出巡。秦始皇未做他想,最后一统了胡亥的请求,带着胡亥、赵高、李斯开启了旅程。
次年七月,在走到平津的时候,秦始皇病危。在沙丘养病期间,病情愈加严重,秦始皇自知寿命无几,就写了一份“诏书”给扶苏:“于丧会咸阳而葬”。而“诏书”转交在“中车府”,还未来的及交付使者时,秦始皇便驾鹤西去。而“诏书”就落到了主管“中车府”兼掌印事务的赵高手里。
公子扶苏,此时正在蒙恬军中监军,是秦始皇众多儿子中,比较有实权的公子,而且又是长子。按照古代继承人的传统,秦始皇去世后,第一合法继承人便是扶苏。这是既定的继承者,也是秦始皇希望的人选,无论是在朝堂还是大军,威望都非其他公子可比。
胡亥本为秦始皇的“少子”,在秦始皇驾崩前,关于他年龄的说法,有两种,一种说法:胡亥即位时为十二岁,另一种说法为二十岁。但无论是哪种说法,都改变不了,胡亥岁数偏小的事实。是没有任何继承秦始皇衣钵的可能性,而且秦始皇在同一天下之后,对诸公子,并没有采用封王的做法,所以秦始皇的诸位公子,并没有显贵的官职,也没有什么班底可言。如果说有班底的话,也就仅仅是公子扶苏一人而已。
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面对统御天下的权柄面前,如果说不动心,恐怕很难让人信服。虽然大家都认为,扶苏是继承人。但是也仅仅是可能而已,在秦始皇未死前,没有人可以保证下一个继位者,一定就是扶苏。而恰巧,在秦始皇病逝前不在王宫之内,而是在出巡的过程中,又是忽然病重。事情来得过于突然。
此时,秦始皇身边的重臣和近臣,仅有李斯及赵高等人。这让胡亥看到了窃取皇权的希望,也让赵高看到了“封王拜相”的机会。而赋予他们这个机会的人,便是李斯。
李斯在历史中,有人评价他为“投机者”,我姑且信之。毕竟,李斯也是一个上当受骗的受害者之一“偷鸡不成蚀把米”说的便是李斯。本以位居高位,但在面对赵高的一顿忽悠之后,坚定的站到了胡亥这边。姑且不说其日后悲惨的结局,仅说此时、此地,赵高给他指了一条路,李斯最起码认为是对的。秦始皇在沙丘驾崩后,李斯作为左丞相,为了朝廷的稳定,决定秘不发丧,以免各地诸侯及公子动荡。毕竟,秦始皇死亡前,并没有立太子,所以皇位最终是否能够顺畅交替,还是一个难题。
皇储未定,或者皇储不明,这让赵高看到了机会,而李斯的秘不发丧,让赵高看到了操作的可能。坐拥天时地利人和,所以才有了接下来的秦二世的故事。
皇子、重臣、近侍,围绕在秦始皇身边的三大支柱,在赵高的努力之下,达成了一统战线,这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首先,李斯为了隐瞒秦始皇驾崩的消息,将秦始皇的实体,放在了一种,既密封有通风的辒凉车内,并安排秦始皇生前的受宠太监,做于其内,假扮回应群臣,并按时送去食物。为了隐瞒尸体发臭的问题,还在车中放置腥臭的腌鱼,一乱其味。另外,李斯身为左丞相,在短时间内震慑百官,并不是什么难事,这对于能够隐瞒消息,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就这样,秦始皇身死的消息,便被掩盖了下去,了解者仅四五人而已。
赵高身为宦官,跟随秦始皇出巡。一是胡亥的老师的身份,,另外又是秦始皇的“中车府令”,是执行和传达秦始皇命令的一个人。主要的工作便是教育胡亥律法及传达秦始皇的命令。秦始皇还在世时,虽然重要,但也非紧要之人。但是在秦始皇驾崩后,他们的作用就凸显出来。最重要的便是“中车府令”这个身份。有了这个身份,为之后的谋划提供了便利。
首先,在秦始皇时候,秦始皇的命令真实与否,无人可以反驳或者质疑,玉玺一盖,便是圣旨。而掌握这个印玺的便是赵高。
其次,在无人知晓秦始皇病逝前,秦始皇的权威,成为了他们“狐假虎威”的依托。
最后,将不合理的事情改成合理,成为了可能。勾结丞相李斯,协助胡亥,硬是将不可能变为了可能。
秦始皇生前,未立太子,这是一个BUG,是秦始皇留下的一个致命的漏洞。赵高就是利用这个漏洞,以一个微不足道的掌印官的身份,主导了秦二世的篡权的行为。所有人都认为扶苏是下一任的君王,但是不是你以为就是你以为,事实是得太子之位,才能够算是最合法的继承者。这比”你以为“更有效。赵高根据掌握印玺的权利,成功的伪造了一份册封诏书,立胡亥为太子,从法理上,为胡亥博取了一个合理合法的继承者身份。但是扶苏毕竟是秦始皇认定的继承人,是诸多公子中,掌握实权的长子,扶苏的存在存在,对于胡亥是巨大的威胁,所以,扶苏是必死无疑,顺带了也可以解释,任命胡亥为太子的理由和契机。
扶苏在收到诏书后,并未怀疑诏书的真伪,自杀身亡,嫡传长子就这样被坑杀在了边关,而自称太子的胡亥,就成为了再无争议的第一顺位继承人。在李斯等人的支持下,登上了帝位。胡亥为了安心,将本为丞相有效竞争者的蒙恬,赐死,以安其心。
赵高便是利用这些有利的条件,经过缜密的思考之后,拉开了谋朝篡位大计。假话虽然完美,但是执行依旧存在一定的困难。扶苏对于胡亥而言,也仅仅是一个开端而已,想要获得其他朝臣的认可,面临的挑战依旧困难重重。在赐死扶苏之后,首先面临的难题便是,隐藏秦始皇的死讯,维护他们伪造的诏书的有效性。在这个过程中,李斯至关重要,在多方诱惑之下,最终于胡亥及赵高达成了利益同盟,这是胡亥能够登上皇位最重要的一点。
2、胡亥如何稳固皇位
胡亥在登基之时,是由于丞相李斯及赵高的辅助,利用秦始皇未立太子的漏洞,在隐瞒秦始皇死讯的情况,私自篡改诏书。这才有秦二世。
但是胡亥是秦始皇最小的一个孩子,威望和才能均不如他的其他兄长,虽然伪造诏书,处死了长子扶苏。但是本身胡亥太弱,所以在他眼里,所有兄长都有可能威胁到他,所以,就开始大肆杀戮宗室亲人。
第一批被他处死的,是秦始皇的后宫嫔妃,“先帝后宫,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从死,死者甚重”。
第二批被处死的,便是秦始皇留给扶苏的大臣和军官势力,其中蒙恬就是其一。
第三批被处死的便是他的兄长们,“六公子戮死于杜,将公子将闾昆弟三人囚於内宫,议其罪独後。二世使使令将闾曰:“公子不臣,罪当死,吏致法焉........将闾乃仰天大呼天者三,曰:“天乎!吾无罪!”昆弟三人皆流涕拔剑自杀。“公子十二人僇死咸阳市,十公主矺死于杜,财物入于县官,相连坐者不可胜数。”这是《秦始皇本纪》与《李斯列传》里的记载,虽然记载不同,但是可以确认的便是,胡亥将自己的兄弟姐妹,全部当成了威胁,全部杀掉了,而且还是坐连其家室。
第四批被处死的是他的一个兄长,说是处死不太合适,而是公子高,在看到诸多兄弟均被杀戮后,兔死狐悲,甘愿以为秦始皇殉葬的方式,来换取家人的平安。“公子高欲奔,恐收族,乃上书曰:“先帝无恙时.....臣请从死,愿葬郦山之足......胡亥大悦,召赵高而示之,曰:“此可谓急乎?”赵高曰:“人臣当忧死而不暇,何变之得谋!”胡亥可其书,赐钱十万以葬”。
就这样,秦二世通过大肆的清洗,满朝文武大臣几乎不再有异议者,其后,又对兄弟姐妹,大肆杀戮,让自己成为了唯一的合法继承者,就算是日后翻案,亦不会出现争夺皇权的事情发现。但命运是奇妙的,秦二世用杀戮的方式,断绝了其他兄弟争夺权力的机会,却让他的老师赵高变相的夺取了权利,最后被逼自杀身亡。这可谓“时也、命也”。
二、子婴的身份之谜
1、子婴何许人也
子婴即为秦王,在秦二世被赵高逼死之后,赵高夺取印玺,但是朝臣不服,赵高无可奈何。在面临起义军的威胁之下,只得退而求其次,选择了秦始皇的族人子婴来继承王位。没成想,老谋深算的赵高,在子婴这里阴沟里翻了船,被子婴用计杀死于子婴的住处。
此时的秦朝,已经天下大乱,刘邦与项羽相约于咸阳,秦朝已经是风雨飘渺,危在旦夕。在子婴即位四十六天之后。刘邦的部队就开到了咸阳城下,子婴“即系颈以组,白马素车,奉天子玺符,降轵道旁”自此秦朝灭亡。
项羽本来与刘邦,相约,取咸阳者为王,但是项羽输了,不愿服输,于是就有了“鸿门宴”的故事,最后,刘邦自愿认输,项羽入主咸阳城,子婴及秦氏宗族被杀,咸阳城被屠。
2、子婴的身世
子婴在历史中,出现的次数不多,第一次出现在《史记》中,是在秦二世登基之初,大杀功臣及诸位兄长的时候,曾经站出来为大将蒙恬求情,子婴曰:“臣闻故赵王迁杀其良臣李牧而用颜聚,燕王喜阴用荆轲之谋而倍秦之约,齐王建杀其故世忠臣而用后胜之议。此三君者,皆各以变古者失其国而殃及其身。今蒙氏,秦之大臣谋士也,而主欲一旦弃去之,臣窃以为不可”。
秦二世大肆杀戮兄弟姐妹之时,子婴站出来与秦二世理论,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子婴不会是胡亥的兄弟。而在公子高请求自愿随秦始皇陪葬,而换取家族免遭屠戮的情况看,子婴也非二世的侄子辈,所以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婴为秦王”的说法并不可信。
况且在《史记-李斯列传》中,如此记载:“高自知天弗与,群臣弗许,乃召始皇弟,授之玺”。此为秦王子婴。在赵高杀死秦二世后,本欲自立,但是群臣不许,所以退而求其次,立秦始皇的弟弟子婴为王,将玉玺交予了他。
秦始皇的兄弟有三个,一个是同父异母的兄弟长安君成蟜,另外两个是同母异父的兄弟,具体名字不详。长安君成蟜在秦始皇八年时,率兵伐赵时,举兵造反,后备平定,死于屯留。另外的两个兄弟,是赵氏与嫪毐所生,在秦始皇九年,嫪毐密谋造反,被秦始皇发觉后,命令相国昌平君、昌文君率兵击之,嫪毐兵败逃亡,不就就被秦始皇抓获,最后“车裂以徇,灭其宗。及其舍人”。秦始皇的两个弟弟,也在这次灾难中丧命。
一死两反,秦始皇的弟弟算是全部报销了,那么秦始皇是否还有其他的弟弟存在呢?在史料之中,目前为止,并没有任何明确的资料可以证实。但是在秦始皇三年,发生了一件与赵国有关的事,“三月,军罢。秦质子归自赵,赵太子出归国”。就是在在这年,秦国在赵国的质子回到了秦国,而相对应的是,放回了赵国的太子回国。这个质子的身份就比较可疑了。能够与赵国的太子相媲美,显然一定是皇族。在秦始皇的父亲子楚回国后,成为了秦国的国君,那么,能够成为质子的人选,可能就是子楚的儿子,也就是秦始皇的弟弟。
能够作为质子,其身份显然不会过于高贵,在《史记》中载:“婴度次得嗣.....小人乘非位”,子婴本为地位卑微之人,而且不适合“兄死弟及、父死子继”的规则。而这个质子,恰恰适合地位卑微,且非秦始皇子孙血脉的条件。
从年龄这一方面而言,在子婴除掉赵高的过程中,“子婴与其子二人谋曰:丞相高杀二世望夷宫,恐群臣诛之,乃详以义立我。我闻赵高乃与楚约,灭秦宗室而王关中。今使我斋见庙,此欲因庙中杀我。我称病不行,丞相必自来,来则杀之。”。显然,能够与其父谋事,必然已是成年之人,那么子婴的岁数亦不会过小,相对而言,比较适合秦始皇之弟的年岁。
所以,我认为,子婴为秦始皇的同父异母的弟弟,是子楚的后代。因为地位低下,被安排到了赵国担当人质。在秦始皇三年,才被释放回国。秦始皇驾崩之后,由于秦二世大肆屠杀其兄,随后又被赵高拦权,在即位后三年,被逼身亡。赵高本欲自立,但受到群臣的抵触,于是就找来了与秦始皇血脉相对亲近的兄弟子婴即位,视为秦王。
结论
秦始皇一生到底有多少个子女,现在已经无法确认,但无论数量多少,在胡亥即位之后,对其存在威胁的公子,均受到了残害,唯有一个未被屠族的只有一个公子高。资源请死,而得以豁免家人。所以,子婴是扶苏之子的说法,并不成立。且如果子婴为扶苏之子的话,在胡亥屠杀兄弟的过程中,连公主都被屠杀殆尽,作为长子长孙的子婴,没有存活下来的理由。而且还为蒙恬求情,这更是不可能出现的事情,不合理也不合情。
而子婴为秦始皇之弟,这是比较合理的,无论从年龄还是立场。这都适合子婴的人设。而在继承人的选择中,子婴本就没有继承权,与胡亥不存在继承的冲突,这是子婴敢于谏言、教育胡亥的原因所在。站在长者的身份上,对晚辈提点建议,这适合人之常情。但他却是一个没有威胁之人,这是他生存的最根本原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