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民国

张学良一生的功过是非

作者:未知点击量:652  来源:历史知识网

少帅张学良是中国近代颇具争议的一个历史人物,有人赞他为“爱国英雄”,也有人骂他为“民族罪人”。那么,张学良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一生中又做过哪些改变历史走向的大事呢?

张学良三大功之:东北易帜,促成统一

1928年,大帅张作霖惨死皇姑屯事件后,少帅张学良登上了新东北王的宝座,统领奉军30万精兵,坐拥东北广袤土地。当时,北伐军势如破竹,关内基本实现统一,东北独居关外,易守难攻。

日本关东军与南京国民政府都向张学良抛去了橄榄枝,东北命运就在少帅一念之间。日本开出的条件极其优厚——拥立张学良做东北皇帝(是真正的皇帝,而非比喻义)。但张学良严词拒绝了日本的拉拢,决定与国民政府合作。

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通电全国,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撤掉五色旗换成青天白日旗,史称东北易帜。张学良此举确保东北三省留在中国版图内,促成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张学良三大功之:中原大战,出兵调停

1930年,蒋介石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在关内发生的一场声势浩大的新军阀混战,史称中原大战。经过数月混战,各方实力相当,战事陷入僵局,而张学良虎踞东北,坐山观虎斗。

1930年9月18日,张学良发布巧电,宣布拥护中央,呼吁和平,并出兵华北调停。就此,中原大战得以平息,减少了内战国人伤亡。

张学良三大功之:西安事变,兵谏抗日

1936年,面对日本侵略者不断扩张的野心,身负国仇家恨的张学良积极主张抗日。但蒋介石的既定国策是“攮外必先安内”,于是,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一起发动了著名的西安事变,兵谏蒋介石,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最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兵谏成功,合作抗战由此开。但张学良却付出了被囚禁54年的惨痛代价。

西安事变是张学良最重要的历史贡献,我党高层把他奉为民族英雄主要源于此事。

张学良三大过之:意气用事,错杀能将

张作霖手下最杰出的两个少壮派军官就是郭松龄杨宇霆。但郭松龄因为起兵反叛,被张作霖处决,只剩下一个有“小诸葛”之称的能将杨宇霆。但张作霖死不久后(1929年1月10日),张学良就因为杨宇霆过于嚣张跋扈,竟一时意气用事,设计将其杀害。杨宇霆的死对东北、对中国都是巨大的损失,因为杨宇霆若在,日本侵略者是万万不可能轻易攻陷东北的。张学良晚年也承认,他后悔不该杀杨宇霆,这是他酿成的一大错误。

张学良三大过之:九一八事变,不抵抗丢东北

不抵抗丢东北无疑是张学良最受诟病的地方。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开了侵华无耻行径。但是作为东北主帅的张学良,错误地下达了不抵抗命令,使得东北在短时间内全境沦陷,中国也从此陷入14抗战岁月。

张学良三大过之:热河失守,消极抗战

1933年2月,日军出兵进攻热河。作为北方主帅,张雪良陷于毒瘾无心战事,在整个保卫战中只去过前线一次,对热河沦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中国有句话叫“功过留于后人评”,作为历史人物,理应接受后人的评判。而作为后人的我们,也应该客观地、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那么,对于张学良的功过是非,你又是怎么看待的呢?

单字解释:

上一个: 刘备招兵买马的钱是从哪里来的?

下一个: 在古代一两银子是多少钱?放在现在相比又是多少钱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