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官员贪污由来已久,今天历史资料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要提起朱元璋这位皇帝,可谓尝尽世间百苦。农民家庭出身不说,荣登皇位之前还当过小和尚,在寺庙中整日做苦工,后来战事紧迫,又被寺中住持赶了出去,开启了三年的行乞生涯。
正是因为看惯了这些世态炎凉,导致朱元璋在上位之后对于贪官污吏丝毫不讲情面,即便官阶再高,只要触及到贪污,都将严惩不贷。面对这样的行为,许多人发出了质疑的声音,爱财乃人之本性,况且天下贪官那么多,又怎么能杀得完呢。而朱元璋的回答只有五个字,可谓字字珠玑。
01
朱元璋早年生活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出身于贫农家庭。说到他的这个名字或许很多人觉得迷惑,其实,这个名字的来历与元朝传统有关。这一点在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中就有记载:百姓中不能上学者,应以父母年龄相加,或者出生的日期命名。因为朱元璋父母年龄相加等于八十八,所以他这个名字也就来的理所当然了。
朱元璋的一生十分波折坎坷。据说,他曾因为得罪了负责税收的官员,导致家中欠下纹银上千两。这样一笔数目,恐怕连很多富人都难以承担,更别提一个普通贫农家庭。
年少时正值元末,瘟疫爆发,同时家乡水患严重,百姓颗粒无收,战乱四起。朱元璋虽然侥幸活了下来,但是父母兄弟接连死去,连买棺材板的钱都没有,朱家已是穷途末路。唯一有能力帮助他的恐怕只有地主刘德。
但是他不仅没有得到刘德的帮助,反而遭到一番毒打。这刘德深知朱家此时的情况,这钱必定是有借无还的。此时,朱元璋可以说得上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好在邻居可怜他,施以援手,这才解决了燃眉之急。
在这之后,朱元璋无处可去,只好到皇觉寺出家做了和尚。但是这个决定也让他在后面几年的生活中尝尽了苦头。寺庙的几年之中一切脏活累活都归朱元璋,即便这样,他还是没能逃过被赶出寺庙的命运。因为在这样的动乱年代,住持连自己都快养不起了,还哪有闲心管他呢。
迫于现实,朱元璋不得已做了乞丐,这三年的行乞生涯彻底改变了他,最终,他决定从军打仗,做出一番事业。
02
苦尽甘来,登基称帝
公元1368年,在击溃各路起义军后,元朝最后一位皇帝逃往草原,支离破碎的大元朝政府宣布投降,各路起义军难以与朱元璋的队伍相抗衡,只能归顺或败逃,再难成什么气候。
同年,朱元璋带领队伍一路高歌猛进,在南京正式称帝,定国号为大明,年号洪武,彻底结束了蒙古人自成吉思汗起长达162年的统治地位。
大明建立后,朱元璋做出多项举措,一方面减轻农民负担,与民休息,同时恢复经济生产,另一方面就是严惩贪官污吏。
03
严惩贪官
与其他生来就身在皇庭之中的王公贵族相比,朱元璋明显要有更多的见识,经历过的黑暗也远超常人。官场上尔虞我诈,贪污受贿之风盛行,王公贵族不懂得民间疾苦,无数平民百姓只能默默承受这些压榨,在悲哀中惨死。
正因如此,朱元璋上位后尤其注重整治贪官污吏,其中最出名的莫过于胡惟庸案。
作为开国元老,大明左丞相,胡惟庸可谓是占尽了风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朝中之事无论大小,都必须经过他手。久而久之,胡惟庸也就越来越嚣张跋扈,甚至一步步试探朱元璋的底线。
他首先从小事做起,平日里常收些小恩小惠,帮下属打点关系。当然,对于这些问题朱元璋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予理会了。但是胡惟庸却不知收敛,从最开始小心翼翼,到最后居然明目张胆,丝毫不把朱元璋放在眼里。
他利用职权为自己大谋私利,甚至将明廷中为数不多的马匹拿来自己使用。朱元璋看在他是开国重臣,若是轻易杀之,势必会落下个不容人的话柄,所以并未有什么实际行动,只是予以痛斥。
未曾想这番痛骂不仅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反而让胡惟庸愈加放肆。他将戍边将士慢慢发展成了自己的卫队,甚至吞掉了大量戍边军费。这下朱元璋再也坐不住了,倘若自己再不有所行动,恐怕将来这大明王朝就要改姓胡了。
公元1379年,胡惟庸试图谎报贡品数量,以图从中获利,未想事情败露。但是胡惟庸却毫不畏惧,甚至将自己撇的一干二净,声称自己是受到他人指使。可是他贵为当朝左丞相,从来只有他要求别人,别人怎会有权来指使他呢。
胡惟庸的丑恶嘴脸彻底激怒了朱元璋,他当即下令将胡惟庸打入死牢。但是,朱元璋此前绝不会想到在胡惟庸的背后,贪、腐早已成风。所以,在这件事上他拿出了自己作为开国之君的魄力,不仅下令处死胡惟庸,甚至将与其有关的人全部斩首。这场历史上有名的胡惟庸案,涉案人数共三万余人。
行刑前,胡惟庸几近崩溃,他质问朱元璋,爱财乃人之本性,况且天下贪官那么多,又怎么能杀得完呢。朱元璋闻听此言并未多加思考,只淡淡说了一句,“怎知杀不完”。这短短的五个字,已是将他惩治贪污腐败的决心表露无遗了。
04
胡惟庸案后,再也没有人敢在朱元璋面前嚣张跋扈,朝中忠臣多对他忠心耿耿,生怕自己有朝一日也会步了胡惟庸的老路。朱元璋用自己的行动给他的后世子孙树立了一个榜样。但是不得不说,他这一行为确实不适合常拿来使用,要想彻底解决贪腐问题,恐怕还需要从长计议。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