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明朝

明成祖朱棣第一次北伐的战绩如何?

作者:未知点击量:53  来源:历史知识网

明成祖朱棣第一次北伐的战绩如何?下面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明朝二百七十六年,共计十六帝,真正惊艳历史的除朱元璋外非朱棣莫属。

朱棣一生雄才大略,励精图治,大帝二字当之无愧。

朱棣,(1360年一1424年),至正二十二年,生于战乱之中,为朱元璋第四子。

朱棣十一岁时被封为燕王,十年后奉召赴北平就藩。就当时而言,北平乃苦寒之地,离明蒙边疆很近,朱元璋也许早就看了朱棣的不同,所以选择他去抵御强大的蒙古军,不过在他心中朱棣无非是个刀斧手,一个守卫国门的战士,南京的龙椅与他没有半毛钱关系。

1388年,蓝玉在捕鱼儿海之战中名扬四海,彻底摧毁了元蒙政权,首脑脱古思帖木尔被部下缢杀,至此北元瓦解,蒙古各部分崩离析。但其小股残余势力仍不时袭扰明蒙边境,怒火中烧的朱元璋欲将其斩草除根。

1390年秋,朱元璋决定再次北伐,不过手中已无更多大将。因为蓝玉骄纵,耿炳文岁月催人老,他的手中只剩下了两粒棋子。一个是晋王朱棡,另一个就是朱棣

同年,朱元璋亲自拟定作战计划,把兵马一分为二,分别交由朱棡和朱棣各领一半,让自己找到目标后击而杀之。朱棡无心战事,在边境秋游了一圈,打了几斤酱油后便草草收兵,事后证明朱棡本就无心念战,此行无非例行公事。

我们专讲朱棣这一队人马。

这是朱棣第一次领兵,他便想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建功立业的大好机会,让父亲另眼相看一一一问鼎的事此时他还不敢奢求,因为太子朱标那座雄伟的高山让他永远不可逾越。

他没有遵照朱元璋的部署,而是根据自己的战略想一举活捉或击溃北元丞相咬住和太尉乃儿不花。

此行,他带走了不少京都三大营的精锐骑兵,就战力而言和蒙古骑兵不相上下。我非常感慨,冷兵器时代的蒙古骑兵总是一枝独放,今天被消灭了,没多久又重新组织起来,依然威风凛凛,战力强悍,像山火下的野草来年再次生机盎然。

这真是一个倔强而冥顽不化的民族。

可谁让他们遇到朱棣了呢?纵观朱棣朝蒙古骑兵很少兴风作浪,他的朵颜三卫大多来自蒙古,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讽刺。

扯远了,我们继续跟随朱棣行军。

蒙古王庭居无定所,草原上哪里都是家,随时可以生根发芽,他们不依赖坚固的城池,任何地方都可以开辟为战场。之前,他们还没见识过真正的朱棣,他们不知道朱棣有战鹰一样的队伍。不久后,正是这支队伍的前哨发现了乃儿不花的军队并将其锁定。

大军秋天出发,找到蒙古军队后已入冬。入冬的标志就是满天雪花,道路泥泞,万籁俱寂,寒冷刺痛着每一个军士。面对这样的行军哪支部队都会怨声载道,萌生退意,因为此战并非斯大林格勒,不需要你死还是我亡。

朱棣依然故我,命令全军是夜前行,于次日凌晨悄无声息地抵达乃尔不花军前。

掀开帐篷,乃尔不花大惊失色,措手无策,象一只待宰的羔羊等待着朱棣的审判。

猜猜此时朱棣的大军在干什么?

朱棣命令全体伙夫生起炊烟,埋锅造饭,似乎准备多炒几个菜,略备小酒与蒙古军人搞个联欢会,把酒言欢,彼此交流些战争经验,然后不醉不归。

此等沉着好生了得。

不过除了伙夫之外全军将士虎视眈眈,严阵以待,如蒙古军稍有风吹草动,等待他们的将是漫天的火铳和寒气逼人的战剑。

蒙古军人直来直去,从没见过这等景象,大家面面相觑,内心胆寒。他们喜欢的是刀剑自由,快意恩仇,抹脖子三秒钟了事,不希望这种似战非战的折磨。

他们中计了,朱棣把一场轰轰烈烈的大战带上了谈判桌。

他命观童前往蒙军大营劝降乃尔不花。

乃尔不花和士兵一样彻底崩溃了,观童不废吹灰之力便将其降住。于是乃尔不花命令全军投降,摘落战旗,脱下盔甲,卸去军刀,拱手朱棣并承认棋高一着。

结束了吗?真的就这样结束了。

此次战役,明军“不战而屈人之兵”,没废一兵一卒大获全胜,缴获粮草辎重无数,蒙古骑兵大部投降,再次充实了朱棣的朵颜三卫。

这还是战争吗?这还是战斗吗?这还是冰天雪地里弥漫开来的战场吗?

什么都不是了。

这场兵不血刃的较量早就超出了战争的范畴,朱棣升华了战争的精义。

朱棣第一次北伐,尽显雄才大略,以独特的方式谱写了战争新的篇章,他的表现惊世骇俗,令人内心胆颤。

单字解释:

上一个: 吴越两国相互征伐多年,吴越争霸战是在怎样的背景下爆发的?

下一个: 忽必烈为什么传位给铁穆耳?元成宗铁穆耳有何过人之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