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国难
拼音: ɡuó nán
繁体:[國難]
注音: ㄍㄨㄛˊ ㄋㄢˋ
五笔:l cw
相关词语: 国际主义 荣国 疵国 国是 西夜国 朝章国典 国史馆 国病 旁国 国彝 国赋 国士 罗马帝国 殷国 国魂 有口难言 临难苟免 险阻艰难 百般刁难 无难 暗箭难防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遇难呈祥 遇难成祥 相难 天难 五难 大难临头 知难而进 知难而退
⒈ 国家的患难、灾难,特指由外国侵略造成的国家灾难。
例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国难当头。
英national calamity(caused by foreign aggression); troubles in our native land;
⒈ 国傩。古指国家驱逐疫鬼之官,又名方相氏。难,通“儺”。按,傩,驱逐疫鬼谓之傩。
引《礼记·月令》:“命国难,九门磔攘,以毕春气。”
郑玄 注:“此难,难阴气也。”
⒉ 国家的危难。
引《汉书·翟方进传》:“方今宗室衰弱,外无彊蕃,天下倾首服从,莫能亢扞国难。”
《南史·徐文盛传》:“﹝ 文盛 ﹞闻国难,乃召募得数万人来赴, 元帝 以为 秦州 刺史,加都督,授以东讨之略。”
宋 文天祥 《<指南录>自序》:“生无以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
明 王猷定 《己亥七月移家卢家堡舟中即事》诗:“国难轻妻子,时危重甲兵。”
廖仲恺 《致饶潜川黄德源曾允明等函》:“中山先生 鱼日乘兵舰归 粤,整军经武,以靖国难。”
⒈ 国家的危难。
引《三国演义·第五回》:「纠合义兵,并赴国难。」
热搜汉字
热搜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