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子骞(前536--前487),名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鲁国(现鱼台县大闵村)人,孔子高徒,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回并称,为七十二贤人之一。他为人所称道,主要是他的孝,作为二十四孝子之一,孔子称赞说:“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明朝编撰的《二十四孝图》,闵子骞排在第三,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的先贤人物。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子骞少时为后母虐待,冬天,后母以芦花衣损,以棉絮已所生二子。子骞寒冷不禁,父不知情,反斥之为惰,笞之,见衣绽处芦花飞出,复查后母之子皆厚絮,愧忿之极,欲出后母。子骞跪求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其父这才饶恕了后妻。从此以后,继母对待子骞如同己子,全家和睦。后人把这一故事称为“单衣顺亲”和“鞭打芦花”。有诗赞曰:闵氏有贤郎,何曾怨后娘;车前留母在,三子免风霜。
中国古代讲究孝道,历朝历代都号称以孝治天下,甚至从汉代开始,帝后的谥号前面都要加个“孝”字,如元朝被人列入二十四孝图,其孝行得以家喻户晓,广泛流传。据西汉司马迁《史记》载:闵子骞少年时代曾被后母虐待,仅以芦花给他做冬衣穿,而自己所生的二子却可以穿棉衣。有一次,闵子骞随父外出,父令其车,手冷不能握住缰绳。父不知情,斥责其偷懒,以马鞭抽打,衣服被打破后芦花飞出,父才知真相。回家后,欲休妻而后快,子谦跪求父,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父这才宽恕了后母。此后,后母对闵子骞视如己出。孔子曾称赞闵子骞“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此话被收入《论语》,闵子骞的孝行因此被后世盛赞,元人和明人均将其列为“二十四孝”之一。后世有诗这样称赞闵子骞:闵氏有贤郎,何曾怨后娘。车前留母在,三子免风霜。
除了对父母孝顺之外,闵子骞崇尚节俭,鲁国要扩建新库房,争取他的意见时,他批评说:“原来的库房就很好,为什么再劳民伤财去改造?”孔子赞成他的意见,赞扬说:“这个人平时不乱说,讲出话来就非常正确。”季桓子想聘请他当费邑宰,管理费地。开始时闵子骞不同意,对来人说:“好好给我辞去这个职务,如果再来,我就离开此地到汶上去(暗指离鲁奔齐)。”可是后来经孔子劝说,还是任了费宰,并把家迁到东蒙之阳,村名闵子庄(今闵家寨)。他治理费地很有成绩,但看不惯季氏行为,最后毅然辞职。由此可以看出闵子骞刚正不阿的品格。
闵子骞曾随孔子去列国游学,病卒于长清县内。闵子骞葬于何地尚无确址,但他儿子闵沃盈葬在闵家寨却是人所共知。因此,闵家寨闵子祠成为海内闵氏续谱处和祭祀处。其面积约有二十余亩,曾十一次重修,有碑碣百余通。正阳门三间,上悬乾隆皇帝手书“笃圣祠”三个金光大字,今尚有遗址。
上一个: 前少帝刘恭生平简介
下一个: 根据历史追寻禹凿龙门的那段传奇历史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