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相如是战国时期赵国名相,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蔺相如为人机智勇武,有远见,善谋断,为赵国抵御强秦、壮大国势立下了汗马功劳。据当地传说,蔺相如自幼习武,臂力过人。蔺相如好读书,求上进,乐于助人。他见小伙伴们因家贫无力读书,便把自己所学悉数教授给他们,人都称之为“蔺先生”。赵惠文王时期,蔺相如做了宦者令缪贤门下的食客。
蔺相如的成就很大,但他生平最重要的事迹是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这三个典故。下面我们就简单讲一下这三个故事
蔺相如智斗秦襄王">《完璧归赵》
当时秦国已经发展到了很大规模了,赵国是很害怕秦国的,但是在赵惠文王时期,秦昭王写信给了赵王,想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取和氏璧。
蔺相如就奉了赵王的命令带着和氏璧去了秦国,但是到了秦国之后,蔺相如发现秦昭王完全就是想把和氏璧据为己有,而且不想把城池给赵国,蔺相如就前后用计,据理力争,机智周旋,最后终于是把带到秦国的和氏璧带回到了赵国了,所以这件事情被誉为是完璧归赵了。
蔺相如典故之绳池之会">《渑池之会》
《渑池之会》是秦王和赵王的故事,当时秦国为了集中力量攻打楚国,想和赵国联手,所以就约了赵王到渑池这个地方一起探讨事情,
但是赵王不敢去,秦国当时很强大,但是有蔺相作陪的话其实也没有什么的,所以就一同去了,去了之后果不其然遭遇了一系列的秦国打击,还索要城池,但是都被蔺相如一一化解,使秦王毫无所得,这次就是著名的《渑池之会》了。
上次《渑池之会》蔺相如功劳很大,所以赵王就封他为上卿,官职却比老将军廉颇还要高,所以廉颇不服气,感觉比蔺相如要低这么多,所以就表示要羞辱蔺相如。
但是蔺相如知道这个时候赵国一定不能内乱,所以就处处的回避忍让蔺相如,久而久之廉颇也明白了蔺相如的别有用心,也被蔺相如的精神给感动到了,体会到了蔺相如以国家为重的心里,所以亲自打赤膊背上荆棘到蔺相如府上请罪,之后两人惺惺相惜成为了生死之交了。
蔺相如能成为千古名相,得益于他不畏强暴,和谐共处的精神,他以国家利益为重,个人利益为轻的君子风度,一定程度上代表和弘扬了中华的传统美德。
在强秦意图兼并六国、斗争逐渐尖锐的时候,不仅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让秦国的图谋屡屡受挫,更难得的是,他有容人之量,以大局为重,“先国家而后私仇”,是一位胸怀广阔的政治家。他,无畏的胆略,超人的智慧,博大的胸怀和以国事为重的思想品德,可以说是驰誉九州,光耀千古。
上一个: 战国名相蔺相如典故之绳池之会
下一个: 毛遂自荐典故的来龙去脉
相关阅读